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县新生的人民政权被颠覆36(2 / 2)

不久,李荫亭等果然绑来了几个人,这伙人都是匪徒假扮的,李荫亭手拎一包大烟交给了黄溯金,黄溯金看了看他手中的大烟说:送到监狱去吧,让他们临时保管着。李荫亭押着假大烟贩子来到了监狱,监狱门打开后,他们就把几个狱警全部缴了械,并把在押的花封宪、沈子岐、霍庆久等人释放出来。花封宪、李荫亭等人没有犹豫,立刻率领叛匪们向县政府冲去。

12月8日黄昏后,谢万励带领几个亲信,悄悄地溜进通辽城,九点多钟,他们来到了保安大队三中队,在大门口受到了哨兵的阻拦,他们只说了声“找闵杰三”,就混了进去。

几个人见到闵杰三后,协商决定,分头召集在各中队潜伏的国民党骨干分子到天庆东烧锅开会。晚上十点钟左右,叛匪们都陆续来到了天庆东烧锅,在这里进一步秘谋了详细的暴乱计划,会上,谢万励向参会人员进行了动员讲话,分配了任务,下达了叛乱命令。

十点多种,谢万励率领亲信会同保安总队中的叛匪,将六个中队的指导员、中共党员及骨干分子全部抓了起来,送进监狱,并向保安总队队部发起了进攻。

保安总队的闵杰三,早已在郭亚臣身边安插了几个叛匪。战斗刚打响,这几个叛匪立刻翻脸,把郭亚臣按倒在地捆绑了起来。

激战中,保安总队政委、工高官杨德明,发现自己打死的叛匪赵恩岭穿的是保安队的服装,胳膊上还扎着白布条,知道是内部出了问题。于是,他端着一支冲锋枪,带领身边的几个保安队员从保安总队边退边打,依仗对地形的熟悉,左冲右突,攀树越墙,冲出了叛匪们的包围圈。杨德明冲出保安总队大院后,在城西北李老汉家中躲了起来,在李老汉的掩护下,他乔装改扮,趁夜色出了通辽城,安全脱险。

当晚的通辽夜空,阴云密布。县政府大楼周围一片漆黑,只有县长徐永清的办公室里还亮着灯。12点钟,县政府门前突然响起枪声,密集的子弹向大楼的门窗射来。徐永清室内的电灯被叛匪打灭,室内立刻黑了下来。徐永清拔出手枪,摸到窗口,倚在窗边朝楼外的叛匪射击。

劳累一天,黄溯金已经睡下,听见枪声,立即起床,掏出手枪,压上子弹向门外冲去。这时被惊醒的李授德和徐永清的警卫员刘振东、陈国栋也赶了过来。黄溯金高喊道:守住大门,决不能让叛匪们攻进大楼。几人一同冲向了大楼入口处,同叛匪展开了激战。

激战中,警卫班长张国臣、战士郎德刚先后牺牲,黄溯金发现几个叛匪正在向楼门两侧的墙根处移动,准备向楼内投手榴弹,探出身去向叛匪射击,一颗子弹飞来射中了他的胸部,缓缓地倒了下去,倒在地上的黄溯金一边向叛匪们开枪,一边大声喊道:快去保护县长,这里交给我。

刘振东和陈国栋听到喊声,立刻上楼找到了县长徐永清,冒着密集的弹雨,借助夜幕的掩护,从后门撤出了县政府大楼,来到城东北角一个老乡家里,躲藏了起来。

叛匪越聚越多,枪声也越来越紧,黄溯金身中数弹,子弹打光仍然伏在大门内,瞄准敌人,吓得叛匪们半天不敢进楼门。此时韩俊山、谢万励带领叛变的保安队和土匪前来支援,叛匪们人多势众,占了上风,他们打了一阵枪,听楼里面已没了动静,便壮着胆子摸进县政府大楼。几个叛匪用枪指着黄溯金转了几圈,用脚踢了踢,见他一动不动,这才发现黄溯金已经昏迷在血泊中。

花封宪让人弄来几盆凉水泼在了黄溯金的脸上,黄溯金慢慢地睁开眼。花封宪让人掌掴黄溯金的嘴巴,用刺刀挑他的皮肉,逼他说出徐县长等人的下落。此时的黄溯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用尽全身力气说道: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你们迟早会受到人民的审判。说完又昏死过去......凶残的李荫亭举起手枪,对准黄溯金头部射出了罪恶的子弹,黄溯金牺牲时年仅31岁。

叛匪韩俊山、谢万励、花封宪、李荫亭等人在政府楼内好一阵搜捕,最后逮捕了财粮科长李授德及通讯员刘世昌、王化春等人。

县长徐永清躲进老乡家后,得到了暂时的安全,两个警卫员劝他说:这儿很危险,咱们还是趁夜色赶快出城吧。徐永清说道:我出去很容易,可是我不能扔下通辽这个乱摊子不管,再说过后我还有何脸面来见通辽的父老乡亲。天亮后,枪声渐渐地停了下来。徐永清派警卫员陈国栋领着房东乔装打扮,改头换面出门探听情况,弄清原委虚实。

