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英勇就义75(2 / 2)

葛生蒙楚,

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

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

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

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

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

谁与独旦?

夏之日,

冬之夜。

百岁之后,

归于其居。

冬之夜,

夏之日。

百岁之后,

归于其室。

原来,这名女子吟诵着《诗经》中的《葛生》,一句句追问,一声声自我哀怜,其音如泣如诉,伤肠摧肝,嘤嘤声里,在砟山山脚下回荡。

这是一首最早的悼亡诗。对已亡者的不绝哀思,深切各念,在诗中表现无遗。睹物使人伤感,悼亡更让人悲励欲绝。谁都明白死人不可复生,正如死亡本身是人生无法超越的大限一样。然而,死者生前留下的一切,在心灵之中是那么清晰,那么深刻,那么刻骨铭心,以至让人无论如何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最无情、最冷酷的恰恰在于:铁一般无可更改和挽回的事实就在眼前,迫使你必须违背自己的意愿它面这冷酷的事实,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事实与意愿的尖锐冲突让人捶胸顿足,悲天怆比,撕肝裂肺。

再后来,唐肃宗下诏褒奖颜杲卿,其文中一段写道:故卫尉卿、兼御史中丞、恒州刺史颜杲卿,任彼专诚,志枭狂虏,艰难之际,忠义在心。愤群凶而慷慨,临大节而奋发,遂擒元恶,成此茂勋。属胡虏凭陵,流毒方炽,孤城力屈,见陷寇仇,身殁名存,实彰忠烈。

道不同,不可同谋,斯言由来已久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