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好友宋璟(1 / 1)

倪若水有个好友叫宋璟,他是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出生在邢州南和。唐高宗调露年间,十七岁的宋璟一鸣惊人进士及第,后授义昌县令后又升任监察御史,凤阁舍人。

神龙二年(706年),唐中宗下诏宋璟为检校并州长史,没有成行,又任为检校贝州刺史,宋璟被挤出了朝廷。

唐睿宗景云元年,宋璟自洛州长史入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掌铨选。宋璟取舍平允,为时所称。当时,太平公主擅权,将谋害太子李隆基,宋璟与姚崇奏请令公主出居东都洛阳,又被贬为楚州刺史。开元初,为广州都督,教百姓烧瓦代竹茅盖房,以避火灾。

作为同僚,一个是常山郡人,一个是邢州人,相距百十公里。二人既是同道又是推心置腹的好友,先后担任尚书右丞,对国家的条令、诏书以及牒文,总是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在开元盛世初期,曾经作为尚书省的秘书长协同领导们与政府部门相互配合,积极推进民主民生改革,这些政策的践行,深得唐玄宗心悦诚服,把“贞观政要”发挥得淋漓尽致。牢记先祖遗训,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是当今要务之极。这一政治纲领是奋斗目标,也是行动指南。

作为皇帝的李隆基对于文治武功是多么迫切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适时把握分寸,明辨是非。尤为突出的是他在虚心纳谏领域,确实继承了老爷爷唐太宗“接时贤于外、纳谠言于内”的优良传统。此后,李唐王朝出现了第二个诤谏风行的黄金时代。

前任宰相姚崇病重期间,向唐玄宗推荐宋璟居相位,以择人为务,随才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他刑赏无私,敢犯颜直谏,尝常常为唐玄宗所敬惮,即便不那么称心如意,也勉强采纳。宋璟与姚崇并称双美,号“姚、宋“。史称“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归于治“。

宋璟刚到东川求学时,因水土不服,又赶上冬秋交替之际,气温骤降,本来身子羸弱,怏怏不乐,很快就病倒了。谁知,病情刚有好转,一连又下了好几场雪。他透过窗户看见漫天飘舞的雪花,郁闷至极,他起身到外面散心。他顶着凛冽寒风,披着一身白雪,蓦地,他闻到一股幽香袭来便乘兴寻觅。果然看到雪地里一杂乱衰草处有几株腊梅凌寒盛开,卓尔不群。他不禁感慨道:小小梅花不畏寒冷,独自绽放,真有骨气呀!这般坚贞的品性与毅力真是值得学习。他睹物生情文思泉涌,一口气写了一篇《梅花赋》,其内容如下:垂拱三年,余春秋二十有五。战艺再北,随从父之东川授馆舍。时病连月,顾瞻危垣,有梅花一本,敷葩于榛莽中。喟然叹曰:“呜呼斯梅!托非其所出群之姿,何以别乎?若其贞心不改,是则足取也已!“感而乘兴,遂作赋曰:

高斋寥阒,岁晏山深,景翳翳以斜度,风悄悄而乱吟。坐穷檐而后无朋,进一觞以孤斟。步前除以彳亍,荷藜杖于墙阴。蔚有寒梅,谁其封植?未绿叶而先葩,发青枝于宿枿,擢秀敷荣,冰玉一色。胡杂沓乎众草,又芜没于丛棘,匪王孙之见知,羌洁白其何极?!

若夫琼英缀雪,绛萼著霜,俨如傅粉,是谓何郎;清馨潜袭,疏蕊暗臭,又如窃香,是谓韩寿;冻雨晚湿,宿露朝滋,又如英皇泣于九嶷;爱日烘晴,明蟾照夜,又如神人来自姑射;烟晦晨昏,阴霾昼闭,又如通德掩袖拥髻;狂飙卷沙,飘素摧柔,又如绿珠轻身坠楼。半开半合,非默非言,温伯雪子,目击道存;或俯或仰,匪笑匪怒,东郭顺子,正容物悟。或憔悴若灵均,或歆傲若曼倩,或妩媚若文君,或轻盈若飞燕,口吻雌黄,拟议殆遍。

彼其艺兰兮九畹,采蕙兮五柞,缉之以芙蓉,赠之以芍药,玩小山之丛桂,掇芳洲之杜若,是皆出于地产之奇,名著于风人之托。然而艳于春者,望秋先零;盛于夏者,未冬已萎。或朝开而速谢,或夕秀而遄衰。曷若兹卉,岁寒特妍,冰凝霜冱,擅美专权?相彼百花,孰敢争先!莺语方蛰,蜂房未喧,独步早春,自全其天。

至若托迹隐深,寓形幽绝,耻邻市廛,甘遁岩穴。江仆射之孤灯,向寂不怨栖迟;陶彭泽之三径,投闲曾无悁结。贵不移于本性,方有俪于君子之节。聊染翰以寄怀,用垂示于来哲。

从父见而勖之曰:“万木僵仆,梅英载吐;玉立冰洁,不易厥素;子善体物,永保贞固“!

后来,他把这篇文章贴在墙上,当老师的叔叔阅罢惊叹佳作,意蕴深邃。

事后不久,当朝宰相苏味道巡查学馆来到东川,看见墙上贴着《梅花赋》,悦读之际还忘情地念出声来,并赞叹道:“笔力与文章俱佳。”并要求宋璟再写一份赠给他。宰相苏味道拿着这篇文章如获至宝,喃喃自语道:“老家人还出了这么一个大才子,我可不能独享呀!”苏味道是栾城人,与宋璟同属一个地区。

回到京城,宰相苏味道马上把这篇佳作呈现给女皇武则天。武则天看罢,龙颜大开。他立刻传旨宣宋璟面君。此时,宋璟来到长安还没有坐稳暖和一下,就被召进了大明宫。女皇在供电上问道:“宋璟,看了你的《梅花赋》,方才知道你久有凌云志,既然这样,你对治理国家有什么良策,讲给朕听。”宋璟思忖道:“针砭时弊,弄不好就会犯欺君之罪,是要掉脑袋的。”他想到这里,慌忙下跪道:“小生不才,怎敢胡说?”女皇见状,朗声笑道:“朕赦你无罪,平身直言。”

宋璟遂释疑虑,站起来,一铺一般对女皇武则天说:“当今科举制度不合理,只要能死记硬背,字写得好,就能做官。他们能处理好政务吗?国事千头万绪,非有真本事,真学问,又不图私利的人来做官,才能治理好国家。再说,单靠科举选拔人才,就是把那些出身贫寒,有治国真才的人关在门外了。”

宋璟正要接着说下去,只见女皇早已乐开了花,便当场封宋璟为凤阁舍人。不仅如此,还按照宋璟的提议下了一道圣旨:一是命令地方长官,在全国选拔人才,不重身世,也不管科举不科举,实行“唯才是举”;二是荐举上来的人,先当试官,考核合格一律录用;三是挑选国家重要官职人选时,女皇亲自当主考官,在金銮殿考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