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运筹帷幄82(2 / 2)

李光弼听罢甚悦,便令手下给安思义松绑,并赐座。随即,李光弼扬声道:“好!安将军言之有理,某知道该如何来做。”

果不其然,正如安思义所料想的一样。次日凌晨,燕军的先锋部队就追赶过来。大将史思明亲率精锐之师紧随其后,乌压压一片,兵力约有两万不止。

对此,李光弼胸有成竹,他站在常山城楼上坐镇指挥着,并首先派出五千步兵到城外严阵以待。随时随地应付来犯之敌。

此时,燕军大将史思明看到唐军数量比自己的队伍少了许多,况且都是步兵组成,禁不住冷笑道:“区区唐军,竟敢与史某两万精锐部队作战,岂不是以卵击石吗?”

于是,他大吼一声,手下燕军气势汹汹犹如潮水般扑向唐军。转瞬间,战马嘶鸣,鼓声震天,刀光闪闪,锋芒毕露,马蹄铮铮,趟土汤末的五菱子二落。

李光弼站在城头,居高临下,镇定自若,审时度势。他目光炯炯,注视着敌营阵势的变化。他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凡事要掌握那个寸劲,那种恰到好处的玄机。他是一位战术家,熟读兵法武略,他还是一位久经沙场的战略家,在短短时间内,他能相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燕军来势凶猛,咄咄逼人。四里地许,李光弼不为所动;二里地许,不为所动;五百米,无动于衷;燕军洪水般吞噬着,前进着,毫不畏惧。双方距离越来越短,几乎迫在眉睫。

李光弼大手一挥,高声命令道:“同志们,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开弓放箭!狠狠地消灭敌人。”

随即,旗手们挥舞着战旗,哗啦啦作响;鼓手使劲擂鼓助威,声震天地,摇曳心旌。

五百名弩兵早已登上城墙,箭在弦上,时刻准备着战斗。李光弼话音刚落,只见一排排密集的箭矢射了出去。

这种阵势,着实让史思明始料未及。然而,大将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面对着突变的情形,他很快发现了唐军的端倪。他知道,弩的威力比弓箭威力大,射程远,准确度高,杀伤力更大。可它换装时间却比弓箭要长很多。因此,他判断,从现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应该是比较安全的。

然而,他这次判断错了,他没有想到,李光弼运用的是梯队作战。

原来,李光弼把弩手分成了四队,前排士兵把箭射出去,便让他们去后面做准备;后一排士兵跟进,相继参加战斗。这种梯队跟进法,就给了战士们充足装填箭矢时间,从而保证了攻击的连续性。就这样,唐军士兵轮番进行着射击,箭在燕军士兵身上开了花,中箭者哀嚎声一片,此起彼落。让燕军士兵猝不及防,纷纷中箭身亡。

史思明见状,仗着兵多马壮,一次次发起总攻击,可战士们还没有冲到唐军近前,就被箭矢射杀所击退。死尸枕藉,堆起了一座座小山。他瞪大眼睛,一个劲地咆哮着,然则无济于事。不得已,为了保存实力,他指挥着残余部队退缩到城外一条大道的北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