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三碗不过景阳冈,二郎痛饮透瓶香63(1 / 2)

梁山正在筹划着奇袭徐州,此事暂且不表。

且说武松那日与顾景他们于清河县附近分别,在清河县城里寻了许久,却得到了自家哥哥举家从清河县搬走的消息。

在邻里打听到了哥哥搬去了阳谷县,武松便马不停蹄地朝着南面而去。

好在有他离开车队之前,顾景有送了他些许盘缠,武松这路上投客店歇息也能付得起房钱。

武松胸前栓束着包裹,手里提了根梢棒,便投阳谷县去。

出了清河,顺着永济渠一路南下,绕过了大名府,武松走了几日才到了阳谷地界。

武松瞧见了阳谷县界碑,瞧着距离县治所还有较远的距离。

又刚好到了正午时候,他一清早起来赶路,赶到这里一路都没有吃过甚么东西,腰间的葫芦里备着的水也空了。

武松正觉着口渴难耐,饥肠辘辘,正好望见了前头路边杵着一个酒家,一面酒旗凛凛地竖在了酒家门前,这面酒旗要比寻常的酒家酒旗大上一圈。

酒旗上绣着五个金字“三碗不过冈”。

“这主人家好大的口气,这三碗酒解馋都不够,怎么可能会过不了冈呢?”

武松紧了紧自己的包裹,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便大跨步地朝着那酒家走去。

他是个藏着傲骨的汉子,此番也被激起了好胜心。

这酒家主人号称三碗不过冈,那他偏偏要去喝上他个三十碗!

进了酒家,酒家里没甚么人。

武松自顾着寻了处顺眼的位置坐了下来,把梢棒压着包裹倚放一处,见外堂无人,武松朝着里堂叫了一声:“主人家,快些把你家的好酒拿来吃!”

武松见里堂里走出了一位样貌寻常的中年老汉。

这老汉看着精神,一从里屋出来,武松便闻见了他身上的酒香。

这让武松更加迫不及待了。

“客人稍等。”

这老汉又进了屋里备了片刻,便拿着三只碗、一双筷、一碟热卤的热菜。

大宋百姓对吃食倒是有所讲究,哪怕只是吃些没油星的素菜,也爱采买些卤料、酱料、糟料,按着土法配方,做些热卤菜食。

武松先尝了几口热菜垫了垫肚子,一入口,他就知晓这是用的糟卤的法子做的菜。

都说的是原汤化原食。

这香醇的好酒搭配上同出酒的陈年酒糟舀来的糟汁做成的糟卤热菜,那可真是好滋味。

武松尝过热菜,便拿起老汉给他筛来的一满碗酒。

咕咚几声,满满一碗酒就被武松一饮而尽,这热菜入口,好酒下肚,把武松赶路的疲惫都驱走,一股精神气自丹田里便暖了起来。

武松敞快笑了几声,又问老汉。

“主人家,你这酒好生有气力,你这可还有些能饱肚下酒的吃食?”

“店里只有熟牛肉。”

老汉应道。

“那切两三斤好的来吃酒。”

听了武松的话,那老汉又从里屋切了两斤熟牛肉,摆了一大盘子出来,放到了武松面前,再拿着他的空碗给他又筛了满满一碗。

“好酒!”

武松又是一饮而尽,又让老汉筛了一碗。

“好!再来一碗!”

可这次老汉却没应声,武松皱着眉头,这才三碗,哪够他解馋,他不满地叩着桌子,把老汉从里屋喊出来。

“老汉,你怎的不来筛酒与我吃?”

“客官要肉的话,老汉这就给你添来。”

老汉拢着手笑了笑,人却是不动。

“肉我要,酒我也要。”

“肉稍后就切来,客官能吃得下,那多少都添得,只是这酒却不能添了。”

武松皱着眉头,看着这满脸笑的老汉,心中不喜。

“你这老汉却又作怪,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是怕我这盘缠不够么?”

“客官,你来时可见着我门前的酒旗?那‘三碗不过冈’,可不是虚称。俺家的酒虽是老汉自个酿的土酒,可客官你也尝了,是要比官家卖的老酒滋味都好。但凡客人来我店里吃了三碗,没有不醉的!”

这老汉说到这个,脸上的笑更加自信自豪了,这是他作为酿酒人对于自己手艺的自信。

“俺这酒唤作‘透瓶香’,也叫‘出门倒’,初入口时,醇香好吃,少刻时便倒。初回来的客人,吃过三碗便醉了,自然就过不得前面的景阳冈,所以俺这酒旗竖的就是‘三碗不过冈’。若是来过的过往客人到此,人人只吃三碗,吃过便不会再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