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稳定——平稳的文家生活46(1 / 2)

文家的拖把作坊和“时髦哥”崔富贵的合作很顺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时髦哥就从文家运走了三万多支拖把。

相对的拖把作坊的制作员工也增加到了一百多人,员工当中女性最多,又多是夏家村以及周边村庄妇女,并且拖把的生产地点也更改到了村中一处麦场。

文家租赁了一处土地属于村大队的麦场,文家出钱在麦场建造了一些建议的房子作为生产车间,至此,夏家村的拖把厂算是正式成立了。

当然,虽然称作拖把厂但是并没有办理任何注册手续,原因无非是拖把生产规模不大,工作的又几乎都是附近的家庭妇女,采购商也只有时髦哥崔富贵一人而已。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拖把厂在孙雨的眼里并不重要,能挣点小钱贴补家用他就已经心满意足。

在孙雨的心里,老丈人文涛涉及的建筑工程行业才是他关注的重点。

在这暑假期间,文涛也曾回来过家中两次,尤其是当文涛第一次回家时看到家中的拖把厂竟然比他在城里当小包工头要赚的多的的,文涛甚至也想回村和文母一起做拖把。

当然,文涛的这个想法孙雨不同意。在孙雨一番劝说之下,文涛这才重新返回了县城继续学着做他的包工头。

严格来说,夏家村的拖把只是时髦哥崔富贵的代工厂,生产拖把的一些原材料都由崔富贵提供,文家只收取每支拖把一块钱的代工费,三万支拖把,代工费用就是三万块,抛去一半的工人工资,再抛去在麦场建造建议厂房的费用,文家在这两个月内赚取了八千多块。

八千块在这个时期的农村,那真是一笔了不得的巨款,打破了多数人一辈子都挣不到的记录。

文家最开心的莫过是文母。文母姓刘名桂枝,刘桂枝这些日子可是兴奋坏了,一是拖把厂这两个月挣了不少钱,二是身为拖把厂一把手的她更是过足了“厂长瘾”。

试想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突然间获得了全村人的仰慕和追捧,刘桂枝难免变得气势上有些翘尾巴,好在身边有孙雨的不断提醒,刘桂枝这才有所收敛。

拖把厂挣了钱,文家的生活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虽然家中的房子还没有增加,但是像电视、录音机、洗衣机、录音机这些全都置办齐整了,拖把厂有了规模,文家人除了文母刘桂枝和文爷爷以外,例如文奶奶也不用再去帮着生产拖把,而是在家中照顾文家的日常生活。

孙雨姐弟自然是在家中认真备课复习。

家中有了录音机,又有了周蕊送来的配套英语磁带,孙雨正式进入了英语课程的复习,虽然孙雨的学习天赋不高,学习进度也不快,但是他的时间很充足,初小、高小的课程他压根不用学,也就是说他有九年的时间来学习初中三年的课程。

话虽如此说,但实际上所需要要完成三年的初中课程根本就不需要这么长时间,因为他对初中课程也有相当的基础,学习起来难度小的多。

在这段时间,孙雨其他小伙伴的学习进度也不错,尤其是三姐文静和小伙伴李宏兵,他们二人学习知识的天赋高,态度又认真刻苦,同时还有孙雨在一旁的指点,二人学习的成绩进度很快,如今已一二年级的课程已经全部学完,此时正在学习小学三年级的课程。

大姐文娟、二姐文慧和小伙伴管红燕的学习进度稍微落后一些,但也进入到了二年级下学期的课程。

至于小胖子戴红旗的学习进度和文秀、魏莎莎两个两个小丫头差不多,还处在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当中。戴红旗可能是读书天赋不够,也可能是太贪玩,所以学得比较慢,而文秀和魏莎莎两个也是年龄太小、精神不够集中,所以学习的进度也不是很快。不过总的来说,孙雨对于这些小伙伴的学习进度很满意,毕竟这些小伙伴开始学习的时间不过几个月而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