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寻找生计(1 / 2)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什么是才?

当然是高于平均水平的技能,唱歌比常人好听,跳舞比普通人好看,知识比旁人丰富,这些都能称之为才。

相比于明代人,刘新当然可以算是有才,因为他的见识远超常人。

换个角度讲,人人都有才,挑选有才的人,取决于你需要什么样的才能、特长。

哪怕是只知道种地的老农民,在种地方面,也是具有才能的人才。

不过中国几千年来,都只把知识类的能力,当做是有才,这种扭曲的选材制度,造成了人们无法清晰的认知自己的优势,认为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毫无价值,只有知识和认知类特长才是唯一的才能。

有了媳妇后的刘新,并不认为自己有才,因为他对书本上的知识并不了解擅长。

不过,对于拥有现代资本主义灵魂的刘新认为,能赚到钱的技能,才能称之为才能。

在屋子里闭门造车好几天,始终没能想出好的赚钱法子,刘新来到街上,准备逛逛市场,看看能不能借着更广泛的见识,找到赚钱的方法。

“我出门了。”

刘新和正在打扫卫生的三妞招呼一声,就跨出了房门。

这时候商业并不发达,刘新一路逛过去,做买卖的铺子也相对较少,更多的是挑着担子,在路边卖菜和柴火的农户。

“大叔,柴火怎么卖?”

家里柴火也不多了,刘新随口问问价钱。

“30文。”

他指的是他挑的这担柴一共30文,柴火可没论斤卖的道理,不过现在上午刚开市,普遍都卖的贵一些。

如果到下午还没有卖出去,肯定是要降价的,他不可能为了卖一担柴留在城里过夜的。

刘新朝他笑着点头示意,家里柴火还有些,并不是眼下最紧迫的问题。

来到朱雀街最大的路口,这里也是小商贩最密集的地方,毕竟朱雀街里住的都是达官显贵。

街头充斥着叫卖声,讨价还价不绝于耳,刘新一身生员服,在短衫人群里,鹤立鸡群。

卖东西的小摊贩,热情的招呼刘新,想要做秀才老爷的生意。这年头能读书考秀才的,几乎都是家里有些财产的。

虽然刘新的生员服上打着补丁,这年头又有几个人穿得起不打补丁的衣服呢。

路上的平民百姓们遇到刘新,也是尽量靠着边走,给秀才老爷让出足够的空间,可不敢和秀才老爷争抢路权,官老爷都不能打他板子。

就连朱雀街官老爷家里出来采买的家丁们,路过刘新身旁时,都一脸讨好的朝他咧嘴笑。

享受着特权阶级待遇的刘新,稀奇的打量街上的一切。

和想象中的不同,街上并没有看到卖儿卖女的景象,到处叫喊买卖,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

衣衫褴褛的乞讨者,倒是有一些。

哪怕是在21世纪,乞讨也是绝禁不了的,或许王朝强盛与否,在乞讨者的真实性里能得到答案。

相比后世99.9%假乞丐,刘新也不敢断定,这些乞讨者里,到底有多少是真的乞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