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明太祖朱元璋(三)(1 / 2)

好不容易把马皇后哄好,马皇后回了后宫,朱元璋回头看到两个儿子精彩的表情,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这两个混小子!一点不帮忙还看自己的笑话!简直是...不当人子!该打!随即脱下鞋子就开始打儿子!朱标和朱棣两人见势不对,扭头就跑,这下朱元璋更生气了!

“你们两个兔崽子给咱站住!让咱打一顿消消气!”

“爹,我和大哥是小兔崽子,那您老人家是啥?”这个时候朱棣还敢皮。

“兔崽子,劳资打死你!”朱元璋暴怒不已。

......

【咱们再来说说朱元璋给官员的俸禄问题,明代官员分为九品十八级,九品之外还有未入流的小吏,这些人组成了帝国庞大的官吏队伍。朱元璋建国大明后,于洪武四年正月下旨拟定了文武官员的年俸标准:

正一品九百石,从一品七百五十石;正二品六百石,从二品五百石;正三品四百石,从三品三百石;正四品二百七十石,从四品二百四十石;正五品一百八十石,从五品一百六十石;正六品一百石,从六品九十石;正七品八十石,从七品七十五石;正八品七十石,从八品六十五石;正九品六十石,从九品五十石。

俸禄低是明代的一大特点,与唐宋相比,明代的俸禄标准低得离谱。唐代时一品月俸八千,另有职田,一品为六十顷。又有世俸钱,一品为二百万(二千贯)。宋代的俸禄比唐代则更高,数据就不单独罗列了。

而明代的正一品月俸仅有八十七石,与唐宋相比较,简直连零头都不及。因此《明史》中说:“自古官俸制薄,未有若此者。”

“石”的概念比较好理解,10斗为1石,折合现在大概等于150多市斤,也有说188斤的。“贯”并非是我们所理解的一贯等于1000文,即一两银子。明代的贯是官钞的一种计算方式,按照《典故纪闻》的记载,官钞一贯才值银一二钱,越到后期宝钞越不值钱,到了明中期时每石米折十五贯。

要想把明代官员的俸禄换算成银子也不难,明代的一石米在不同时期折合银两数额也不同,丰年1两银可买12石,欠年7、8石不等,以每两银折10石算,那么以正一品为例,月俸是87石,年俸则为1044石。折合银则为104.4两。

朱元璋给官员们的工资标准完全是站在农民角度的,朱元璋对官员的俸禄的基本要求就是吃饱就行,坚决抵制奢侈之风。

他给官员们算了一笔账,一个人一天吃一斤米,那么按照明朝的俸禄是完全足够养活数十口人的,即便是小小的县级官员,也不会因为俸禄低而挨饿。

官员俸禄实在是太低,因此这些官员只好从各种漏洞中捞取好处乃至是搜刮民间,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屠刀高举,贪污腐败问题依旧没办法解决的原因。

刚才我也说了,朱元璋完全是站在农民的角度来给官员算俸禄的,但是朱元璋完全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那些人辛辛苦苦的科举做官,自然不可能甘心跟农民一个待遇,俗话说:千里做官只为财,不为求财谁肯来?

另外就是官员并不只是要养活自己,还有一家老小要养活,再招募些幕僚一类的,平时还要奖励手下一点,再加上人情往来什么的,手里怎么可能会有钱呢?那没钱了怎么办?有权啊!那就贪啊!因此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皇帝杀人---官员没钱---贪污---皇帝杀人,所以我建议明太祖可以提高一下官员的待遇问题。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不管贪官污吏,反而要加强管理!只要待遇提升了,官员自然就不会去贪污了,要是还敢贪污,那就不是简单问题了,那是人品问题!

我跟大家说说我们现代有关贪污的处理办法吧,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肯定不可能适合你们那个时候,只是做一个简单的参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