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阶级斗争105(1 / 2)

这时,张巡徐远联军跟燕将杨朝宗在宁陵城西北部遭遇,双方随即展开了激烈战斗。

呐喊声,铮铮马蹄声,哭爹叫娘声,交织在一起。刀光剑影,飞箭掠矢,一个个瞪大眼睛,咬牙切齿,本来互不相识的士兵,此刻却因思维动态有异,立场不同,满腔热血沸腾,只因各为其主,两派展开了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

此次交战,呈麻花状纠缠在一起。一方舍我其谁,另一方非我莫属。斗争的艰巨性,战争的残酷性,造就了彼此决一雌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双方厮杀持续了几十天,均付出了惨重代价。最后,李唐张徐联军将燕军杨朝宗部击溃,燕军损失一万多人。士兵尸体布满汴河,顺流而下,杨朝宗见此惨境,不敢恋战,遂带领残兵败将,狼狈出逃。

宁陵决战,张徐联军获胜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李唐之主唐肃宗那里,唐肃宗当即任命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

时下,张巡满怀激情,赤诚报国。为了鼓励士兵英勇杀敌,他派遣使臣和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联系,请示李巨给一些空白委任状并殷切希望给立功的将士们论功行赏。可是李巨只给了三十张委任状,并没有进行赏赐。张巡忿忿不平,遂写信进行质问,李巨耐答不理,以此拒之。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后半年,郭子仪李光弼率领朔方军紧急赶往灵武勤王,其主旨:国不可一日无君。国家没有掌舵人,人心涣散,倘若出现军阀混战,那李唐王朝大厦将倾,不易收拾。因此,郭李联军撤出河朔,意义重大。

孟子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顾此失彼,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燕军主帅史思明乘机收复整个河朔地区。得以让圣武皇上安禄山再没有了后顾之忧,整个战局随之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接下来,史思明率部进行一番修整之后,秣兵历马,以伤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策略,集中优势兵力,一路从河北攻入山西,并一举占领北京(太原)。不仅如此,史思明大军与关中同盟军直扑灵武。

河北全失致使东南方向的唐军压力陡增,形势岌岌可危。与此同时,李唐王朝所得“心脏病”引起的混乱局面,也让边境地区烽火迭起,甚嚣尘上。

南诏国王看到李家王朝狼烟遍地,摇摇欲坠,便迅速扩张势力,意欲拓疆扩土。就这样,趁机攻陷了越西(今四川西昌)的会同军(在四川省会理县西部),并一鼓作气打到清溪关(今四川省汉源县西南部),其他诸侯国如寻传、骠国等相继归降了南诏国;吐蕃国也不失时机,发动兵力相继攻陷了威戎军(今青海省门源县)、神威军(今青海省海晏县)、定戎军(今青海省湟中县西部)、宣威军(今青海省西宁市北部)、金天军(今青海省贵德县西部)、天成军(今青海省临夏市西部)等地,夺取了要塞之地石堡城(今青海省湟中县西部)、百谷城(今青海省贵德县西南部)与雕巢城(今青海省同仁县)。

尽管这样,李唐之主唐肃宗急欲收复长安与洛阳两京,为此,四处征兵,壮大势力。斯时,诗人杜甫在战乱中,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把所见所闻以诗歌的形式记载了下来,诗文如下:

其一《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