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二师第三次解放通辽城42(1 / 2)

心里有春天,心花才能怒放;胸中有大海,胸怀才能开阔;腹中有良策,处事才能利落;眼睛有炯神,目光才能敏锐;臂膀有力量,出手才有重拳;脚步有节奏,步履才能轻盈。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取得的巨大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东北地区战局。随着1947年春天的到来,东北解放战争形势日趋好转,八路军各个战场捷报频传。从5月3日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向东北国民党军发起春季攻势,歼灭了国民党军大批有生力量。

5月中旬,西满军区收复西满重镇郑家屯,党政机关重新在郑家屯站稳了脚跟。东北国民党军节节败退,主力部队龟缩在长春、四平、沈阳、锦州、营口等少数大城市,东北民主联军牢牢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农历三月三,脱了棉袄换布衫,此时的科尔沁草原上残雪消融,小溪的冰已经开裂,还没等完全融化,溪水便唱起了愉快的歌,整个西辽河就像一条绸带,流淌在蜿蜒的山谷中,朝阳下的沙丘土坡渐渐变绿,遍野的柳枝吐出鹅黄嫩芽,科尔沁草原一片生机盎然。

1947年春,驻守在哲理木地区的大批国民党军队撤到四平、长春等地,战局发生了变化,国民党开始了重点防御,仅仅占了通辽城刚半年的国民党八十七师也在五月初悄悄撤去。

八十七师一撤,地方军“辽北骑兵十八师”、达里扎布骑兵旅、塔日巴喇嘛骑兵团以及通辽县保安团等等,呼拉拉,接管驻防的竟聚起了二千余人。机不可失,内蒙古自治军决定抓住战机歼灭守敌,解放通辽城。

此时,NMG自治区成立大会刚刚闭幕,内蒙古人民自治军司令员乌兰夫、副司令员阿斯根组织召开了军事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内蒙古自治军第一师、第二师团以上干部和西满军区的部分领导。

乌兰夫在会议上指出:目前,东北战场上的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民党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八路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夺得了战局的主动权。东北民主联军歼灭了大批国民党军后正在扩大解放区,准备发起更强大的夏季攻势,对国民党军进行猛烈攻击,一年来敌我双方的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接着说:通辽是NMG自治区的地方,是科尔沁腹地,东靠吉林省SP市,西接昭乌达、锡林郭勒,南依LN省SY市、FX市、TL市,北边与兴安盟以及吉林省BC市、SY市为邻。自从国民党军占领了通辽以后,那里的人民遭受了空前的灾难,物价涨三倍,田赋缴纳涨了一百多倍,官市无煤可卖,可黑市却源源不断,市民反感,亦可想见,一些国民党官员利用铁路职权从中牟利,作威作福,被占领的哲理木地区政治漆黑一团,民不堪命,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我们一定要打回老家去,解放哲理木,拯救我们的父老乡亲。

内蒙古自治军副政委张策说道:以去年的四平战役为转折,群众情绪的变化也是向两方面发展的。当时和祖国隔绝了十四年的东北群众,由于盲目的正统观念,“想中央、望中央”的热望到了顶点。自从我们主动撤出若干地区,国民党的官员们和群众普遍见面了,人民看到他们由吃小鸡、奸淫妇女、征兵征粮到收编土匪和起用伪满警察后,发出了“二满洲又来了”的苦痛呼声。实践让人民群众逐渐打破了对国民党军的幻想。而我们则动员大批干部下乡,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开始和群众结合,群众又日益转向了我们。

张策接着说:战局的发展对我们空前有利,但是我们也应知道哲理木还是个新解放区,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缺陷,并且这个地区也是美蒋必争之地,因此我们要想干净彻底的歼灭哲理木地区的敌人,结束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还须前后方共同努力。全体蒙汉群众要团结一致,积极组织力量,全力准备反攻,大量歼灭敌人,巩固和扩大解放区。在前方,将士们必须英勇的进行战斗,同时还要利用机会进行军政教育,不断的提高战斗力;在后方,则应当更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集中人力物力源源不断地支援前线。战争的胜利,除了靠指战员的英勇善战外,还要靠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样我们就能把东蒙地区革命形势与东北解放战争融汇到一起,组成不可阻挡的革命洪流。

