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蠢蠢欲动52(1 / 1)

一介布衣,自幼失去了父亲,如今深受当今皇上恩宠。安禄山一想到这些,看到天壤之别的巨变,他忐忑不安却又暗自惊叹,也不知道这是哪一级别的长辈给造就的齐天洪福。

在京师期间,他频繁出入宫廷。他看到了皇室至高无上的的权势与尊贵、不计其数的财富、浪漫奢侈的生活,令他瞠目结舌,也无不吸引着他跃跃欲试过上皇帝的天堂生活。

安禄山每次上朝,都要经过龙尾道,每每驻足南北睥睨,良久方回过神来。

龙尾道,即李唐大明宫含元殿前的那条长长的大台阶。大明宫坐落在京师东北禁苑的龙首原上,构筑宏伟。宫墙的南墙有五个城门,规模最大当属中间的丹凤门,它也是出入宫的正门。由此门进入往北一里地处,便是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宫殿,叫含元殿。此处是李唐王朝举行盛大庆典与朝会的场所。此殿白墙黑瓦,绿色琉璃瓦的檐口,赤色的柱额门窗,门钉与栏杆一律鎏金,斗拱呈土黄色,莲花纹的方砖地面;大殿左右两侧的斜前方,各耸立着一座雄伟高大的阁楼,左边的叫翔鸾,右边的叫栖凤;北面分别以回廊跟大殿相连;大殿前面向南俯伸出三条平行的斜坡阶道,台阶一律由素面跟莲花纹方砖铺砌,两边的青石栏杆上装饰着螭首。打丹凤门朝北望去,这三条阶道通向高处的含元殿,一路逶迤,就好像龙行而垂其尾,故此得名龙尾道。含元殿居高临下,可俯视京师全貌,远眺终南山,历历在目,尽显大唐皇室君临天下的宏大气魄。登临龙尾道,抬望眼,含元殿直插云霄。

因此,安禄山登临此地,方知当天子有多么的尊贵呀!每每处境生情,浩然壮志已在胸,皇帝轮流做,明个到我家。这种匪夷所思的梦想,让他欲望大增垂涎欲滴。

然而,安禄山驻京期间,享受着荣华富贵,同时,也遭到一些人的嫉妒,继而有关他的报告频频打给皇上,这些人当中,就有太子李亨与宰相杨国忠。唐玄宗看罢奏折便思忖道:“一群吃醋鬼,有本事展露出来,朕照样重用。”

为了息事宁人,也为了将相和,唐玄宗相机对他们进行撮合并加以疏导,然则,说了皮说不了瓤。表面点头称是,背后暗杀生机,互相掣肘。

太子李亨看安禄山不顺眼,看杨国忠也不在其次;安禄山看杨国忠不顺眼,看太子李亨如芒在身;杨国忠看安禄山不顺眼,看太子李亨比安禄山更甚。彼此角逐,互相倾轧。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冬季,安禄山、哥舒翰、安思顺三个节度使同时入朝。安思顺是安禄山的堂哥,斯时,他担任朔方、河西节度使。其管辖范围与哥舒翰的防区接壤,二人同在王忠嗣麾下,彼此之间互不给面子而结下了梁子。再加上堂弟安禄山十分膈应哥舒翰的原因,致使堂兄弟俩共同对哥舒翰产生了反感。

唐玄宗获悉双方产生的矛盾,好几次对他们进行了说和。这一次是难得的机遇,可以当面鼓对面锣地把矛盾解决掉。特意在驸马崔惠东的私人园林赐宴,又命高力士出面款待三位节度使。宴席上,安禄山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试图拉近跟哥舒翰的关系,便主动向哥舒翰抛出“橄榄枝”。

安禄山对哥舒翰套近乎道:“安某的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人;公的父亲是突厥人,母亲是胡人。看来,咱们的族类颇同,何必不相亲呀?!”

“老人言:野狐朝自家洞窟嗥叫,是不祥之兆,是说它忘本。”哥舒翰马上友善道:“兄既然有善意,弟岂敢不以诚相待。”

凑巧的是,“胡”跟“狐”同发一个音,安禄山认为哥舒翰是在挖苦自己这个胡人,遂恼羞成怒:“好大的胆子,突厥人竟敢嘲弄人,你这是不意好了。”

哥舒翰见状,待要发火,却看见高力士对他使眼色,他耐下性子,假装喝醉了,不辞而别。

杨国忠获悉安禄山跟哥舒翰关系闹僵,为了加压打击安禄山,便私下结交哥舒翰,试图达成统一战线。

第二年五月,杨国忠借边防需要为由,奏请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兼任河西节度使。皇上准奏。就这样,杨国忠把安思顺手中的这个兵权夺过来,送给了哥舒翰。如此做来,哥舒翰担任西北两镇节度使,兵力总共十五万人左右,封为西平郡王;安禄山统领东北跟北方三镇的节度使,兵力总共十八万左右,封为东平郡王。在杨国忠暗箱操作下,彼此势均力敌,形成了相互牵制的两大军事集团。这种布局,符合杨国忠的个人利益,也符合皇上的政治需要。

杨国忠的小算盘,被手下的一个官员名叫吉温的出卖。吉温这个人好“爬大桄”,看谁实力大财源广就投靠谁,是一个不折不扣十分歹毒的一个小人。他给安禄山递送这个情报,获得了价值不菲的奖赏。为此,安禄山亲自为他设盛宴款待。吉温回京时,安禄山下令河北沿途馆驿给予吉温高规格接待,又差遣二儿子安庆绪代他送行。自此以后,吉温甘心俯首为安禄山效犬马之劳,利用他在京师、朝廷的重要位置,秘密搜集情报并及时送达范阳。

本来,安禄山蛰居京师,对朝廷的矛盾摸得一清二楚,再加上本人多次穿插往返于京师跟东北地区,并在京师安下眼线刺探情报。不仅如此,他还随时掌握跟关注朝廷与社会的信息动态,渐渐地摸清了李唐王朝的软肋:全国军力布局内轻外重,边疆战争频繁致使穷兵黩武,社会上,出现了贫富悬殊现象,潜逃户越来越多,官员腐化堕落,政治僵化,或明或暗的斗争层出不穷,派系对立等,这一系列的背后,充分说明李唐王朝的政权机构渐渐出现裂痕,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此时,安禄山面对你死我活的革命斗争,他觉得夺取李家王朝迫在眉睫。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杨国忠、太子李亨的敌视,出于安全考虑与前途着想,再加上舍我其谁的“皇帝梦”,他早已按捺不住那颗蠢蠢欲动的野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