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逐鹿64(1 / 1)

腊月十二日,弥天飞舞着鹅毛大雪,积雪可抵膝盖处,行走极不方便。习惯于东北天气的安军也不肯停止,依然倾巢出动出击。他们相继攻破了洛阳的四座城门,鼓噪而入。见人就杀,逢人就砍,鲜血染红了茫茫皑雪,死尸堆积如山。

守将封常清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毅然决然率领部队顽强抵抗,进行着殊死大博弈。激战都亭驿,失败;退守东城宣仁门,失守;退守提象门,再败。唐军连连失守,战士们浴血奋战,终因势力不济而溃败。封常清斗志昂扬,他大吼一声:“跟我来!”随后带领残余势力,伐树塞路,被迫从宫苑西边破墙突围,至谷水,一路朝着陕郡方向进行战略转移,不得不为了保存实力而进行迂回大撤退。此次洛阳保卫战,是唐军在正面战场上有力抗击安军的首仗,历经六天,且屡战屡败,最后以洛阳全面失守而告结束。就这样,唐军在河南的第二道防线也被安军突破。

正如诗人杜甫所言: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

封常清跟残部逃跑到陕郡,见到了他的伯乐、长官高仙芝。此时,两个人的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当这位东征副元帅看见封常清满脸污垢,鲜血淋漓时,不禁泪水婆娑起来。

封常清对高仙芝说道:“皇上重托,末将已辜负,实感汗颜。此次损兵折将,陷城丢地,本来就罪不可赦。老么想着与叛军决一死战,为国捐躯,可是,又总想着把失败教训告知高大人,以此为鉴。只有这样做,末将死而无憾。”

高仙芝认真地听着,目光炯炯。

封常清畅谈情愫,又不时感叹,道:“还有一个原因,这次大雪下了一尺多厚,洛阳誓死保卫战,战士们浴血奋战,英勇顽强。在虎牢关、罂子谷、上春门、都亭驿、宣仁门,一场场战斗无不惊心动魄。雪地里到处都是死尸,有战士们的,也有黎民百姓的,满眼都是红雪。一想到跟我作战,死去那么多战士和父老乡亲,我问心有愧死不瞑目,我要坚强地活下来,为他们报仇!”他两眼含着泪水,振作道。

副元帅高仙芝安慰道:“贤弟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你短时间内组织成义勇军六万人,就不简单了,要是让我来做,那可那比不上你。为了戡乱,你连日与战友们浴血奋战,以新兵迎击敌人十万精锐之师,无异于拿鸡蛋碰石头,可你在危急关头,仓促上阵,即便失败,也是情有可原。”

封常清一脸坚毅地说道:“高大人,这次惨败主要原因还是过于轻敌所致。”他努力把不利因素往自己身上按。他接着补充道:“我老么觉摸安禄山是个夯货,可实质人家是皮糙里不糙,精明得很,可谓智勇双全。目前,潼关还没有将士防守,如果让狂寇奔袭潼关,那么长安则岌岌可危。应该放弃陕郡,尽快退保潼关。”

高仙芝被封常清理智分析所折服,兵书上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次,封常清以六万人的生命换回来这样一个深刻教训,不得不吸取。他在战术上“放弃陕郡,退保潼关”与这位老部下不谋而合。由此看来,河南主战场的交战双方,彼此实力相差悬殊,实在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当天晚上,高仙芝下令把“太原仓”打开,给将士们分发钱帛,剩下的则放火烧掉了。然后,率领不对连夜西趋潼关。这本来是一场战略大转移,养精蓄锐,以利再战。可不知是谁放出风声,说唐军被安军追得落花流水,为了保命不得不跑。于是乎,一场因将帅惊慌失措,变成了狼狈逃窜。致使“士马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对此,高仙芝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就这样,唐廷在河南布置下的第三道防线,不到十日,全部崩溃。坏消息接二连三传到了京师长安,朝野上下一片惊骇。皇上赶紧召见太子、群臣商议对策。

太子李亨奏道:“目前河北河南都已沦陷,国家财政只能依赖江淮租税。原来的汴水漕运早已断绝,输运租税只能改道荆襄江汉,输送关中。儿臣认为急需设置江南节度使,以全权负责这件事情。”

“好!”唐明皇当即表示同意。

杨国忠又提议需要加强剑南蜀川,用以稳固后方。唐明皇也是颔首表示同意。这时,唐明皇再一次提出“亲征”并责成太子监国事宜。他喟然长叹道:“朕在位四十多年了,身心疲惫,对朝廷政事力不从心。去年秋天,朕就想传位太子;正好赶上水灾旱灾接连而至,不忍心在余灾之际留给孩子,就想等到收获季节,再让太子嗣位。不料,逆胡叛乱横发,东京洛阳继而陷落,朕考虑再三,决定御驾亲征,假使太子监国。等到平叛胜利时,朕便高枕无忧了。”

太子审时度势,谦辞道:“父皇年过古稀,如果再要御驾亲征,儿臣怎能甘心?”说完,两眼盈满了泪水。

宰相杨国忠素来就与太子关系不和,要是太子监国,则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可碍着太子跟前,也不便提出异议。腊月十五日,即东京陷落第四天,唐明皇下制任命第十六个皇子永王李琳(后来,李白做其幕僚。)为山南节度使,江陵长史源洧为副使;任命第十三个皇子颖王李翔为剑南节度使,由蜀郡(成都)长史崔圆做副使。二王属于遥领,不出阁,实权由副使负责。次日,唐明皇下诏,再御驾亲征期间,暂由太子李亨监国。

这时,杨国忠见太子诏书已下,遂忐忑不安起来。目前,他是唐明皇眼前的大红人,经常骄横跋扈,只手遮天,全不把太子李亨放在眼里。

太子李亨的同盟军屡屡遭受杨国忠之徒的挑衅与破坏,致使太子在父皇面前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他谨记三个哥哥被父皇杀戮的惨痛教训,为了明哲保身以期宏图大展,不得不一忍再忍,不得不卧薪尝胆。

现如今,二人走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地步。太子李亨面对皇权即将加身却依然保持镇定自若假痴不癫;宰相杨国忠看到太子李亨要坐皇位,心有戚戚然,他暗咬牙关,恶狠狠地思忖道:“无毒不丈夫,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不扳倒太子李亨,那他就会扳倒我,鹿死谁手,还看今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