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病的不是百姓,是那些官吏,是大宋35(1 / 2)

“哥,我找到他们了,他们现在停在路边等我们赶上。”

赵立骑着马,神采飞扬。

顾景为他牵住马绳,让骑乘还不算很娴熟的赵立能够稳住身子下马。

方才顾景让他骑马去追杨志他们,让他们等一下后面的孩子们。

没想到赵立这小子一骑上马,整个人就很兴奋,而且虽然骑术青涩,但却颇有天赋。原本顾景还有些不放心,可他看着赵立这小子一会就能骑着马玩微操,他就知道这小子是个骑兵的好料子了。

赵立这小子下了马,就开始主动照顾孩子们,只不过他的眼神时不时就要瞄上顾景那匹枣红大马几眼。

顾景看在眼里,心中暗笑。

“怎么,离开家了,你不难过吗?”

顾景这家伙蔫坏,专挑人家伤心事讲。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赵立竟然直接摇了摇头。

“有什么好难过的。”

赵立认真地说道。

“这对所有人来说都好,而且我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也想当个好人,也想当个英雄。”

说这话的时候,赵立一直瞪着他那双大眼盯着顾景,眼神中满是敬佩。

这小子。

顾景尴尬一笑,这倒是把人搞得不好意思了。

“那以后好好练练武艺,等到了东京,我送你一匹好马。”

顾景随手就是一块大饼,赵立吃得嘛香。

没多久,他们就赶上了停靠在路边耐心等待他们的车队。

对于顾景这突然带着一大群孩子加入队伍的决定,司马啸林倒是不反对,还挺开心的。可能对于老头子来说,身边有很多可爱的孩子绕着他闹,是好事。

“让年龄最小的孩子上我和文姜的车,把后面的那些货物清理一下,挤一挤,腾出两辆车来给孩子们休息。”

司马啸林给顾景建议道。

顾景点了点头,让李二牛他们去收拾,自己则是和杨志、司马啸林、司马文姜讲了讲方才自己在路边的事情。

“看来这彭城的根子也烂透了啊。”

司马啸林当年行走江湖多年,见多识广,一听便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顾景和杨志他们对于这些阴沟沟里的东西,不见得有多了解,还得是司马啸林讲给他们听。

这一讲,旁边的弟兄们在收拾好车子,把孩子们一一抱上车厢里安顿好,也凑过来听。

“这居养院,还是元符年间弄起来的事情。先帝在淮东路设立官房,用来收留那些鳏夫、寡妇、孤儿、老人,还有那些生病后无依无靠的百姓,官房能够保证他们饿了能有东西吃,生病了能被送去安济坊看病,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今上荣登大宝之后,赐名官房为‘居养院’,从那时候开始在全国推广起来了。如今十数年过去,州路府县处处都有居养院。”

“一开始的时候,居养院确实很好。就像当年太宗冬天为京城的老人雪中送炭一般,能让百姓落到实惠,那就是好政、善政。”

“可凡事讲究过犹不及。”

“从今上即位第二年开始,好大喜功,讲究排面。要求全国居养院都要达到很高的标准,冬天要建火室加炭火,夏天要搭凉棚,所用的炊具器物描金绘彩,甚至被褥都是绫罗棉毡。甚至要求居养院为产妇配备女使,为婴幼儿配备了乳母。所有财政都优先调拨给居养院、安济坊,就连军队的餐食都要排在这件事后面。”

顾景刮目相看。

没想到自家义父还颇为了解这些,有见识啊,不是简单的武夫啊!

若是司马啸林知道顾景在听完他说这个,脑子里想的是对他的评价的话,他保准把顾景脑子里的水都打出来。

“那不是挺好的吗?怎么和现在说的不太一样?”

杨志皱着眉头。

听司马老爷子这么一说,他觉得这居养院的制度其实挺好的,给百姓带来了好处,可为什么现在会变成这个样子。

顾景说的,那些老百姓都害怕孩子被抓去居养院,自己也不愿意去居养院。

赵立跃跃欲试,正想要说些什么,却有人先说了。

顾景摇了摇头,慢慢地说道。

“只看条件,那确实不错。可真正施行起来呢?”

“在政策施行的地方,越是光鲜亮丽、越是投入多的地方,就越是容易滋生腐败。”

“朝廷往居养院里投了这么多钱,甚至要求将其放至最优先,你们觉得会不会有官吏对这么多的钱心动?至于要怎么从这些环节里贪走钱,就不用我多说了,方法多得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