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要走的路(1 / 2)

等到把整张人皮贴在坛子上后,吴道长已经满头是汗。

看着已经变了副模样的泥巴坛子,吴道长很满意,咬破食指,用自己的血,在那坛子底画了一个诡异的符文。

坛子内闪现出一道红光,整个坛子就像是变了一副模样,看起来比之前要精致了许多。

吴道长拿出先前用来装赵夫人魂魄的瓶子,食指中指并拢,伸进瓶子里夹出赵夫人的魂魄,左手作刀状,从那光团身上斩下了一块,才将赵夫人的魂魄丢进了坛子里。

坛子底部散发的光芒彻底消失不见,一切都回归平静。

赵俊良皱着眉,犹疑的问道:“这便好了?”

吴道长长长吐出一口气,点了点头,道:“人皮翁已成,赵公子把此物带回家中,摆在阴气最重的地方,就可保赵公子鸿运绵延百年。”

赵俊良将信将疑的看了一眼人皮翁,又很快别开眼道:“如此多谢道长了,赵某会谨遵道长的吩咐,小心看管此翁。”

吴道长笑而不语,目光深远的看了一眼赵俊良后,就此与赵俊良辞行,此后再寻不见踪影。

赵俊良按照吴道长的嘱咐,将人皮翁藏匿在了地牢里,而赵俊良的气运,也果真如吴道长所说的渐渐兴盛了起来。

先是赵俊良写的一首诗被一名路过的官员看中,引荐他入京赶考,接着又因为赵俊良诗词写的好,被当朝圣上看中,让他入朝为官。

赵俊良就此平步青云,官至尚书,又娶了宰相府的千金,夫妻恩爱,佳话不断。

正当赵俊良春风得意的时候,有人手持血书,告了御状,而所告之人正是年轻有为的尚书,赵俊良。

来告御状的是白桑榆的父母,这对老夫妻虽然气女儿不顾他们的劝阻,嫁给了一个寒门子弟,丢了家族脸面,但心里却是真真正正疼爱白桑榆,哪能真的不管自己的女儿。

白桑榆的死讯传回白家的时候,赵俊良也曾上门跪地告过罪,言之凿凿的说,他一时疏忽,竟不知家里的丫鬟生了歹心,才让白桑榆死于非命,特来向岳父岳母告罪。

赵俊良故意选在人群密集的时候跪在白府门前请罪,让许多百姓看到他的举动,称颂他的真情实意。

只有白氏夫妇从来就不相信赵俊良的鬼话,一直在暗地里查询事情的真相。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白氏夫妇找到了一名曾经在赵府做下人的婆子,这婆子本身耳朵有疾,但没人知道她的耳朵从小就听不见,所以渐渐学会了读唇语。

赵俊良指使梅儿给白桑榆下毒的时候,并没有刻意避着婆子,所以婆子就将所有的事情通过读唇语的方式,看得清清楚楚。

由这位婆子口述,白氏夫妇亲手写下血书,一纸状告告到了御前。

事情一出,满朝官员皆惊,如此丧心病狂骇人听闻的事情,还是第一次遇见。

皇上震怒,查明此事属实,下令将赵俊良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赵俊良百般谋算来的富贵,犹如一场镜中花水中月,转眼间就散得一干二净。

昔日辉煌的赵府,经过百年的洗礼,门庭破败,成了一座荒废的宅院,而院子里地牢中藏匿的人皮翁,始终无人发现,就此埋没了千年。

时代变革,原先的赵府旧址上盖起了一座座林立的高楼,那个百年来都无人知晓的地牢,也终于得见天日。

人皮翁几经辗转,被当时在工地干活的刘老根儿发现,并带回了家中。

刘老根儿看着人皮翁底部撰写的古文字,遥想这是个古董,本以为发了大财,谁知却是带回了一个祸害。

“李荀,李荀,快醒醒,快醒醒。”

耳旁忽然传来了一道熟悉的喊声,我还没反应过来,眼前就闪过一道刺目的白光。

等我再睁开眼睛的时候,看见的就是我们家那满是蜘蛛网的屋顶。

“太好了,你总算醒了。”

头顶上方出现一张脸,我眨了眨眼,才看清楚眼前的人影正是左行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