博彦满都严肃地说道:好鼓一打就响,好灯一拔就亮。前些日子,骑兵一师清除了哲理木地区的大部分国民党势力,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可是交给骑兵二师的解放通辽的任务到现在还没有完成,针过得去,线也过得去。我不喜欢取得一时的胜利,我要的是持续不断的胜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成强者。哪里有木柴,哪里就会有木渣。菜能吃,糠能吃,气不能吃;吃能让,穿能让,理不能让。不在哪儿摔跤,不知哪儿路滑。这一仗无论输赢我们都要拼上个你死我活,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怕狼,就采不到蘑菇。骑兵二师近日内一定要出兵,不计波折多,但望结局好。

哈丰阿说道:对强盗只能用刀子,对恶狗只能用棍子。一个惧怕战争的民族,它肯定是要亡于战争,一个丧失了精神的政权,只会遭到敌人的羞辱。只有一个不怕任何强敌的政权、一支英雄倍出的军队,才能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才能够赢得胜利,迎接和平,赢得尊严。世上大多数事情,没有行与不行,只有做与不做,想干总有办法,不想干总有理由,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干不成事的人。不管这场战斗是胜利还是失败,我们都要亮剑,一切往好处努力,但也要背着棺材上战场——往最坏处想。

阿斯根站起来说道:天下事无非三种情况,不可能成,不可能不成,可能成可能不成,绝大多数情况属于第三种。因此,积极或消极成为事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说成事在天,那么你的心态就是老天的旨意。八十七师撤离后,国民党在哲理木地区,只留下不足一个师的兵力驻守通辽,而且还是些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所以现在是我们收复家乡失地的最好时机。各部门一定要坚定信心,会议结束后大家立即分头准备,以最快的速度投入战斗。

第二天清晨,乌兰浩特市的罕山脚下,走来了两个人,他们是内蒙古自治军骑兵二师的师长白音布鲁格和政委赵石,二人的情绪很低落,低头走路都不说话。走着走着,前方出现了一座雕像,政委赵石打破了沉寂,指着雕像说道:这座雕像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他南征北战、戎马一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统帅。雕像的上部以青铜铸就,象征着成吉思汗金戈铁马的征战历程,底座以花岗岩为基础,象征着成吉思汗坚不可摧的意志和雄心。

白音布鲁格和赵石说着话继续往山上走,来到了成吉思汗陵,白音布鲁格指着庙宇说:内蒙古有东庙西陵之说,其东庙就是这座成吉思汗庙,是全世界唯一一座纪念成吉思汗的庙宇,这座庙宇于1940年5月破土动工,1944年10月竣工。它位于乌兰浩特的最高处,矗立在罕山之巅,寺庙坐北朝南,正面呈山字形状,它的建筑主体是圆顶方身,绿帽白墙,集蒙藏汉三个民族的建筑风格为一体,是蒙古民族建筑史上的瑰宝,这些建筑虽然不是很出色,但却表达了蒙古民族对成吉思汗的敬仰。

赵石说:是呀,9.18事变后,乌兰浩特地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日本人为了巩固在蒙古地区的统治,鼓吹日蒙亲善,灌输日蒙共荣等殖民思想,对蒙古人进行奴化教育。危难时刻,内蒙古革命党组织青年开展民族主义教育,提高民族意识,使民族主义思想不断高涨,在这种思想的鼓舞下,部分蒙古族青年提议,修建成吉思汗庙,通过纪念成吉思汗振兴民族精神,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这一提倡得到了各阶层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经过努力,共募集捐款100万元伪满洲国币,建成了成吉思汗庙。据说,当时因为资金不足,周边的蒙古族群众纷纷前来帮工,他们不要工钱,自带干粮,一干就是几个月,才完成了这座辉煌的建筑。由于设计创建者的独具匠心,使得方圆50平方里的范围内,没有任何一座山,能够阻挡它的雄姿和视线,周围数十万人一眼就能看到它。毛主席称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是英雄,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和他相比,我们确实是显得过分的畏手畏脚了。

白音布鲁格回道:是的,这次NMG自治区成立大会上,有人总结出几个三,有些话好像是给我们听的。他们总结说:人生在世有三不能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立地为人有三不能黑,育人之师,救人之医,护国之君;千秋史册有三不能饶,误国之臣,祸军之将,害民之贼;读圣贤书有三不能避,为民请命,为国赴难,临危受命;经商创业有三不能赚,国难之财,天灾之利,贫弱之食。