天亮时,几个叛匪头目碰了头,得知这次叛乱非常成功,攻下了县政府和保安大队等重要部门。保安大队大部分人投靠了国民党,还有一部分人是草人过河——漂浮不定,叛乱中,共抓获共产党员和骨干分子50余人,整个通辽城被叛乱分子完全控制,通辽城已经是国民党的天下。

花封宪听到这个消息异常兴奋,他不想休息,他想为党国做出更大的贡献,他知道许多共产党员都有坚定的信仰,为了防止挨黑枪,花封宪找来几件破衣服,打扮成乞丐模样,从头到脚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走街串巷帮助叛匪们捉拿共党。在一个小饭馆门前,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他的视线中。陈国栋!花封宪惊诧万分,他躲在暗处,仔细的观察一阵,对,一定是他。原来花封宪曾任保安大队副队长,对陈国栋非常熟悉,也知道陈国栋是县长徐永清的警卫员。

花封宪看到陈国栋,暗中惊喜,心里骂道:小兔崽子,你是我摸着脑瓜长大的,就是捂得再严实也逃不过我的火眼金睛,小样,别说你只是简单的打扮,就是笼堆火把你烧成灰我也能认出你来。花封宪没有声张,派了几个老练的侦查高手,紧紧地盯住了陈国栋。

陈国栋化了妆领着房东出门后,并没有去找人了解情况,只是到了市场上听人们议论昨晚发生的一些事情,继而又到了一家茶馆,躲在角落里喝茶,最后来到一个饭馆,在避人的地方吃了一碗面。陈国栋把听来的消息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判断出通辽城的大致情况,一直到了中午也没有发现有人在暗中跟踪他,便领着房东径直地回到了住处。

县长徐永清听完了陈国栋的汇报后,并没有说话,思考了一阵后,对两位警卫员说: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你们先抓紧时间休息,到晚上,我们趁着夜幕出城。

两位警卫员经过一天一夜的折腾,早已精疲力尽,倒头便睡。徐永清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无数的问题在他的脑海中翻腾着,寻找答案。突然他似乎感觉到室内有轻微的窸窸窣窣的声音,睁开眼看时,只见十几支枪口已经对准了他。徐永清翻身抓枪,立刻扑上来几名大汉将他死死地按在炕上,用绳子牢牢地捆了起来。徐永清和他的两个警卫员一同被捕,通辽县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就这样被颠覆了。

徐永清被捕后,国民党张绪武、谢万励等人多次对徐永清进行审讯,在劝降被拒后,对徐永清进行了残酷折磨。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徐永清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他斩钉截铁地说:懦夫有一千种死法,勇士却只有一种。表现出共产党员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徐永清被监禁在牢房里的日日夜夜,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同志们的安危,更让他放心不下的是,怕有的同志缺乏经验,经不起敌人凶残的刀枪棍棒、花言巧语的诱惑。为了尽快与难友们取得联系,让同志们少受折磨,坚定信心,统一行动,在没有笔、没有纸的条件下,徐永清咬破了自己右手的食指,撕下身上的白布衫下襟,忍着剧痛,用殷红的热血写道:“诸位不知者无罪,一切永清知!”生死关头,徐永清准备用一个人的生命,去挽救其它同志的性命。

清晨,一位伙夫前来送饭,徐永清用试探的语气同他唠起嗑来,这位具有正义感的伙夫对眼前这位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威武不屈的硬汉子,打心眼里佩服。他说:徐县长,我虽然只是一名伙夫,帮不了什么大忙,但我知道共产党的政策,只要我能做的,您尽管吩咐,我一定办到。徐永清便把那件血衣交给了他,让他帮忙尽快把血衣送到其它关押共产党员的牢房中去。

被捕的同志,看到伙夫转送来的血书后,个个精神振奋,一方面他们了解到自己的县长仍战斗在他们的身边;另一方面也得知徐县长暗示大家对敌斗争的策略,从而,坚定了信念,统一了行动。

1945年12月11日,叛匪们在通辽北市场饭店召开庆功会,在宴会上张绪武宣布了国民党LN省先遣军总司令罗大愚的任命书,任命张绪武为LN省先遣军第七师少将师长,同时,还宣布成立了以大地主金自强为县长的临时政府,任命了通辽县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人,恢复了国民党通辽县党部,凡是这次暴乱的有功者,都得到较好的职位。

紧接着,叛匪们又煞有介事地组织了军法会审,国民党LN省先遣军第七师师长张绪武、政治委员刘一夫、参谋长杨精一、军法处长赵庆三、稽查处长马松林、第一团长花封宪、第二团长闵杰三,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王文民、执行委员兼组训科长徐鸿章、执行委员曾繁硕、国民党政府县长金自强、科长杨德田等参加了这次会审。最后,叛匪们搬出民国二十七年的《军事刑法》,判处徐永清等29名同志死刑。匪首张绪武,用他那沾满人民鲜血的手,抓住了那份预先写好的判决书,在上边签了字,留下了共谋杀害革命先烈的铁证。

