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三年一期42(1 / 2)

结果证明,俞佩玉和张人凤是对的,铁中棠他们发现是陷阱后,就很快撤退了。天下之大,没有陷阱可以同时困住他们四人。

很快铁中棠和蔡京双方同时保持了克制,我知道你的船在我们前面,但是蔡京不准备再派出高手上前袭杀了。蔡京手里的牌不够了,他们准备等待援兵!

俞佩玉在蔡京酒宴上的胡言乱语对蔡京的威望打击太大了。

袁承志跑过来有些好奇地问道:“俞兄,你在蔡京那个老贼宴会上说的话是不是真的,皇帝陛下报复在天下写着身上,而不是直接下旨处死蔡京。”

袁承志的父亲当年驻守边关守将,后来因为一场兵变,被蔡京下狱诛杀,袁承志幼年时就被华山的穆人清收为弟子。习练的也是华山顶级的绝学混元神功,这次也是他第一次下山。即为公道也为家仇。

所以他听到俞佩玉说,皇帝不会下旨处死蔡京时,显得极为激动。

“袁兄,请坐。”俞佩玉放下书本,准备好好接待一下这个华山派高徒,也是朝廷武将派的新贵。虽然袁承志的父亲并不是勋贵将门出身,也不像狄青狄帅一样,是从军队历练而成的武将,他是大宋最典型文官科举入职兵部,由兵部派官到军队中执掌军权的文官派武将。但是好水川大败后,朝廷就不在将军队的绝对指挥权转派文官把持。袁崇焕基本就是最后一批了,只是当时没有人想到,这个政策可以持续20年。所以蔡京杀掉袁崇焕后发现竟然只能提拔底层武将了,凌落石就是抓住这个机会才能从草莽变成封疆大吏。

袁承志现在是华山派云台峰的精英弟子弟子,被蔡京迫害忠良的遗子,如果加入到以天波府为首第二批伐金大军中,很容易就会被文官武将派委以重任,成为新的顶梁柱。所以现在和他交好,是一件对俞佩玉很有利的事。

袁承志一直生活在华山上,虽然聪明机智,博览群书但是他对于政治的理解几乎比俞佩玉还小白。

所以他下山后第一件事就是准备报仇的,途中遇到洪七公后,和他一起来到铁血神侯的船上来。所以这艘船上除了张人凤外,就是他对蔡京的杀心最重的,甚至可能比张人凤更重,毕竟张人凤还是经过家族教育和文官朝政的教育,知道杀当朝宰执影响,如果不是俞佩玉提出这个荒唐的杀蔡京的想法,他心中的闷火估计能把自己憋死。

“袁兄,我在那艘船上核心只有一个话,那就是圣上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句话是由真宗陛下后期成为朝政主流观点的,自当今陛下施政以来,我朝的政治局面甚至已经变成了圣上与士大夫共天下,自秦始皇统一天下,施行郡县制以来,文官群体从来没有获得在本朝这般大的权力。以狄帅的威望如果活在汉唐,他能成为宰执。可他的如今的处境,我就不谈了。包龙图包大人也可以在开封府衙的大堂直接将当朝驸马铡杀。这就是文官的力量,那句共治天下是天下读书人的信仰。”

俞佩玉看了看袁承志,袁承志也是读过书的,他点了头他也知道这句话的分量。

“皇帝如果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那么天下有变,责任也当然是陛下和士大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有没有责任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深受皇恩,权柄极大的士大夫肯定是有责任的。所以两次新政失败后,不管是范大人还是王宰执都是远离朝堂,诸多党羽被流放发配,治理地方。这是一种潜规则。但是蔡京这个老匹夫,闹出赎买燕云七州的蠢事后,不思悔改,竟然勾结宗室后宫勋贵参与夺嫡之事。他越界了,他不仅要当权相,他这是要当涉政王啊。他的这一步让陛下和文官群体的默契出现问题了!”

“要不是开封事变,闹得太大,蔡京还能安安稳稳带着数百万金银财宝告老还乡?他想的太多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