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盛世下的小渔村(1 / 2)

阳光炙烤着沙滩,海风吹拂,吹得人直打颤。浪花一个接一个,伴随着一个小女孩急切的呼喊声。

“大哥,大哥”“呜呜呜~~~”“四丫不要吃鱼了,你快点醒过来吧。四丫再也不吃鱼了,再也不要大哥去抓鱼了”

一个看着约莫六岁左右的小女孩,瘦骨嶙峋,衣衫褴褛,趴在一个同样瘦弱的男孩身上。男孩脸色煞白,浑身湿透,沙子遍布全身,一副将死之人的模样。

“大哥醒醒,醒醒”女孩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一遍遍祈祷,顺便不停捶打着男孩的胸口。

在捶打了大概十几分钟之后,男孩将吸入的海水慢慢吐了出来,虚弱地对着一旁的小女孩说

“别捶了,别捶了,再捶要把你大哥给捶死了,咳咳咳”

男孩醒了过来,毫无疑问他的死而复生不是因为什么神明保佑,而是因为另一个时空名叫王然的人魂穿到了他身上。

王然,28岁,单身汪,某酒吧舞工学博士在读,在做实验的时候因为没做好安全防护被机器打中脑袋当场昏迷。然后顺理成章地“借尸还魂”,顺便融合了这个小男孩的记忆。

按照男孩的记忆,他们一家居住在靠近海边的一个小渔村里,村里人口不多,大概四五百人。大多是是王姓、陈姓、杨姓和赵姓。而且彼此互相通亲,大多都有血缘关系。父亲王涛,今年33岁。母亲杨雲,今年31岁。两人本来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但是大儿子和三儿子都夭折了,剩下了二儿子和四女儿。穷苦人为了好养活儿女,自小就给孩子取贱名。于是,男孩一直被叫二蛋,小丫头也一直被叫四丫。

村里姓陈的占了大多数,其他大多数是外来户。村口有一条河流,去县城都要从一座桥经过,因此村子也被称为陈桥村。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田地,种点粮食和蔬菜。但那点粮食交完粮后就所剩无几了。丰收的年份养活一家还没问题,但要是遇到灾年,庄稼欠收,想吃饱饭那是难于登天。于是每家每户基本都会出海打渔。可是,就古代那生产力,划着小船在近海能捞着几条鱼呢。

王二蛋今年已经13岁了,王四丫也已经8岁了,只是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身体略显矮小。家里穷,不能去上学。如今已经九月了,农忙时节已经过去,大人们都趁着这个时间到镇上去打打零工挣点钱。于是二人一天除了在家看家,割点草料喂家里仅有的四只鸡外就无所事事了。

二蛋从小沉默寡言,四丫好动一些,但是同村里其他的孩子也几乎处不下来。今天一早,父亲就去码头帮忙卸货,母亲则是去码头的酒楼做杂役,一天加起来能有四文钱。四文钱是个什么概念呢,大约能买四个烧饼,或者一斤粗米。但这也是家里为数不多的收入了。望着四丫饿得发黄的脸蛋,二蛋心里极其难受。在四丫的恳求下,二蛋只好自己制作了一根木鱼叉去海里叉鱼。可惜,鱼没叉着,人差点成了打窝的料。

听到二蛋的说话声,四丫终于停止了捶打,红肿的眼睛也止住了泪水。

“太好了大哥!你终于醒了,吓死四丫了。我错了,我再也不要大哥去抓鱼了。”

二蛋的大哥和三弟夭折,自从四丫能记事以来,便只有二蛋一个哥哥。因此便一直称呼他为大哥。

王然,不对,现在是王二蛋望着眼前瘦弱地能被风吹跑的小妹,心里有点发酸。生活在新世纪的青年,很难想象饥荒离他们是多么遥远。在古代,风花雪月从来都是顶层老爷们的,穷人们哪怕最简单的活着都已经非常的不容易了。至于吃饱饭,还有新衣服穿,还能读书,那是万万不敢奢望的。

“是大哥的不对,我应该更小心一点的。别怕别怕,有大哥在呢”王二蛋轻轻摸着四丫的小脑袋,安抚她到。现在才上午10点左右,太阳正大的时候,这个时候出来抓鱼那得遇见多蠢的鱼才行。不过既然来都来了,不能放弃这个人体打窝换来的机会。王二蛋沿着海边找了找,四丫深怕大哥出事,紧紧拉着。

“四丫,大哥不会出事的,你放心,大哥不会去海里的。”

“那好吧,不过大哥还是小心些。”

王二蛋继续找着礁石围成的水坑。这里退潮之后非常容易出现海货。找了几分钟便让他找到了一个大水坑,海浪冲刷着,水坑里的水一会儿升一会儿降。找好位置,王二蛋又找来一些藤蔓和木棍,按照自己思考的原理,制作了两个笼子。抓来一些小虾米和蚯蚓,用藤蔓编成绳子拴在大石头上防止笼子被冲走。

