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改朝换代(二十三)(1 / 2)

永献帝也想到了,回宫的路上他就迫不及待地追问小安子今天为什么要这么做。

姜咹磕头磕得头破血流,太医给她包扎好,头顶围着一圈纱布,就跟死了人戴头巾似的。她想了想,觉得不好跟郑十三说什么平等公平,只好教育他以后要做一个“有仁心施仁政”的好皇帝。

永献帝却觉得奇怪,按说小安子和小林子都是小太监,年纪相差不大,又都跟他关系最近,但是两人行事作风却完全不同。

小安子面上虽然尊敬礼教传统,但是骨子里根本不在意这些,晚上教他的时候还时时提醒他要保持本心,不仅对下人要宽容以待,对待老百姓亦该如此。

而小林子则十分看重礼教传统,在他看来,主子发怒就是下人的错,下人永远低人一等。

便是平日里小林子教俩人习武,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丝毫不敢伤及永献帝。还得永献帝自己主动挑衅命令他才会好好教学。

经过这次皇陵风波,永献帝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小安子平日里对他的嘱托,也明白现在的自己什么都不是,虽然挂着天下之主的名头,却根本什么都做不到做不了,只能静静等待。

六岁的小皇帝,原以为登基了之后自己就可以想做什么做什么想说什么说什么,却没想到他虽然是皇帝,但是小小的孩子,谁又会信他有能力治理好这偌大的国家?

“小安子,朕到今天才理解你的话,才懂得为什么平日你总一直叮嘱我徐徐图之。”

姜咹听他语气不太对,劝慰道:“陛下,不要灰心。还记得我之前跟您说过吗,四个人四条心?今天来看,何止四个人四条心?便是永安公主和其他大臣,谁又没有自己的心思呢?”

“他们都各有心思,哪会在意朕?又怎么会用心辅佐朕治理国家?怪不得李执那个老匹夫不希望朕好好读书呢!”想起这些人,郑十三就火大,可是他现在却什么也做不了。

“陛下如果真的憋得慌,就好好学习功夫,晚上咱们再加把劲。咱得这么想,即使一时半会儿不能扳倒他们,也不能折了自己。陛下,您也看了很多治国的书,您且说说,这用人该如何用?”

郑十三冷静下来,想了一会才道:“用人首先就要秉持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态度,此外,用人唯贤。”

姜咹想了想,说了一个故事:“唐太宗曾让封德彝举荐贤才,封德彝很久都没有推举一位。唐太宗便问他原因。他说没有找到合适的奇才。唐太宗便道:‘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陛下可知这句话的意思?”

郑十三重复了一遍唐太宗的话,想了想道:“唐太宗是想劝谏我们,用人当取人之长处,不看人之短处。是吗?”

姜咹点头,“不错!虽然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陛下此刻深感掣肘,无法随心所欲。但是为天下计为社稷安,此时都不是拔除四座大山的合适时机。”

“四座大山?”郑十三眼睛一亮,对这个称呼很好奇。

“你想想,三位协理大臣和一位摄政王,可不是总共四座大山吗?”

“哈哈!小安子,你说得对!他们确实是挡在朕前面的四座大山。哈哈!”

“陛下,日后您再生四座大山的气,就想一想自己是移山的愚公,只要咱们拿出愚公的毅力和努力,定能成功!只是空有幻想还不行,咱们需要暗暗培养自己的实力。今日皇陵前一场争论,虽然陛下恼火,但是在小安子看来,咱们还是有一些收获的。”

“其一,咱们清楚知道四座大山面和心不和,谢翎刚愎自用,李执笑面虎一只,孙传敏也是一只老狐狸,倒是摄政王不太好说。”摄政王看似只说了一句话,其他人却不可能不看他的脸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