赵石接话说道:嗯,对,一人难顺百人意,一墙难挡八面风。看来有很多人,对我们迟迟不出兵攻打通辽有很大的意见。

白音布鲁格回道:何止是有意见,阿斯根副司令跟我说,乌兰夫已经和几位领导开了碰头会,他在会上强调:战斗力标准是选人用人的硬标尺;任务磨砺是人才成长的催化剂;良好环境是人才成长的倍增器。他还说等NMG自治区成立大会结束后,要抽个时间开一次会,会上要解决几种人,即在位置上不做事的人,想做事但缺乏能力的人,在位置上毫无决策的人,在位置上只会纸上谈兵的人,还有滥竽充数以权谋私的人和自以为高出百姓一等的人。只要是这几种人,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都要全部撤换掉。

碰头会上,博彦满都的态度也非常坚决,他说:我们内蒙古革命党人都要做到,聚精会神谋大事,全力以赴攻要事,千方百计解难事,想方设法成好事,殚精竭虑办实事。干事要有想为之境界,干事要有敢为之担当,干事要有勤为之作风,干事要有善为之能力。在人事上,必须久久为功,铁面铁腕,善做善成。对畏缩不前、迷茫无措、等待观望的人,绝不能客气。不换思想就换人,不负责就问责,不担当就挪位,不作为就撤职。陈旧的思维模式不打破,固化的工作方式不改变,什么事都墨守成规、不愿创新,影响的是工作的深入,贻误的是革命事业的发展。

赵石说: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是每一个政权都要使用的方法。尤其是战争年代,高层坚定,士兵就会更坚定,高层摇摆,士兵就会更摇摆。自弃者扶不起,自强者打不倒。要想赢,就一定不能怕输,不怕输结果未必能赢,但是怕输,结果一定是输。看来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是该下决心的时候了。

白音布鲁格回道:有些事情,预速则不达,太过于急切,只会物极必反,好在我们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已经万事具备,我看咱们明天就行动,你看怎样?

赵石回答:哎呀,老兄,暴风吹不倒昆仑山,困难吓不倒英雄汉,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我也知道你是闭着眼睛哼曲子——心里早就有谱了。艰苦环境是炼钢炉,残酷敌人是磨刀石,能战胜战是铁标尺,见困难敢上、见重担敢挑、见硬仗敢打才是你的真实性格,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军队齐进步才是你的风采。

好,那就这样定了。老赵,我们肩负着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时代使命,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为了我们的内蒙古民族,无论如何,我都要拼上一拼,就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白音布鲁格的语气十分坚决。

他接着说:哪里有思想,哪里就有威力。对于部队我们要做好工作,教育官兵们,思想上紧紧跟上,政治上坚定追随,行动上绝对服从。紧盯战场练,紧盯强敌练,紧盯短板练。尤其是要教育好我们的干部,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机关头豁得出来。非常之时要有非常之为,非常之事要尽非常之力,非常之位要尽非常之责。达到善于谋事,积极想事,主动干事,力求成事的要求。

赵石说道:放心吧,我们把这些工作和法规制度作为开展工作的尺子,反思工作的镜子,规范工作的绳子,已经在部队中开展了很长时间了。我们要求各级干部一定要有壮士断腕的气魄,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坚决做到,尽职尽责铁肩担当,落实规定铁板钉钉,检查督导铁面无私,责任追究铁石心肠。要求战士力争做到,铁面无私,铁血无畏,铁拳无敌。现在官兵们打回老家去的情绪极其高涨,那真是嗷嗷叫。只是有些战士对将领们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让自己活下来,二是带领他们取得胜利。

白音布鲁格回答道:政委说的对,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老百姓把牙崽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对他们负责。这次出征,要带上全部重武器,一旦战斗打响,就只有血腥和杀戮,千万不要顾忌眼前的损失。

骑兵二师师长白音布鲁格、政委赵石从乌兰浩特开会归来后,立即向部队传达会议精神,进行战前动员,准备攻打通辽,解放哲里木盟全境。他们一方面组织十几个侦查小组化妆进入通辽城,对通辽国民党军的兵力部署等情况进行侦查;一方面对部队进行收拢集中,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军事训练,补充武器弹药。