1945年12月17日,通辽县城内岗哨林立,杀气腾腾,城东广场由重兵把守,戒备森严,黑云压城,居民们惶惑不安,街谈巷议枪毙共党的消息。

上午8时左右,县监狱的大院停了三辆大车,张绪武、杨精一、闵杰三、赵忠亚等人指挥叛匪们从狱中提人,被宣判死刑的同志们相继走出了牢门。

徐永清知道敌人要下毒手了,环顾四周,慷慨从容地对战友们说:同志们!不要向敌人低头,无论你如何祈求诉苦,强盗也不会送还你的财物。残暴无耻的敌人要杀害我们了,不要怕……我们为人民而死是光荣的,通辽人民是不会忘记我们的,他们想把我们埋葬,却不知道我们是种子。他又转过身来面对叛匪喊道:你们的末日就要来临了,等着接受人民的审判吧!表现出一位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战斗至最后一刻的革命精神。

在枪杀徐永清等人的刑场上,张绪武、杨精一、闵杰三、谢万励等人煞有介事地坐在一张桌子后面,准备行刑的刽子手子弹上膛,站在广场的一侧等候命令。

几挂大车在严密押解下来到刑场,走到广场中心,徐永清等人跳下马车,广场上一阵骚乱,首先从车上跳下来的是徐永清,他义无反顾地走在前面,昂首挺胸。跟在后面的有:宋元庆、郭亚臣、王振刚、李连春、李授德、卢秀岚、王德成、陈明俊……。面对着叛匪们的枪口,29条汉子紧紧地站在一起,犹如一组雕像,巍然屹立,坦然自若。

就在这时,一个人趁乱走到张绪武身后,附在他的耳朵上悄声说了几句什么,张绪武在手里的“宣判书”上的陈国栋几个字上点了点,沉吟片刻说:好吧,就给老弟一个面子。接着在宣判书上划掉了陈国栋的名字。

随后,有人从被捆绑着的人群里叫出一个人来,此人正是徐永清县长的警卫员陈国栋,在众目睽睽之下,陈国栋被解开绳索,当场释放。

为陈国栋求情的人正是花封宪,伪满时期,他是通辽县保安队队长,日本人投降后,为大肆发展反动势力,扩大外围组织,网罗日伪余孽、流氓、土匪等社会渣滓,使保安队由原来的60人很快发展到了400多人,正是因为花封宪在通辽县国民党内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张绪武才不得不答应他的请求。

有人问花封宪,为什么单单救出了陈国栋,花封宪回答说:有人坐在树荫下,因为他很久以前种了一棵树。原来早年,陈国栋的父亲在日伪时期曾当过警员,花封宪是警尉,属上下级关系,且私交不错,在与反满抗日分子的斗争中,陈国栋的父亲曾经救过花封宪的命,所以花封宪出手救了陈国栋的性命。在通辽的历史上记载这次大屠杀是29位革命先烈,而实际上牺牲的是28位烈士。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徐永清昂首高呼:

“中国共产党万岁!”

“毛主席万岁!”

叛匪的机枪响了,无数罪恶的子弹穿过了勇士们的胸膛,鲜血染红了通辽大地。县长徐永清牺牲时年仅35岁。

通辽沦陷后,国民党东北行营派遣大批国民党人来到通辽,组织伪满政府军警人员、反动地主、网罗地方土匪在通辽地区进一步扩大了国民党先遣军第七师,对科尔沁部分地区实行残酷统治。

此时盘踞在通辽城的国民党辽宁先遣军第七师和通辽县保安队,为了加固城防,在通辽城周边大修工事,重新把日伪时期架设在城外的电网修好,在城壕顶上内侧修一条一米多宽的马道,马道外侧有近一米高的土墙,即便于调动人力,也可以伏在马道上向外射击。随后,又按户摊派人力,在城壕与电网之间挖出一条护城河,清除了通辽县城四周二华里以内的全部障碍,这样坚固的三重工事,既可以防止土匪攻击,也能防御八路军攻城。

1946年1月12日,新四军三师一举解放了通辽县城,歼灭了国民党辽宁先遣军第七师。黄克诚师长在徐永清同志就义的地方立碑题词,号召后来者“踏着英雄的血迹前进!”

在三师领导人的主持下,通辽各界人民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将徐永清、黄溯金等28名烈士,安葬在通辽北郊西辽河畔,刻石立碑,以誌纪念。

1951年,通辽县召开万人大会,对先后被捕的“一二·八”叛乱分子进行公开宣判,双手沾满烈士鲜血的刽子手张绪武、王文民、谢万励、李荫亭等匪首,受到正义的审判,被就地正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