“大功告成,也不知道能不能行。不过质量肯定没问题的,这比我做的那些结构简单多了。”王二蛋自言自语到。

“走吧小妹,你该饿坏了吧。走,大哥回家给你做饭去。”

一听到吃四丫就来了兴致,刚刚大哥在做鱼笼的时候她也帮不上忙。现在摸着咕咕叫的肚子,嘿嘿笑到

“太好了,回家吃饭咯。”

海岸距离陈桥村大概10公里,南方的小渔村,地势并不平坦,到处都是土山坡。正午的阳光最歹毒,村道两旁的农田里堆满了桔梗还有草木灰。几只鸡正啄啄地捡起田里落下的几颗稻米。到了一出宽阔的地方,两旁全是用泥巴、草和竹条建成的方形尖顶的土房子,从烟囱里冒出缕缕黑烟。王二蛋一家靠近最里面,依靠着山脚而建。这里出行不便,无论是打水还是去干活都不方便。

兄妹二人拉开栅栏进入院子,四只瘦小的母鸡在树荫下躲避骄阳。随后打开门锁进入家中。屋子并不大,大概80来平,堂屋摆着一张桌子,是休息吃饭还有接待外人的地方。左边前面是一个灶台,堆着许多柴火。后面用帘子隔出两张木床。堂屋的右边是家里的杂物堆以及粮仓,平时都是锁好的,钥匙也在父亲那里。好在父母出门时都会将中午的吃食放在灶屋,虽然也没多少,不过一个小的陶碗装的粗米,大概二两,旁边有一根黄瓜,不是那种绿皮的,真的是黄皮的。

“哎,生活真是艰苦啊”王二蛋感慨了一句,肉是不敢想的,但是连点油也没有。甚至盐也不多。

“小妹,去把黄瓜切成小块”

“好勒哥”

米不多,要是蒸成干饭就没多少了。于是只能把水烧开然后下入粗米熬成干点的米粥,顺便加入切好的黄瓜。最后撒上一小撮盐巴就可以出锅了。

王四丫已经守在灶台边流着口水了,看着碗里冒着热气的米粥一刻也等不了,端着碗就开始喝粥。

“啊!烫烫烫”

王二蛋看她伸出舌头像个小狗一样哈着气就想笑

“慢点吃,心急喝不了热粥”

吃过午饭,简单的洗了一下锅碗,真的非常简单,就涮了一下。毕竟连油都没有,而且水也是资源,不能浪费。看着屋外的太阳,王二蛋猜测已经一点多了。今天的活还没干呢,草料没去割,鸡也没喂。于是王二蛋只能带着王四丫去山上割草、捡草籽、挖虫子。山上有些果树,只不过已经过季了。兄妹二人忙碌了一个小时总算是收集到了足够多的食物来喂鸡。回到家里,把草料切细,混合草籽一起煮熟,然后装入桶里,倒入虫子。放凉后倒进石槽里。四只母鸡也是饿坏了,每只都围着石槽拼命地啄。生怕被其他鸡吃完了。

做完了今天的活儿,王二蛋还惦记着自己做的鱼笼。于是拉着王四丫就准备出门去海边。到那时王四丫明显有些害怕了

“哥,咱们不去了好不好,我害怕”小姑娘委屈巴巴地看着王二蛋,也是,一个小姑娘见到一副死人样确实有阴影了。王二蛋只好安慰她道

“四丫别怕,大哥就在岸边收绳子。不下去”

在一通安慰后,王四丫才答应跟着去

下午两三点,太阳正晒的时候。村里依然没什么人。大人不是去做工就是在家里做点日用品补贴家用。田间全是小孩,三三两两成群结队,在田里摸黄鳝,抓泥鳅。这就是小孩们的日常了,没钱读书,从小就学习如何从土地里获取食物,然后他们的后代周而复始。团队里比较大的名叫赵亮,王二蛋认识,村里的小霸王。村长是他爷爷,堂哥参加过科举,只不过仅仅过了县试。但好歹也是有功名在身,村里人一般也不敢招惹他们一家。赵亮看到王家兄妹二人顿时起身,戏谑地说

“哟,王二蛋,前几天摔了个狗吃屎今天就好了。这是去干啥,不会又去抓鱼吧。小心别被鱼吃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赵亮一伙人最喜欢捉弄人,尤其是王家两兄妹,没办法谁叫他俩不合群,而且一看就好欺负呢。这也是这一类人的一大特性,对外唯唯诺诺,对内重拳出击。王二蛋懒得搭理他们,拉着王四丫就走。王四丫显然也是被欺负怕了,紧紧拉着大哥的小手。

兄妹二人又走了10来公里的路来到上午下鱼笼的地方。此时的天空一片暗红,海风也小了不少,水位正逐渐下降。巨大的水坑显露出来,可以看见有几条小鱼在游动。

“大哥,大哥快看,有鱼,有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