春雨无声无息地来到了人间,悄悄地浇灌着科尔沁草原上的花草树木,让花草树木们愉快地吮吸着甘露。渐渐的,雨声越来越小,雨点淅淅沥沥,天空渐渐明朗起来。雨停了,碧空如洗,几朵淡淡的白云在空中飘浮。蓝天白云相互映衬,就像蓝色锦缎上白色的花。树叶被雨滋润了,变得更青翠了,小草又重新站了起来,人们的脸上充满了笑容。

5月20日,骑兵二师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师长白音布鲁格介绍了通辽地区敌情,对部队各团进行了详细的作战部署,对骑兵二师官兵提出了要求。他说:大力士不一定是摔跤的能手,打虎要力,捉猴要智。鸟贵有翼,人贵有智。人怕不动,脑怕不用。爹娘养身,自己长心。成功,不是靠理论,不是靠计划,而是靠人。作战不光靠闪亮的武器,还要靠一颗英雄的心。有吃刀子的嘴,还得有化刀子的肚子。

政委赵石做了战前动员。他说:做人要像花一样,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你都一定要绽放,绽放不是为别人,而是为活出最好的自己。与弱者竞争胜算当然大,但很难成为强者,只有与强者竞争,才能不断扩展生存空间,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人可以低头认错,但不能抬头认输,生活不相信眼泪,站起来就不能倒下。人生中要走很多路,有一条路不能回头,那就是放弃;有一条路不能回绝,那就是成长;有一条路不能迷失,那就是信念;有一条路不能停滞,那就是奋斗;有一条路不能忘记,那就是回家。我们奉献自己的心,是为世界开一朵花。只有超越自我,才能俯瞰世界。有自信才有未来,坚定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只有满怀信心,才能超越自我。散会后部队从驻地西伯花、白音胡硕一带出发,进入花吐古拉一带集结。

早在阿斯根进军哲理木时,司令员乌兰夫和副司令员阿斯根就交代了骑兵二师解放通辽城的任务,从那时起,骑兵二师师长音布白鲁格和政委赵石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策划解放通辽的作战方案,可是当时的战争形势确实令他们担忧。

当时,乱纷纷的中国各大战场,显现的尽是不利的态势,让白音布鲁格和政委赵石很是担忧,同时骑兵二师许多部队发生了叛变现象,守护已有的地方尚显兵力不足,根本抽不出兵力去解放通辽城,因此迟迟未能出兵。

那个时候,在东北,解放区被分割成南满、北满两个互不相连的根据地。北满还好一点,多少还有一些战略纵深,南满则只有4个县的地盘,如果没有朝鲜这个后路,也许国民党军队的一次进攻就要面临灭顶之灾。

在华北,因为张家口失守,中共不仅丢失了通往外蒙与苏俄联系的通道,而且晋察冀根据地被从中切开,割裂成数块,国民党军队随时可能以张家口为基地向晋察冀根据地腹地发动攻势,形势极为不利。

在华中,因为两淮丢失,华中野战军不仅失去了收入颇丰的税源,而且整个苏北根据地全面沦陷,华中野战军被迫与三野联合,依靠山东解放区以及东北的物资支援,虽然还保持着相当的实力,但是战略纵深已经大大缩小。

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因为张凤集战役失利,丢掉了鲁西南所有根据地,晋冀鲁豫根据地变成了晋冀豫根据地,解放区少了很大一块。

在陕北边区,西野被西安胡宗南、西北两马、山西阎锡山团团围住,无有战略纵深可言,而且陕北地瘠民穷,西野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在西满,国民党军队占领了郑家屯,逼得八路军步步后撤,以通辽为中心的科尔沁草原的大部分地区被国民党军占领,而且通辽城与长春、四平的国民党军队,形成了犄角之势,相互支援,很难攻打。

唯一有利的是,虽然国民党政权在军事态势上占尽主动,但是后方宋子文的骚操作爆发经济危机,前线又因为占领大片地区后而颇感兵力不足,要继续发动全面进攻的话,不论是财政还是军力都不现实,只能收紧拳头瞄准一两个重要方向出击。

