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小清风畅游学海(1 / 2)

博文书院,沧浪亭中,一个面目清秀,五官精致的小道童正坐在书桌旁,正津津有味的看着手中一本书,一旁是摞起来有三尺高的一堆书籍。这就是她今天一早起来,到现在看完的书。

岚清从没有这么认真读书过,尤其是功法之外的杂书。修炼时研读功法玉简,基本就是把玉简往脑门上一贴,然后让自己的意识沉浸入功法玉简之中,然后开始思考其中的文字有什么含义,自己要如何运转体内的灵力等等。这种纸质的书籍,在阅读的时候,体验感完全不同。一页页翻过时,仿佛自己也经历了什么。

博文书院的藏书很丰富,一排排的书架,摆的整整齐齐的书籍,让岚清很是震撼。她问过院长师父,总数达到了八十二万册。一年读三千册,也要三百年才能读完。难怪都是纸质的书,这要是用功法玉简的话,八十二万枚玉简,这得花多少灵石啊!

徐渭院长将这些书分了数十个门类,每个门类都帮她挑出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著作让她看。

这时候从小习练封魔录和符箓之道的好处就体现了,过目不忘,一目十行。只是快速浏览记忆的话,一天百十本是没什么问题的。不过,她不需要把这些都装进脑袋里,只挑自己喜欢的看就好。

这些书籍中她最喜欢的是游记,里面有各个地方的详细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他们略带传奇的故事经历,以及主人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让她的眼界开阔不少。她知道了流云国的周边有六个国度,整个地域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环山的外围有一层黑风障,她和爷爷就是穿越了黑风障才来到这里的。流云国是内陆国,能接触到海的,只有风岚国,摩罗国,沙加国,迦南国。海的名字叫苦海,因为海水泛着苦味,而且海水中到处都是妖兽,人类在苦海里很难生存。

她也知道了流云国建国的经历,十二大修道世家的历史,甚至流云国各地有名的小吃,各地的民俗,比如各地的聘礼都不太一样,回门的日子也各有讲究,拜师也如是。像她这般送了两样礼物,敬了一杯茶就算拜师成功的已经是简陋的不能再简陋了。很多地方要求有乡亲邻里甚至当地官员见证,也有需要族长亲自主持的,其隆重程度不亚于娶妻生子!

她也问了院长师父,需不需要她补办一下拜师仪式,徐渭却说,虚礼再隆重也添不了一分对老师的敬重,只要她把师父记在心里就可以了。之后她也从一些记录中看到了师徒反目,父子成仇的故事。

其中她最不喜欢的就是那些评论如何经世救国的书籍,什么教化万民,什么开万世太平,这些书籍的作者她也特意对照找了有他们事迹的书籍来看,多是些欺世盗名之辈。教化万民,自己家里妻妾成群,开万世太平,家里后院起火,白日宣淫。

她喜欢跟着爷爷游历世界,伏魔卫道,这可比那些所谓的建功立业有意思得多。他们的封侯拜相,为的多数也是自己的一己私欲,自己和爷爷没事收几个魔头,消除一些业障,不比那些事有意义得多么?

这些书籍里面多数都是世俗界的,偶尔也能从里面找到一些修士的感悟,读起来也是很有意思。

修道是为了什么?更长的寿命?更强的实力?更高的地位?还是那缥缈的自由?抑或传说中的道?

这是亘古不变的议题,从前她可没想过自己为什么修道,因为从小爷爷就替她做了选择。一路修行过来,生活过得也挺有滋味的,所以她从来没有过自己为什么要修道的苦恼。

如果有人问她,你为什么修道?她会反问,我为什么不修道?修道是很多普通人都没资格去做的事,自己有修道的资格,那为什么不呢?这样想的人简直是自寻烦恼!

换一个问题,你修道是为了什么?或许这个问题,她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她只能说这道修的很开心,为了开心总可以?

人就是在接触的东西多了之后,疑问也会增多!这个时候,自寻的烦恼就开始不断的出现,很多人就纠结于此,浪费了大好的时光和青春。

其中有一个作者的观念很是有趣。他的天资很有限,在测灵根品质和属性的时候就知道了,师父给他的结论是,他此生很难突破筑基期。然后他就开始了自我灵魂拷问。

自己这样一个天资有限的人,修道又是为了什么?自己的未来已经一眼看到了头。筑基期两百岁月,金丹期四百岁月,元婴期千余年寿命。如果筑基都无望,那我还要努力修炼么?

努力没有多好的结果,那还要努力么?多数人要么躺平,要么拼命证明,自己是万中无一的那个。

他去收集了一些资料,每突破一个境界,寿命大概可以延长多少年。他后面通过自己的修炼发现,到了炼气期七重之后,突破境界需要花的时间比可以延长的时间要多不少了。于是后面就不再努力修炼突破了,而是将时间放到别的事情上。

他放弃了道途,回归了家族和家庭,娶妻生子,开枝散叶,培养自己的子孙后代。

他师兄弟们有些比他早回归了家族,实力低微没什么话语权,生活过得平平淡淡,他们的孩子多数也泯然众人。

还有一些则一直努力修炼,最后到死也没突破了炼气期九重境界,更不用说筑基了,他们连自己的血脉都没能传承下来,身死道消,令人唏嘘不已。

而他,这个修为和年纪,娶了一个跟他差不多的妻子,生的孩子也都有灵根在身,有两个灵根资质还比他们优秀,他们自己也在家族中管理一些事务,他们的孩子拜入长老门下,进入隐元宗,夫妻俩最后还因为孩子够争气,他们得到了很多资源,最后堆上了筑基期。

这是多数人都要面临的人生选择!

不是所有的人修道就是为了道,没有这么纯粹的修士,起码这些书里没有见到过,她认识的人当中也没有这样的人。

都说修士比世俗界的凡人高人一等,其实修道界一样蝇营狗苟,不比世俗界轻松多少,高尚多少。

有一部分书写了对人性的思考。这些虽然有些佶屈聱牙,但有些观点还是容易引人遐思的。

就比如,欲念,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欲望。

人首先得活着,才能有以后。然后得温饱,饿汉子眼里只有食物,再容不下其他的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