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红麟巅峰绝对189(1 / 2)

在渭北,那春天的树已经郁郁葱葱了;

在江东,那傍晚的云也已是层层叠叠。

李兄啊,什么时候能够再和您相聚,一起喝着酒撸着串,讨论着文章啊!”

哈哈哈~~~

如此接地气又形象鲜明的诗圣,听得观众们笑声不绝于耳。

只有李紅和她的战队笑不出来。

而且还想打妖妖灵报警,说有个外星人在开挂!

也跟着观众笑了笑,张麟说道:“李白对杜甫其实也不错,偶尔也给他回个贴,但他从来没有对杜甫的作文夸过一个字、点过一个赞。

唯一有关的一句话是调侃杜甫“作诗苦”。

意思是:“嗯,小杜这个人啊,写诗也是蛮拼的。”

杜甫对此大概并不意外。

他到死都没有敢指望过自己能够和李大V并列。”

哈哈哈~~~

虽然观众还在笑着,可笑着笑着就莫名有些心酸。

换位思考一下,若是周星池的无厘头风格在那个时代没有出头,或者是张麟在这个时代怀才不遇,那对华夏文艺界来说该是多大的损失。

可是诗圣杜甫,终其一生却都郁郁寡欢,怀才不遇!

念及于此,现场的氛围变得稍微低沉起来。

感受到气场的变化,张麟说道:“这时,又一个大V推门进来了。

他脸上带着刀疤,浑身散发着杀气,他的名字叫高适。

走进俱乐部,高适很酷地坐下,点燃一支烟,思考着他的新作《从军行》。

忽然,旁边传来一个温暖、诚恳的声音:“高老师您好,我是小号杜甫。”

高适比杜甫年纪小,出道也晚,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杜甫对他的推崇。

他认真地履行着一个小号的责任,陪高适游山玩水,喝酒撸串。

这甚至成为杜甫最珍贵的人生记忆之一。

后来,每当回想起和高适、李白愉快玩耍的日子,他都很自豪: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对大V高适的才华,杜甫无比仰慕: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

他甚至赞扬说:高适的文章啊,就像曹植一样波澜壮阔;

高适的德业啊,就像刘安一样可以证道成仙。

后来高适的官越做越大,成了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已经混到了大军区正职了。

杜甫则颠沛流离地跑到了程都,人穷志短,时不时要吃高适的救济。

杜甫只有道谢,反复地道谢。

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好像不经常在诗里提几句这事,就会显得自己忘恩负义一样。

高适拍拍他的肩膀:兄弟,别客气,咱们是朋友。

高适和李白一样,都拿杜甫当朋友,但却从来没注意过杜甫的诗。

在他们的眼里,杜甫真的只是个小号。”

听到这里,观众们既有种时代浪潮滚滚向前的感觉,又有种对诗圣杜甫的际遇愈发感同身受的感觉。

明明相交莫逆的都是时代弄潮儿,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却不被认同。

这种发自灵魂的孤寂感,诗圣当时到底该向谁述说?

张雪锋喟叹道:“好喜欢咱导师这篇的文风啊!

你们有没有我这种感觉,有一种看大唐文人朋友圈的感觉?”

嗯嗯点着头,梁直认同道:“很有历史感,我也有种仿佛在看诗圣的朋友圈的感觉!”

两人窃窃私语之际,张麟语气低沉的不停说道:“时间一年年过去,热闹的唐诗俱乐部里,一个又一个大V们穿梭往来。

其中有王维、岑参、储光羲、孟浩然、李邕……

他们互相握着手,愉快地聊天喝酒,不时发出轻松的笑声。

作为小号,杜甫常常插不上话。

他只能站在一边,带着拘束而恳切的笑,聆听大V们高谈阔论。

对这里的每个人,他都送上最真诚的赞美。

对于王维,他夸奖说是“高人王右丞”“最传秀句寰区满”。

对于岑参,杜甫夸他是“海内知名士”,说岑参的本事连当年的大文学家沈约、鲍照也不过望其项背。

还有一些大V,明明原创作品很不咋地,都是一些垃圾号、经营号。

比如贾至、薛据之类。

杜甫也对他们由衷赞美,说贾至诗成珠玉,说薛据文章开窔奥,迁擢润朝廷。”

“对于那些历史上的先辈,他也满怀敬意。

比如对过去初唐文坛的第一集团——“四杰”,杜甫充满敬重,觉得他们的伟大难以超越。

王杨卢骆当时体、才力应难跨数公。

当今之世,应该没有人的才华能超过这几位前辈了吧!”

摊了摊手,张麟微笑摇头道:“有意思的是,当时文人互相唱和非常普遍,互相夸几句很常见。

但杜甫的那些大V偶像们,没有片言只字表扬他的诗,连客套性的表扬都没有。”

此时,现场的笑声已经停止。

从开始时的搞笑,到现在的悲怆。

张麟甚至没有改变文风,就用轻松的语言,完成了这极端的情绪变化。

如此炉火纯青的演讲实力,如此惊才绝艳的文案布局,实在是让乘风破浪的姐姐队狂咽唾沫。

甚至就连张昭忠老师,都有种惊为天人的感觉。

杨蜜更不必说了,望着张麟的目光都在闪闪发光~

舞台上,张麟语气变得愈发低沉:“渐渐地,杜甫老了!

生活蹭蹬和贫病交加,都让他加速走向人生的终点。

公元年冬天,寒风刺骨。

在由湘南潭州去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杜甫病倒了,再也无法起身。

他的左臂已经偏枯,只能艰难地撑着右手,最后一次点亮了手机,看着自己的公号“子美的诗”。

是的,这一生,我终于没什么成就。

一直到死,我的粉丝也就三五十个人。

年轻的时候,我也轻狂过。

但和什么李白呀、高适呀、岑参呀、王维呀相比,我真的差远了,他们都好有才。

不过,对朋友,我做到了仗义、友爱、感恩、有始有终。

对粉丝,我做到了坚持更新,我写了一千五百多首诗。

我做了一个小号该做的事。

他闭上了眼睛,“子美的诗”也永远停止了更新。”

说到这里,张麟主动停顿片刻,留下一段沉默的空白。

半晌后,看向主镜头说道:“当时,几乎没有人在意他的离去。

群星璀璨的大唐诗坛,谁在乎一颗暗弱的六等星呢!

去翻翻当时唐人编的诗歌集、名人录、作家大全之类,根本就没有杜甫的名字。

连几本最重要的集子,《玉台后集》《国秀集》《丹阳集》《中兴间气集》《河岳英灵集》都不收杜甫的诗。

比如三卷《河岳英灵集》。

连什么李嶷、阎防都选上了,就是没有杜甫。

历史的灰尘,正在慢慢把这个小号埋葬。”

消沉的配乐骤然变得激昂,张麟的声音也提高了一个音调。

“很多年后,有一个叫元稹的人。

没错,就是那个“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多情种子,偶然发现了这个小号。

他随手戳了进去,连读了几篇,不禁大吃一惊。

神迹!

这是神迹啊!

这货是多么伟大的一个诗人啊!

这多首诗连起来,已经不是诗,而是关于整整一个时代的伟大纪录片。”

听着这雄浑壮阔的声音,现场所有观众的热血也随之上涌。

就仿佛压抑了半个世纪,终于到了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时候。

张麟没让他们失望,接下来奉献了一段张氏经典文案朗读。

“这里面有王朝的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也有时代的不公;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有恐怖的战乱;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也有胜利的狂喜;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