在解放战争爆发一年之后,虽然八路军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军队,但是付出的代价却是丢掉了大片的解放区。解放区面积大幅度缩水;解放区经济规模大幅度下降;同时还要养兵百万作战,经济已经不堪重负,解放区的箱子底都快要刮干净了。

共产党急需扩大根据地,增加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内人党急需解放家乡,扩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骑兵二师准备向吉林军区申请借两个团参加解放通辽的战斗,但因吉林军区正在开展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役,抽不出兵力,借兵的计划未能实现。而骑兵二师也只能抽出两个团的兵力,以两个团攻打驻守在通辽城的八十七师,而且是士气正旺的国民党军精锐,无疑是以卵击石。

在内蒙古自治军司令员的不断催促下,骑兵二师已经没有退却的理由,无论输赢,必须向驻守在通辽的国民党军亮剑。

1947年4月下旬,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回到了部队营地,他们显得非常疲倦、劳累,血红的眼丝,腊黄的肌肤,一付无精打彩的样子。跟他们说话,也不回答,只是点头或摇头来表达。他们没有清理随身携带的物品,也没有洗涤沾满泥灰的衣服,清洗满身的污垢,脏兮兮的身上散发出难闻的酸味,裸露的皮肤上布满了蚊虫叮咬的红斑,就这样也不洗换一下,倒在地铺上就睡。团长、营长给他们盖被子,他们动也不动,待到大师傅做好饭,热乎乎的端上桌时,却没人来吃,所有人全都睡着了,原来这是一支骑兵二师派出的,闯进通辽城搞侦查的队伍,完成了任务后,刚刚回到部队营地。

大规模的反攻战役,骑兵二师上下都非常重视。为了摸清敌情,师长白音布鲁格和政委赵石派出师部直属的侦察营去敌后执行侦察任务。这是一支精干的侦察部队,他们深入敌后,对敌人的布防情况进行侦察。

侦察营营长赵日格图在全营挑选了20名多面手的侦察兵,组成了侦察小队,每一个侦察兵,都掌握射击、爆破、驾驶、侦察、潜伏、狙击、格斗等技能,身体素质尤其是体能都非常出众,除此之外,这些侦察兵们还精通伪装术,具有很强的记忆和绘图能力,胆识过人,心理素质极佳,受过必要的反侦察训练,拥有很强的敌后渗透能力,野外生存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是通辽本地人,而且在语言上个个都是蒙汉兼通。

侦察小队在连长额尔斯愣的带领下,化装成国民党军,顺利地潜入了通辽城的敌军防区,利用可靠的内线关系,安排侦察小队潜伏在当地群众家里。

无线电话务员扶仑陶搞是一名观察员,他的职责是:为部队指示目标,侦查敌人的主要火力点、隐蔽部位和指挥所的精确位置,了解敌人集群的步兵、坦克装甲输送车以及自行火炮和其他军事器材的数量、位置和机动方向。扶仑陶搞携带一具12倍的望远镜和一部野战电台。

几天来,他和战友们一起,把通辽城里以及周围的地形、地物、街道、房屋、敌人据点的位置和炮楼的火力点侦察得一清二楚,为攻克通辽城掌握了第一手敌情资料。经过半个月的侦查,他们绘制完成了一部详细的通辽城敌军布防图,回到了骑兵二师驻地。

骑兵二师指挥部的指挥员们,在研究通辽城敌军布防图时,发现布防图上明显地标志着敌军弹药库的具体位置和一个炮兵阵地的位置,于是,政委赵石找来额尔斯愣打听情况。

额尔斯愣汇报说:敌人的炮兵阵地没有大炮,只有一块经过休整的平地。因为敌人的火炮只有十几门,而且都是日本人留下的小钢炮,体量很轻,战斗打响之前半小时从弹药库中取出就能准备好,所以在没有战事的时候,敌人的小钢炮和炮弹都存放在弹药库内,炮兵阵地也没有人把守。

敌人的弹药库四周有泥插的高墙,墙高2米,8间正房存放武器弹药,正房东西各有5间厢房,厢房内住有一个排的兵力,共30多人。每隔一个小时,就有5个士兵围绕大墙巡逻一周。院子只有一个大门,出入都必须有师长田久安亲自批准的文件才行。

