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玉琥大案(2 / 2)

密旨向来无纸笔书写,由大内钦差向各地官员口头传达旨意,宣旨即现玉琥,犹如圣上亲临。其物之尊,不亚玉玺。

当晚负责值守的常将军命人不得声张此事,急入宫面见圣上禀报。皇上听闻后龙颜大怒,欲要将之斩杀。

曹丞相以为,此事知晓的人并不多,除了在殿外值守的几名宫人,就剩下皇上、常将军和丞相三人。若此时斩杀常将军,势必引起外界猜疑。玉琥失窃,事关国家安稳,不可大肆声张,唯私下查探为宜。

月尽之夜,三宫六院灯火通明。

只在护卫圣上时才露面的禁卫军犹如大敌临前,在殿阁楼台间往来穿梭,甚至连御花园中的草木缝隙也不放过。后宫妃嫔、宫女太监皆被闹得不得安宁,更不知宫中发生何事。如此折腾到将近天明,仍是一无所获。

深邃的夜空中,一只盘旋于皇宫上空的膺雕长声枭鸣,似在嘲笑身下白费功夫的禁卫军。

正值夏秋之交,黄河两岸洪涝不定,两岸百姓屡遭洪灾,苦不堪言。皇上虽为玉琥失窃一事寝食难安,国事当前,立即命当地官员开仓赈粮,安抚灾民。

熟料,数日后却收到山南西道一带官员上表,他们曾接到皇上密旨,命他们无需对百姓赈灾。

当有人手持玉琥假传密旨时,当地百姓已是死伤无数,流离失所。另据各地官员上奏,传旨钦差的身高、相貌各不相同,事后更是找不到钦差的踪迹,这使得朝廷的查证无比艰难。

听到此处,夏书恩也不禁心中感叹:“皇宫乃天下守卫严密之地,这么重要的玉琥竟悄无声息的在守卫下消失匿迹,想来这盗贼定是有非凡的本领。看来,这窃走玉琥的盗贼一日不到案,这等危害百姓之事便一日不止。”

但即便如此,他仍若无其事的反问曹丞相:“听起来,的确是件棘手之事,不过,这与我何干?”

薛天辰早知夏书恩不愿再与官场纠缠,见他装聋作哑,忍不住笑了起来。“美事也轮不到你,这么棘手的事情自然是交给你来查,你说,这事与你是否有关?”一转眼,见曹丞相瞪视着他,忙收敛笑容,闭口不言。

颜溪月略感意外,一双盈如秋水的双眸凝视夏书恩,仿佛在询问他该作何处理。

最初,夏书恩对官场并非避而远之,他曾投在兵部高闻远的门下,但因高闻远的刚愎自用,任人唯亲,加之矛盾频发,导致他对官场心灰意冷,也因此与高闻远结下了梁子。

后来,曹丞相有意向皇上推荐文武双全、能力过人夏书恩入朝为官,但早对官场灰心的夏书恩又怎会答应?

得知曹丞相救过颜溪月,自己和颜溪月算是欠下他这么大的人情,今后无论他吩咐何事,夏书恩也不好推辞。

知恩报恩本无可厚非,夏书恩担忧的是曹丞相所托之事非自己能胜任。若是推却,不免落下忘恩负义的名声;若是应下,自己承诺与颜溪月携手遍游山河的誓言便无法兑现。

更重要的是,他已不想与朝廷再有瓜葛。

心境异常,无法言说,因此在曹丞相一进门来便一直沉默不语。

此时曹丞相所言之事果真如他所料,推托不是,应下更是不愿。然而事当此际,三双期盼的眼睛齐刷刷的朝他望来。

夏书恩苦笑一叹:“我既非朝中官员,又不是此事的知情者,丞相何以就来让我接手?”

曹丞相自然料到他会有此一问,言语中颇带胸有成竹之意:“没有官衔,可以赐你一个官职,这不成问题。上回高闻远栽赃你通敌叛国那么大的罪名,你都能自查解决,如今只需找回玉琥,以你的才智和胆识,自也不在话下……”

夏书恩正欲驳回,曹丞相却不给他说话的机会:“何况,此事也非老夫一言而决,而是皇上开了圣口,查询玉琥下落,你可是推脱不掉。”

“哦?”夏书恩微微冷笑:“如果我不答应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