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邺城里的内应168(2 / 2)

因为赵岐太仆是打南边来的呀。。。公孙瓒要想迎接的话就必须得经过袁绍的地盘儿才行哎。。。这。。。这怎么可以呢?毕竟双方正在干架哟。。。

不是袁绍担心公孙瓒会搞个突然袭击,就是公孙瓒害怕袁绍会来个以逸待劳啊!这既然谁都不放心谁,那不如就算了,用暂时停战表示一下拉倒。。。

得。。。还是赵岐太仆的面子大。。。袁绍和公孙瓒居然破天荒的默契了一把。。。那这还有啥可说的嘞。。。都这么给面子的话,好好谈谈吧。。。

故此。。。赵岐太仆是居中调停,劝说袁绍跟公孙瓒罢兵止战,还当地老百姓一个安宁的生活。。。同时,赵岐太仆也宣扬了大汉小天子的恩德。。。

好家伙。。。这可给袁绍和公孙瓒激动坏啦,先后表示一定要去奉迎小天子。。。可不过就是没有引荐人呀。。。赵岐太仆见状便毛遂自荐起来。。。

哎哟喂。。。那感情儿可太好了嘿。。。得。。。啥也别说了。。。等俺们这边儿处理完善后事宜了就去洛阳找你哈。。。咱们一起去接小天子。。。

于是乎。。。赵岐太仆调解完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战事之后,便急匆匆地回去了。。。可万万没想到啊,半路上的时候却生了重病,直接病退啦。。。

呃。。。这里面的细节我就不啰嗦了哈。。。你们自己想赵岐太仆为什么要急着回去,又为什么会病退吧。。。不是。。。这你得说清楚才行呀。。。

俺们是嫌你啰嗦唠叨,可你该讲清楚的总得讲清楚啊,对不啦。。。让俺们自己想算怎么一回事儿嘞。。。不想不想。。。你必须得说明白才成。。。

嗨哟喂。。。这多明显啊。。。是李傕他们让赵岐太仆故意溜达到冀州的。。。也是李傕他们让赵岐太仆主动去调解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战事呀。。。

为什么呢?哎呀。。。因为得让袁绍腾出手来应付接下来的邺城之乱啊,晓得吧。。。哦。。。吔?可那赵岐太仆怎么就那么肯定会调解成功呢???

没关系撒。。。还有后手儿呢。。。只要是袁绍或者公孙瓒有一方不接受调停的话,赵岐太仆都会有意无意地去提醒袁绍要注意自己的大本营哟。。。

好在是他们双方都接受了调停不是。。。也就不用赵岐太仆去提醒袁绍啦。。。但是。。。赵岐太仆也知道冀州不能久呆啊,必须赶快离开为妙。。。

而且。。。最好是暂时远离朝堂最为稳妥嘿。。。就这样。。。咱们的这位赵岐太仆走到半路时便病倒了。。。而且还是重病。。。不得不病退。。。

为什么要这样呢?嗨。。。虽然不用去提醒袁绍什么,但自己终归是知道这件事儿的呀。。。想必用不了多久,邺城那边儿肯定会发生些什么哟。。。

我嘞个亲娘哎。。。你们说这边儿刚调解完,那边儿就抄人家的老窝,那人家能不记恨我吗?所以必须得抓紧时间离开冀州离开袁绍才能安全呀。。。

同时。。。既然让自己来办这个差事,那就说明朝廷不想置袁绍于死地啊,至少不是现在这个阶段,对不啦。。。那自己该如何夹在中间生存嘞。。。

一边儿是肯定会记恨自己的袁绍。。。另一边儿则是对袁绍的态度尚不明确的朝廷。。。唉。。。这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啊。。。去求吧,不干了。。。

故此。。。赵岐太仆才不得不借着病退来躲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哈。。。得嘞。。。赵岐太仆的事儿算是讲完了,接下来就该轮到邺城之乱了哈。。。

哦,对了。。。顺带提一句。。。袁绍和公孙瓒跟赵岐太仆约定洛阳相见的事情也就此拉倒喽。。。为什么?啊?还为什么?嗨。。。不为什么。。。

别说你赵岐太仆病退了,就算你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那袁绍和公孙瓒也不可能一起去洛阳找你的呀!为什么为什么到底为什么呢?嘿?犯犟劲儿啦?

好好好。。。你们自己说。。。这男人们在酒桌上说的话能信几成?不是说全都不能信啊,但至少可信的不多,对不啦。。。得。。。咱们继续。。。

赵岐太仆是一九三年的一月份到的冀州,等耗时大半个月调解完袁绍跟公孙瓒之间的战事后,已经进入二月份啦。而壶寿那边早就已经安排好喽。。。

安排什么?进攻魏郡的邺城呗。。。不是。。。还真打邺城呀?啊?有什么问题吗?难道你们忘了,这不都是已经计划好的吗?怎么现在还有疑问呢?

