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婴儿(1 / 2)

秋风萧瑟,古道阴凉。

虽已是正午,可道旁的树叶上露水未干,哪怕是路中间的青石上,也还有一层薄薄的雾水。

这里几乎见不到阳光,所有的阳光好像都被大山挡在了另一面,加之杂木拥道古木参天,能透进来的余光也微弱近无,整条山道就像一条阴间小道,阴暗而寒冷。

据说能走在阴间小道的,只有孤魂野鬼与阴差幽灵。但是今天的阴间小道竟似有人,他似人,又似一团幽灵,漂浮在这条本无人迹的小道上,他显得那么孤独,又那么从容。

他当然只是个人,面色苍白、冰冷、僵硬,仿佛一张僵尸脸,好像刚去要债的人,没要到钱还被打了一顿。

看他的样子,似乎已没有什么可以令他再开心起来,也似乎正受着某种折磨,心里苦楚,脸上再也不会有表情。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本也是极美的山林,他竟无心观赏,似已与这世道并非一属,不过借此度行,再美的山林都不会去看一眼。

他是和尚,一名少林和尚,法号“无了”,于是师兄弟们戏称他为“无聊和尚”,他犯了一个错误,他犯的错并不无聊,不仅不无聊,而且非常致命,以至于整个少林都已容不下他。

他不想离开少林寺,他觉得没有比在少林寺虚度一生更合适的了,但是他如果还留在少林寺就一定会被打一顿,每个和尚都想打他一顿,所以他只好出逃。少林的和尚拳法都不错,棍法也很好,被每个和尚都打一顿,想要不死,也一定不太可能。

逃亡的生活实在太艰难,打柴换米,出去化缘都要小心翼翼。此刻,他唯一在意的是下一顿饭在哪里。

人在经常挨饿的情况下,饥饿的感觉和恐惧便会占据整个思维,对一切身外之物的判断,就是“能不能吃”,除此之外已没有精力再想其他的。

所以山林再美,“不能吃”那真的就毫无兴趣。

突然传来一阵啼哭声,是婴儿的啼哭声,他竟也动容了,这深山古道,怎会有婴儿的啼哭声?

顺着声音找去,确实在道旁找到一只肩背的竹箩,竹箩里塞着棉被,而那啼哭声,就是从这棉被里发出来的。这么阴冷的深山,阴冷的古道,这婴儿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来这里?

他为什么会来这里?这个问题恐怕他自己都不会知道,因为他还只是一个婴儿。能到这里,多半是被遗弃的孩子。

无聊和尚掀开棉被的一角,看到一个大约五个月大的婴儿,正闭着双眼,张着稚嫩无牙的小嘴,使劲地哭着,无聊和尚喃喃地道:“能弃到这般的深山野道,也着实不容易。”就算从最近有人烟的地方走到这,也得需半日才能来得,谁会刻意跑这么远丢弃一个孩子?

无聊和尚竟又盖回被角,继续赶路,他自顾着赶路,好像根本没停留过一般,也似不曾遇到过那个婴儿,这件事好像并没有发生过一样。

他脚步突显迟缓,好像很累,到现在,他已走了半日的路程,不知道走了多少里路,也不知道还要走多久,更不知道还有多久才能吃到一口饭,饥饿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他抽动着胃隐隐生疼,疼的四肢似已无力。

婴儿的哭声渐渐远去,再走一段路,完全听不见了,和尚从这声音中能够判断,自己又走了一里有余,他逼着自己要快些走了,不然天黑前到不了前面的村落,若是到不了,就没法化缘,那将又得挨很长一段时间的饿,挨饿真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和尚加快了脚步,期望早些赶到有人居住的地方。

日已稍斜,秋风依旧很冷,无聊和尚只穿了薄薄的僧袍,他原应该会觉得冷的,会很冷,可和尚除了那张冷冰冰的脸,全身没有丝毫因寒冷而蜷缩的姿态,从步伐中很难看出他的冷和饿,这可能得益于他内功深厚,掩饰的很好,也可能他原本就是一个冰冷的人,一个冰冷到血液的人,所以他根本不怕冷。

他冷,但他更饿,而且饿极了,饿的肚子都似已拧到一起。他停住脚步,捂了捂有些缩痛的肚子,摇了摇头,锁起了眉头,轻轻的哀叹了一声。但转瞬间,他突然舒展了眉头,两眼泛光,似乎想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嘴角突然微微扬起,又似乎想到了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无聊和尚的表情极速恢复冰冷,突然回头,急步向来路而去。

不多时,他又回到了那只竹箩前,婴儿哭声依旧,听着这稚嫩又娇弱的哭声,无聊和尚露出一丝几乎不被察觉的阴冷的笑意。

他背起竹箩又开始赶路,就好像捡回失物的人,脸上泛起满意的笑意,有些怪异而且冰冷。

日已钻入山头,秋风如冰刀一般刮入人骨。

无聊和尚终于在一座破庙前停下了匆忙的步伐,脸上又泛起一丝诡异的笑容。

这庙很破,大殿周围都是残垣败瓦,杂草丛生,唯独这间大殿与后堂还屹立在风雨中没有倒下,庙门很旧,门角也被岁月蚀圆。

无聊和尚推开庙门,直走了进去,像一个出外务农的农夫回到家一样,丝毫没有迟疑。

事实上他在这里已住了很久,俨然已把这里当成了家,庙外虽看上去那么破败不堪,大殿与后堂、厨房却收拾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一个地方,无论怎么样的破旧,只要收拾的干净些整齐些,住起来都会舒服很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