第26章 大文豪苏轼和他的“怨种”弟弟(1 / 2)

【有关于苏轼苏东坡的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说说他和弟弟之间的趣事儿。

苏轼的老弟苏辙号称“捞哥小能手”,苏轼被拼命流放,苏辙为了捞哥一路升职加薪,差点当上皇帝,当然了,这只是后人调侃之言,毕竟人家苏辙心里只有哥哥苏轼,对于皇位一点兴趣都没有。

苏辙的一生都在追赶哥哥,除了在学问上追,还要在脚步上追。

他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救哥哥,苏轼的“大冤种”弟弟究竟有多牛?

事情要从嘉佑元年的春天说起,那年春天,三苏在蜀中眉山闭关十几年,终于打算出关组团去京城刷副本,一个科举副本刷完,苏轼苏辙双双进士及第,苏洵也得欧阳修大力举荐,一跃成为文坛大V。

数年之后,父子三人都在朝中为官,嘉佑六年,苏洵自觉身体大不如从前,打算回到眉山养老,临走前他叮嘱儿子:宦海沉浮无定,你兄弟二人要守望相助。

苏辙回答:孩儿知道了。

苏轼也赶忙回答:弟弟说他知道了。】

【苏洵:???老夫是这么交代的吗?】

【苏轼:爹啊,那不重要!】

【苏辙:对,只要哥哥过得好,其他的不重要!】

【苏轼:子由!】

【苏辙:哥哥!】

【其他人:这俩兄弟,又来了!(烦躁!.jig)】

【苏轼兄弟俩的性格如出一辙,而苏辙的人生比他哥哥还要牛,嘉佑年间,苏辙去参加殿试,就做了一件轰动朝堂的大事,当时礼部有一场会试,主要是为朝堂选拔人才,最后一关是由皇帝决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辙说出来一番惊天动地的话。

在答卷中,苏辙竟然大肆批判宋仁宗年老昏聩,声色犬马,并且还宠信佞臣,虽然他说的是实话,但是朝堂上还是一片哗然;为了苏辙的这份答卷,朝中一下分成了两个不同的派别,一派认为苏辙为人正直,敢直言劝谏,能指出朝中弊端,不过另一派靠拍马屁上来的佞臣就不一样了,他们指责苏辙对皇上出言不逊,蔑视皇上,应该给他治罪。

这件事在朝野上下争乱不休,宋仁宗气的不得了,却又害怕百姓说他小心眼,最终不情不愿地给苏辙通过了考试,只不过试卷被列为了下等,考完试之后,苏辙就在朝中被任命为试秘书省校书郎,不是什么大官,就是负责订正典籍。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苏轼被第一次贬官,而苏辙为了能捞出哥哥,也开始了自己开挂般的升职人生。

1069年,王安石主持变法改革,而苏轼并不赞同王安石的主张,于是他就时常用诗词讽刺新法,朝中有人检举苏轼的行为,虽然这时候皇上并没有公开处罚他,但是这件事也成为了一个开端。

几年以后,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他在上表中说了这么一句阴阳怪气的话: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意思是说,陛下知道我现在糊涂了,跟不上局势,看到我现在老了没什么作为,只能让我告老还乡了。

他口中的“跟不上局势”,就是指不同意新法的变革,就因为这句话,几个御史台的官员联合上奏弹劾苏轼,这些人早就看他不顺眼了,好不容易等到这个机会,于是添油加醋,在宋神宗面前一顿批判,宋神宗知道之后大发雷霆,让人去将苏轼押解回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