额尔斯愣向赵石建议说:政委,我仔细看过,敌人的弹药库房距离北墙很近,到墙外最近的住户家只有50米,只要我们通过土方做业,一定能进入敌人的弹药库。

第二天,额尔斯愣接到了不惜一切代价,炸毁通辽城内国民党军弹药库的任务。额尔斯愣没有一丝停留,带领精心挑选的30名战士,再次潜入了通辽城。

额尔斯愣利用5块现大洋,买下了距离弹药库北大墙外最近的三间土房,买下土房后,额尔斯愣就开始组织战士们用泥土插院墙。他们先是在院子里挖沟取土,然后买来一大车茅草,开始在房子四周插墙,待到大墙插到2米高,外面看不到墙内的时候,才开始向着弹药库的方向挖地下通道。

30名战士采取轮班做业的方法昼夜不停挖掘,他们将挖出来的新土垫平插墙取土时形成的土坑,每天平均以5米的速度向前掘进,到第13天时,地道已经挖到了军火库的下面。

晚上8点,战士们开始向上挖土,准备进入军火库,10点钟左右,打通了出口。额尔斯愣带领5名战士进入了军火库内,发现这个军火库内有6间房子没有隔墙,房屋只有一个大门,大门很宽大,足可以出入一台汽车。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武器弹药,有火炮,机枪、火箭筒、炮弹、子弹、炸药包等。

战士们找到了炸药包和导火索,在军火库里安装爆炸装置,一位战士打开了军火库中的汽油桶封盖,将汽油桶放倒,让汽油往外流。一切准备就绪,正在准备点燃导火索时,忽听门外有人说话,并夹杂着开门的声音,额尔斯愣迅速的抱起一挺机枪支在了一个弹药箱上,隐蔽在距大门不远处。只见有几个国民党兵打着手电向军火库内照射,刚一进门便遭到了机枪扫射,三名国民党兵倒在了大门口。

这边几名战士点燃了导火索,5条连着炸药包的导火索冒起了白烟,一战士大喊:连长,快撤。额尔斯愣和几位战士鱼贯式跳入了地道口。

额尔斯愣和战士们进入地道口跑出不足20米远时,军火库爆炸了。当他们撤到出口时,一些被炸到半空中的炮弹和手榴弹还在不断的向下落,爆炸声接连不断,他们买下的那三间土房的房顶已经被炸塌。

额尔斯愣率领几名战士跳出坑道,冒着还在不断下落的弹片,混在逃跑的群众中,撤出了危险区。他们逃到了城南,从城南的排水沟处爬到了城墙外,趟过护城河,钻到河对岸的树林中,和等在那里的战友们汇合。

原来国民党在修建这所军火库时,在四周设计了许多通风口,当战士将汽油桶放倒时,气味飘散到室外。一队巡逻的国民党兵闻到了汽油味,报告给了排长,那位排长领着两名战士进军火库检查,刚打开仓库大门,就遭到了袭击,三个人几乎是同时倒了下去。

住在两旁厢房里的国民党兵听到枪声,迅速的拿起武器向军火库冲来,前面的士兵刚冲到军火库门口,军火库爆炸了,巨大的爆炸声震天动地,火苗瞬间照亮了半个天空,军火库的房墙连同房盖被炸得无影无踪,弹片裹挟着土石从天空落下,方圆百米之内全被夷为平地,一个排的国民党兵无一生还。

1947年5月17日清晨,十几匹骏马疾驰在尘土飞扬的土道上,由北向南奔去,马蹄扬起的漫漫黄尘,像浓雾般弥漫开来。跑在最前头的,是一匹白色骏马,四蹄生风,马背上端坐着一位身材魁梧的军人,他猛然用力挽住马缰,等着身后那匹枣红高头大马,端坐马上的是骑兵二师师长白音布鲁格,骑枣红高头大马的是政委赵石,跟在他们身后的有副师长谭刚以及几位参谋、干事和警卫人员。

他们骑马从白云湖锁出发要到科右中旗的高力板去,参加在那里召开的骑兵二师解放通辽誓师动员大会。

当白音布鲁格、赵石等人来到高力板镇时,第十一团团长格日乐图、团政委耿青、第十二团团长特古斯、政委赖其正等均已站立在高力板镇外的路边,等候多时了。

白音布鲁格、赵石在格日乐图、耿青、特古斯,赖其正等人的陪同下进了村,径直来到会场。战士们都在屏息凝神地等候着首长到来,当白、赵等人刚刚转过村口时,被等在广场上的战士看到了,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海涛般的口号声……。

