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凯旋124(1 / 2)

那时,史朝义即位大燕帝国之后,乘邙山战役击败唐军之余烈,振臂高呼,迅即占领了寇申、光等十三州,自己又马不停蹄亲率精兵围李岑于宋州。将士们一个个胆战心惊,江淮局势岌岌可危,遂向皇上上表请求南保扬州。李光弼临危受命,直接奔赴徐州战场坐镇指挥。

自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兵灾,江淮地区闹起了大饥荒,一度出现了人吃人现象。不仅如此,各地军阀割据一方,不听皇上调动。老百姓还不得不应付各种各样的主管部门的苛捐杂税以及征兵工作。地方仓库里大量财物失散,这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动荡。

江淮都统崔圆任命平叛功臣李藏用为楚州刺史,正赶上支度租庸使认为各个州郡消耗的财物没有节制,建议中央进行复核。其实自战乱以来,不少平叛将领趁机发了一大笔国难财。

李光弼来到淮南,通过详细调查,深入了解,他很快就稳定了局势。斯时,史朝义包围了宋州几个月,城里粮食殆尽,刺史李岑徒然无措。遂城果毅刘昌提议道:“仓库里还有几千斤酒曲,请碾成细粉让将士们打打牙祭,将就一段时间,李太尉肯定会发兵援救我们。城东南角最难守,我情愿去防守!”

李光弼来到临淮,众将士说史朝义兵马强壮,请求南撤到扬州。李光弼沉吟道:“朝廷安危寄托在我身上,倘若我再退缩的话,朝廷还能指望谁呢?况且,倘若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敌人怎么会知道我有多少兵马呢?”然后,便直接奔赴徐州,并命令兖郓节度使田神功率兵攻打史朝义军,大破敌人。

在徐州,李光弼只负责军务,其他事务均有判官张傪处理。张傪对政务了如指掌,大事小情方方面面处理的非常周到,众将汇报事务,李光弼就让张傪参与讨论,大众对他就像跟李光弼一样敬重,军中也因为之非常整肃。

就这样,李光弼知人善任,让不一样的人才得以充分发挥着作用,可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接下来的平叛道路上,李光弼部在江淮地区步步为赢。

公元762年(即宝应元年)四月初五,太上皇李隆基在太极宫内孤独、寂寞、冷、悔恨中度过了一年多熬煎日子,终于在这一天薨逝。被追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享年七十八岁。这个把李唐王朝一手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造就了煌煌大唐的李隆基,同样又一巴掌把这一桂冠搧到了谷底,甚至于泥潭中而不能自拔。他这一辈子,哭过,笑过,彷徨过,崩溃过,大风大雨,大江大海,他都尝了个遍,犹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其人生如此浩瀚,真可谓不虚此行。

唐肃宗李亨得知父皇驾鹤西游之后,日思夜想,寸肠肝断,病情恶化日益严重。因此,他下诏命太子广平王、天下兵马元帅李豫(原名李俶)监国。在离父皇逝世仅仅十三天时间,便驾崩了。想当初,做太子时,前怕狼后怕虎,面对父皇淫威,他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有一天跟他的哥哥们一样,命赴黄泉。及至做了皇帝,内忧外患,他面对李唐社稷这堆烂摊子,又不辞辛劳托爷爷告奶奶,请求人家勤王,佑护李唐国祚延续。他能力平平,可他认准一条:朕身边宦官不会抢班夺权,做皇上。而周围文臣武将不会让人放心,因此,他总是自己操纵杠杆,制衡中央权力。由此看来,他的这一特长可谓一针见血,立竿见影。唐肃宗在这场安史之乱中,收拾着父皇给弄的这个烂摊子,经过数年苦心经营,终于显山露水。没成想,他竟驾崩了。

是的,碍于种种原因,宦官确实做不了皇帝,可宦官有抉择权,废立之事探囊取物。就这样,唐肃宗薨逝之后,他的儿子李豫就是李家王朝首位由宦官拥立的皇上。

代宗即位之后,重新起用老臣郭子仪,他知道郭李不分家,坐江山这两个人是肱骨之臣,不可偏颇。

就这样,郭子仪在京师挂闲职三年之后重出江湖,领衔都知朔方、北庭、河东等节度行营兼兴平等军副元帅。他时刻铭记先主李亨重托:吾之家国,由卿再造!于是,他恨不得两天当做一天来用,叛军未灭,何以家为?因此,他心中的头等大事就是国家社稷,李唐王朝。这时,他由河东入朝,于是保住了帝都长安。并不辞辛劳继续寻找同盟军---回纥,并与这支燕军的“克星”再次达成统一战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