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宦海沉浮(1 / 2)

在这次酒宴上,宋璟对于高仲舒齐瀚隐喻,洞晓了其中道理。尤其中书舍人高仲舒一席话,让他细思良久。“在政坛上,越是不显山露水之辈,在位时间越长,比如伴食宰相卢怀慎;而那些精明强干大刀阔斧之人,在位时间越短,比如狄仁杰姚崇等人。”

这日,几个朋友在苏颋院内散步,有一棵庭树参天,旁边几棵树参差不齐,却跃跃欲试,大有试与大树竟高低之气魄。

齐瀚指着树,道:“你们看,院子里的这几棵树,也能说明一些道理,中间那可大树,如果比作皇上的话,那周围的小树就是官员,小树也要吸收给养才能茁壮成长,故此阳光、雨露、沃土一样都不能缺少,小树长成高树,势必与大树竞争资源与生存环境,这样下去,皇上能让你位极人臣吗?不可能。”

果不其然,姚崇“称病”隐退后,皇上便运用其他棋子上阵,一向趋于保守才干平庸的黄门侍郎源乾曜被唐玄宗敕命为宰相。与此同时,宋璟与苏颋官位被罢黜。

如今天下大治,政通人和。唐玄宗认为冒尖的宰相已经不合时宜,需要有“守城”资格的人来担任,这种人不显山露水,压得住阵脚就行。源乾曜便是这样人群中的一个,他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优点与“伴食宰相”卢怀慎有相似之处,生活俭朴,不贪污受贿,严于律己,常常以金科玉律约束自己;与人共事,总是一团和气,不敢得罪人,唯唯诺诺,也不争权夺利;这样一来,他从不自己做主处理政务,处事谨慎谦恭,有什么事情,不管大小他一律请示奏报。有功绩了贴给皇上,有错误了自己主动承担。

如此一来,唐玄宗喜之不尽,其乐融融。与这样的“雇佣工”共事,何乐而不为呢?

宋璟对于朝廷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等靡靡之音现象,很是担忧,日思夜想,对于李唐王朝倾注了大量心血。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某月,宋璟逝世于东都洛阳,享年七十五岁。

生前,有人问他:“宋大人百年之后,哪里是老丞相的安身的风水宝地呢?”宋璟听罢,想起自己一生做官,利国利民,这就足够了,没有奢望。他不愿意人们为他建陵修墓,铺张浪费。他让家人取来笔墨纸砚,写道:龙击鼓,雕打扇,担杖开花铁环断。宋璟搁下毛笔,对着眼前人说道:“这就是宋某的安葬之地。”

这一出,真把眼前人给弄得一头雾水,不知迷津。在东都洛阳,才华横溢,卓尔不凡的大有人在。为这事,亲朋好友四处遍寻高手,一个个大才子摇头就跟不浪鼓子一样,谁也解不透在哪,在啥地方。

宋璟逝世后,家人们谁也说不准墓地选在哪儿,不得已,只好停了一年灵。第二年,还是无法下葬,这可如何是好?长时间停灵也不是办法。这时,有人出主意,道:“听说有一个官员是开国功臣程咬金的后人,能掐会算,是个高人,不妨问问他?!”

家人们赶紧找到程老先生并把这事告诉了他,程老先生一听,笑着说道:“宰相宋璟写出的意思是四样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