嗨。。。俺们觉得邺城可是袁绍的大本营啊,他肯定会重兵把守撒。。。是。。。没错儿。。。袁术的计划是要进攻邺城,可邺城就真的那么好打吗?

当然好打啦。。。那是必须的必呀!不说是什么易如反掌吧,至少也是非常轻松啊,晓得吧。。。啥?哎哟我嘞个去呀。。。不会吧。。。怎么可能?

哎呀。。。怎么不可能?你们还真别小瞧了壶寿。。。人家壶寿可是很有一套嘞。。。不仅能笼络人心为己所用,而且还颇有计谋,很不简单哎。。。

那不嘛。。。壶寿接到了李傕他们的密令,说是要想办法去攻占袁绍的老巢邺城。。。得。。。说实话。。。邺城是那么好打的吗?不好打的呀。。。

你看看。。。俺们就说邺城不好打吧。。。你还非说什么当然好打啦。。。还什么必须的必呀。。。这下可丢人了吧?别急嘛,我还没有说完嘞。。。

哎哟喂。。。你们以为壶寿会傻乎乎地直接就带着人去攻城吗?不可能的呀。。。人家壶寿那是很有办法的,好不啦。。。啥办法?里应外合呗。。。

里应外合?不是。。。这外好理解。。。但这里是几个意思?难不成袁绍内部还能出叛徒不成?嘿哟。。。这袁绍军怎么就不能出几个叛徒了呢???

啊啊啊?还真出叛徒了吗?俺们滴妈呀。。。还几个?哇噻。。。这。。。这不应该啊。。。这。。。这也不科学啊。。。怎么可能会出几个叛徒呢?

嗨。。。这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呢?自古以来,只要是有利可图并且这个利够大,那终究是会有人出卖自己的。。。这就是所谓的人性呀,晓得吧。。。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永远不要去试图挑战一个人的人性,因为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离恶的距离是那么近。。。得。。。我是不是又啰嗦了呀。。。

好好好。。。不啰嗦不唠叨干脆到底哈!咱们就直接把叛徒。。。哎?不对。。。这里不应该叫叛徒的,我都被你们给带偏了,应该叫内应才对。。。

行行行。。。叫内应,好伐。。。那邺城里的内应都是些什么人呢?什么人?普通人呗。。。不是。。。你打什么岔儿呀你,俺们是想问都是谁的人?

哦。。。嗨。。。一不小心给整岔劈啦。。。重新说,邺城的内应是董昭和鞠义的人。。。啥?董昭和鞠义?是的呀。。。没错儿,就是他们俩。。。

咱们在第一百四十三章的时候讲过董昭的事儿。。。因为袁绍听信了他身边那些元从的谗言想要杀董昭,于是董昭就跑到河内太守张扬那边去喽。。。

咱们都知道,是董胖任命了张扬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呀,那不管怎么着,他得配合长安朝廷才行,对不啦。。。所以嘞,壶寿便搭上了这条线。。。

什么线?当然是董昭在邺城里的熟人这条线呀。。。哎哟。。。人家董昭好歹也是当过魏郡太守的,好不啦。。。那身边不得有几个亲近的人嘛。。。

故此。。。经过一番联络,董昭的人就成了壶寿在邺城的内应。。。而同时,在壶寿的请示下,李傕还出面联系了鞠义。。。鞠义表示愿意帮忙。。。

不是。。。等等。。。鞠义怎么可能会答应呢?他不是袁绍最倚重的大将嘛!再说李傕就那么能耐吗?联系联系鞠义可就让他反水了?太胡扯啦。。。

胡扯?嘿哟。。。得。。。我来解释一下吧。。。还记得第一百三十四章和第一百三十六章那会儿嘛,我可是不止一次在董胖面前提到过鞠义呀。。。

可让我没想到的是,董胖那个老家伙竟然上心啦。。。他还偷偷地派人去调查了鞠义。。。后来,公孙瓒不是战败了嘛,鞠义可是关键性人物啊。。。

因此。。。董胖便又派人以凉州老乡的名义私下里接触了鞠义。。。他是不仅想在袁绍身边安插一颗棋子儿,还想将如此威猛的鞠义收入麾下撒。。。

我嘞个乖乖。。。当时的董胖是真下了大本儿喽。。。而且还行事如此隐密,连我都不知道哎。。。特奶奶个腿儿的。。。真真是让我有些尴尬。。。

哟哟哟。。。你尴尬个什么劲儿?嗨。。。我不是想着董胖对我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呀。。。结果没想到还留了这么一手嘞。。。能不难堪嘛。。。

哎呀。。。行啦行啦行啦。。。不想听你感慨了哈,赶紧接着说吧。。。好好好。。。咱们接着说。。。董胖就是让李傕负责派人联系的鞠义撒。。。

所以,李傕对鞠义已经成为西凉军内线的这个事儿是了如指掌哟,这也就是为什么鞠义在刚开始打公孙瓒的时候是那么英勇无敌而后来却蔫了的原因!

