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月牙(1 / 2)

他最好不是在装睡……

这是脑子重启之后,于潜的第一反应,然后快速套上外衣外裤,把购物袋塞到书桌底下。

这人面对着墙壁侧躺,只看到一头灰白的半长发,身上胡乱盖着一条毯子。

不用伸手指或者找根羽毛,于潜用鼻子就能知道他还活着,而且生命力还异常鲜活,夹杂着一股类似于马鞭草的好闻气味。

从床位上看,应该是那个姓费的同学,但不确定。

本来一个人住一个寝室还蛮过瘾的,也不用担心身上的秘密被别人知道,但转念一想,如果有个人能交流神秘学的知识也不错,昨天恶补了一晚上,还是有很多地方看不懂,尤其是有些专业表述的文法,和上辈子完全不一样。

他咳嗽几声,又故意加重脚步来回收拾房间,那人纹丝不动,还开始发出浅浅的呼噜声。

行吧,也不知道是网吧通宵了几天。

于潜把房间灯光调暗,进卫生间痛痛快快洗了个澡,穿着新买的衣物坐到书桌前,见那人似乎连翻身都没有,便取出书本和水笔,继续补课。

今晚要看的是《神秘传说的考据与解密》,相比学术味道浓厚的《神秘学基本原理概论》,读起来简直像是小说一样轻松愉悦。

“有文本或图画记载的神秘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之前,但截至目前为止,尽管各国数代研究人员持续探索,仍未找到神秘确切存在的证据,因此基本可以得出结论,神秘并不存在,本书仅通过神秘传说的解读,提供神秘学学习的另一种方法和角度”

呵呵。

和《基本原理概论》一样,神秘学的存在似乎是为了否定神秘。

于潜闭上眼睛。

泡椒凤爪还是有防腐剂。

方便面的口味还是以红烧牛肉为主,另外还有些奇奇怪怪的组合,比如糖醋卤鸭味,酒蒸梅干菜味。

烤串基本没用到香料,硬烤,但肉质都非常新鲜,就是没放过血,膻味很重。

……

只要他愿意,眼下这幢寝室楼的任何一样食物,他都能精确“看”到最里层。

如果神秘不存在。

自己算是什么。

他睁开眼睛,继续翻书。

这本教材共有三个板块,分别是“传说”、“文字”和“图画”。

“传说”就是那些口口相传的神秘事件,类似于前世的一苇渡江、出埃及开红海、肯尼迪遇刺。

“卫朝大将洪蒙率大军西征弥力赫耳部,遭遇伏击,伤亡惨重,逃亡途中,眼看就要被赶上全歼,天降陨石雨,弥力赫耳部追兵无一生还,归朝后,洪蒙获封天襄大将军,传言其帐中异人有改天换地之力,但经此一役,异人力竭而亡。”

召唤陨石雨,这有点夸张了啊……

第一个故事就让于潜觉得匪夷所思,这已经不是他想象中“能力”的范畴了,更像是神迹,他不由得有些动摇,难道神秘真的只是传说?

“1213年,王朝正值巅峰的闵玄宗神秘身亡,一夜之间,由三十二岁盛年变成七十岁左右的干尸,后两代君主举国之力追查死因,无果,二十年后,国灭,其尸身目前存放于闵川历史博物馆。”

……应该是被抽干了所有水分,但一夜间从中年变老年是什么回事?有空该去瞧瞧,嗯,闵川历史博物馆。

于潜拿了纸笔记下,又继续翻看。

这些神秘传说大多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件,关于民间的仅有聊聊数条,比如某某农民准确预言数场洪水地震,某个妻子与丈夫吵架后,大怒之下瘫痪了半个城市电网之类。

对于民间传说的研究论证就更少了,通通四个字:无法证实。

于潜正打算换换脑子,下一个案例让他精神一震:

“1874年,大瑛帝国首都,一百余位市民一夜间非正常死亡,经调查,其中九十六位为专业厨师,死亡原因全部为:极度疲劳而引发心脏衰竭。”

厨师。

疲劳。

于潜深吸一口气,看了眼斜对面睡着的那人,继续往下看。

“此后数年,世界各地均发生类似事件,虽然规模再没有如此之大,仍引起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厨师行业的震动,并在多地爆发抗议示威,因为示威者统一敲打铁勺铁锅,史称‘锅勺事件’。”

什么破名字……

于潜苦笑着合上书本,揉了会眉心,在纸上写下“锅勺事件”,想了想又彻底划去,靠在椅子上发呆,坐着坐着肚子竟有点饿,便用脚勾出书桌底下的一大袋零食,翻出一袋牛肉干。

唉,肉是好肉,但跟嚼块蜡也没什么区别。

他又看了眼那人,拿着袋子的左手缓缓发力。

………………

“同学,同学?”

翌日早上,于潜轻轻摇动那人,他昨晚终于改侧躺为平躺,依然睡得极沉,从侧面看,虽然不知道眼睛如何,但其余五官立体而深刻,像是雕塑一般。

也是个美男子。

于潜暗赞一句,反正知道他的生命气息并未减弱,那就随他去吧。

打开门后,于潜又退了回来,写了张纸条放在那人的书桌上。

“对面桌下有零食和泡面,自便。”

上午的课程依然是理论学习为主。

下午则是催眠和痕迹鉴定两门技能课。

全天课程结束后,于潜在食堂胡乱对付了一碗螺蛳粉,便赶去坐地铁,因为中午收到何美树的短信,说爸爸出任务去了,妈妈在发烧,能不能请他这个大哥哥帮忙去参加家长会。

当然没问题啊。

于潜是第一次在这个世界坐地铁,整个设计结构基本和前世一致,就是稳定了很多,基本感受不到车身有过摇晃,所以坐着看手机很舒服。

刷了几条社会新闻,听得“晒鱼桥站”报站,出站后走几百米,便是钱海市胜涛小学,通过指引和签到,坐进了四(3)班教室。

似乎是来得早了,教室里只零星坐了七八位家长,但互相似乎都很熟稔,歪着身子聊得火热,话题主要集中在自家孩子不努力,反向攀比。

于潜一边竖起耳朵听,一边翻看何美树的课本和作业本,这小姑娘绝对妥妥的学霸,课本上每隔两三页就是一副漂亮的工笔画,但作业全是优+,重点是,连修改的痕迹都没有,白白净净的一步优+。

“你女儿成绩不错啊。”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