这里是高力板镇村西的一片开阔地,人们用木板搭成了一个简易的检阅台。

白、赵走上台,只见战士们坐在广场上,横看成行纵瞧成列,肩上的刺刀发出耀眼的光芒,部队整齐地坐在平地上,成排成行的轻重机枪整齐地摆在地上,迫击炮都上了驮马,指战员高举手臂,呼着口号……。

赵石政委作动员,他详细地介绍了蒋介石重点进攻解放区的部署之后,又向大家简明扼要地讲了当前的敌情。他说:蒋介石非把我们这些人置之死地而后快,现在已经打上门来占领了我们的家乡。我们敢不敢迎战?“敢”战士们高声地回答。对,形势严峻,这场仗非打不可。但结果究竟怎样,现在谁也不能说清楚。摆在我们面前只能有三条路:一是把蒋匪军赶出我们的家乡;二是两败俱伤,相持不下;三是我们打输了,重新骑上战马到茫茫草原上打游击。要争取哪种前途,只有靠我们自己!虽然我们有必胜的勇气,但是刀快还要加钢,马壮还要料强,我们一定要解放我们的家乡。骑兵二师士气高昂,战士们振臂高呼:“打回哲理木,解放我家乡;消灭蒋匪军,解放全内蒙!马刀见血,为人民立功。”

白音布鲁格大声地动员着:同志们,道理很简单也很残酷,简单的大家都明白,那就是,要想过上和平幸福的日子,就必须打胜仗;残酷的是,可能到了和平来临的时候,我们有许多人已经看不到那个幸福的场景了,不能与亲人们团聚了。但是,祖国会记住我们,亲人会感激我们,是我们让他们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是我们让敌人知道,我们内蒙古不容屈辱。为了祖国和我们的亲人,我们怕死吗?战士们齐声回答:“不怕。”好,上马!目标——通辽,出发!白音布鲁格庄严地下达口令。“唰”地一声,全体指战员象雄鹰起飞一般,腾空而起,瞬间骑在了马背上,向通辽方向前进。

部队开始行动,尖刀连一马当先,驰骋在前,部队分兵两路向通辽开进。

送行的老乡们久久地站在草甸子上,向远去的子弟兵挥手告别,他们知道,这一仗下来,他们很多人可能就回不来了,但是他们为了家乡的父老妻儿,为了家乡的劳苦大众不再受苦,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征程,大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千万颗心在祈祷、在祝愿、在期盼部队凯旋而归。

白音布鲁格下达完命令,率领部队向通辽城开进。五月下旬,正是科尔沁鲜花盛开的时候,部队踏上了熟悉的回乡之路。

草原上的春天短得像兔子的尾巴一样,一闪便不见了。阳光已经隐下去了,晒了一天的草原在渐凉的空气中蒸发着融融花香,马蹄将那香气踩得扑扑作响,迎面而起的春风,从骑兵的双肩上温柔地流过,给每一个骑兵披上了流香的大氅,它无形地高高扬起,将他们肩上的枪管灌满了花野的芬芳。

骑在马上的白音布鲁格侧身看了看政委赵石,这个老兄只与他隔着一个马头的距离。白音布鲁格想:人家这些共产党人干啥像啥,学骑马也这么快,这个姿势跟牧人出身的骑兵差不多啦。他有了想同赵石唠嗑儿的愿望,勒了一下马缰,扭过脖子对赵石说:这条路我走了二十年啦,在一个大雪天里,我还是在这里迷了路,差一点冻死在草地上……。

白音布鲁格对自己脱口而出的话感到突然,接下来就讲起了自己和家乡的故事,讲起了美丽的哲理木。说着说着他的话哽在了嗓子眼里,心忽地挤出一股辛酸的血液,瞬时流遍了全身,他的眼眶如被火灼了一下,泪水溢满其中。天渐渐地暗下来,前方遇到了一个小村庄,一些百姓站在路边,拿着许多奶制品和肉干,往战士们的怀里塞。村子里传来几声狗吠,马队继续前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