因为董老胖还想留着公孙瓒来牵制袁绍呀。。。那鞠义可不敢放开了打啊。。。适当地做做缩头乌龟也无可无不可哎,就说用力过猛需要修整呗。。。

那袁绍还能硬逼着你上战场吗?真是的。。。袁绍身边又不是就鞠义一个战将呀,对不啦。。。那不得给其他将领一个出头的机会嘛,没错儿吧。。。

故此。。。鞠义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开始了摸鱼的生活喽。。。不过袁绍也没有多想,毕竟鞠义在他眼里也就是一把刀而已,并不是那么重要哈。。。

谁让鞠义是半路投靠过来的嘞。。。人家袁绍身边儿有那么多元从派,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也不少,无所谓的,晓得吧。。。可别居功自傲哟。。。

别以为你一战成名就能超过人家那些亲信啦。。。开玩笑。。。人家不联手陷害你就算好的了,你还想嘚瑟?拉倒吧。。。老老实实待着就行啦。。。

嘿?没想到哈。。。鞠义的摸鱼行为反而还换来了他一时的安宁嘞。。。这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呀。。。可不过现如今,鞠义是不得不动了哈。。。

怎么了呢?嗨。。。西凉军那边来人了呗。。。意思很明显。。。你这个内线得发挥点儿作用了呀。。。邺城那边儿有人吗?俺们准备搞偷袭哟。。。

得。。。那能怎么办嘞。。。只能是答应下来呀。。。呃。。。容我安排下去哈。。。可不过。。。我是不会出面的。。。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吧。。。

当然不过分啦。。。你这条内线还有大用嘞。。。可不能轻易暴露了自己嘿。。。就这么办吧。。。你安排一部分人跟俺们一起行动就可以了哈。。。

于是乎。。。在经过了一个月的精心布局之后,也就是一九三年的二月下旬,冀州魏郡的一部分士兵是突然就发动了叛乱,杀死了魏郡太守栗成。。。

与此同时,黑山军十几支部队也是迅速杀进了冀州,直奔魏郡的邺城而来。。。啥?十几支?黑山军不就一支吗?咋还十几支部队呢?咋回事儿???

嗨哟。。。之前咱们不是说过这个问题嘛,黑山军就是一个统称而已,是由很多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军组成的,大首领就是平难中郎将张燕哈。。。

虽然表面上是一支部队,全都得听张燕的,但其实却是各自为号自给自足的那种,就类似于联合入股,有事儿了一起办事儿,没事儿就各自歇着。。。

所以呢。。。这次黑山军奉命偷袭邺城的行动还是沿用老一套,大大小小十几支部队是一起杀了过来哈。。。好家伙。。。加起来也有大几万哟。。。

可但是。。。哎呀。。。这本来呢,一切都是那么合情合理又自然而然,理应是很成功才对的哈。。。不过。。。也许是天意吧。。。出岔子喽。。。

啊?不是。。。这还能出啥岔子吗?是的呀。。。这就是人生哎!往往自认为是八九不离十且手拿把掐的事儿吧,却偏偏出问题嘿。。。气人不。。。

得。。。不感慨啦。。。咱们直接说事儿哈。。。黑山军的十几支部队杀向了邺城。。。可毕竟是十几支部队,那不得分个谁先谁后嘛,对不啦。。。

于是乎。。。经过一番商讨后,黑山军便决定让陶升带着自己的队伍来当先锋,率先攻占邺城,大部队则是随后就到。。。那为什么就非要选陶升呢?

或者换个说法,这位陶升究竟是何许人也呢?唉。。。这也是我后来才知道的。老规矩,为了不影响讲述,我就直接把我后来知道的提前讲了哈。。。

这位陶升在造反之前呢,还曾经是一个官差嘞。。。隶属于冀州刺史部魏郡内黄县。。。可不过。。。造化弄人,一不小心就成了起义军老大啦。。。

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当时啊。。。那些黄巾老百姓是冲击官府杀戮官员,陶升为了活命才不得不加入了起义的队伍哟。。。可毕竟自己当过官。。。

嗨。。。什么官儿呀?不就一个小吏嘛。。。可在这些黄巾老百姓眼里陶升就是官啊。。。而且还是愿意跟他们站在一起共同对抗不公的好官哎。。。

那这还有啥可说的嘞。。。就你了。。。你来当俺们老大吧。。。得。。。内黄那片儿的黄巾老百姓都归这位陶升管啦。。。可把陶升愁坏了呀。。。

不是。。。愁?他愁个屁呀他。。。都特么当老大了还发愁?他陶升几个意思啊。。。嗨哟。。。几个意思?就一个意思:重新回到朝廷系统呗。。。

啊啊啊?俺们嘞个亲娘哎。。。陶升这家伙竟然还居心叵测嘞?得。。。那不完犊子了嘛!这要是有了异心,那迟早会做出背叛黑山军的事儿呀。。。

唉。。。没法子。。。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呐。。。这不嘛。。。正好陶升是先锋,借此机会,这货便带着他的人办了一件大事儿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