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苏联红军出兵东北(1 / 2)

总有些事,不管你愿不愿意,它都要发生,你只能接受;总有些东西,不管你躲不躲避,它都要来临,你只能面对。

1945年8月9日零时,苏联一百五十多万军队从西、北、东三个方向,在五千公里的战线上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

这场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日俄战争,让东北人民陷于枪林弹雨之中,死于炮火雷阵之上者数万生灵,血飞肉溅,产破家倾,父子兄弟哭于途,夫妇亲朋呼于路,痛心疾首,惨不忍闻。

从1940年开始,日本关东军就在东北修建军事工程,他们以大兴安岭余脉为依托,建成了阿尔山要塞、海拉尔要塞、乌奴耳要塞等防御工事,成为日本关东军阻止苏军进攻伪满洲国首都长春的重要防线,同时派驻大量关东军加强了军事防御力量。

内蒙古兴安盟的乌兰浩特是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市”。它位于大兴安岭南麓,NMG自治区东部,科尔沁草原东北部边缘,是伪满洲国向北防御的重镇。

驻守在乌兰浩特北部的阿尔山、五岔沟一带的日本关东军是旅团级守备部队,隶属于关东军第三方面军第四十四军。旅团长安部孝一、参谋长河濑繁。旅团司令部设在五岔沟,是负责阿尔山、五岔沟、伊尔施、罕达盖的国境哨所和野战阵地的防御部队,总兵力1.3万人。

苏联军队攻入阿尔山边境后,日本关东军联队长渡边次郎集中了所有兵力,在乌兰浩特北面的阿尔山、五岔沟、白狼等地修筑工事,设置了三道防线,与苏军展开了生死较量。

在阿尔山南部的丘陵地带,苏军与日军的战斗极为惨烈。号称皇军之花的日本关东军,企图在坚固工事的掩护下抵抗苏军。

日本人在阿尔山南部修建了一个飞机场,为了保护这些战机,日本人給每一架飞机都修建了一个停机房,当地百姓管它叫“飞机窝”。这里四周群山环绕,是通往乌兰浩特的必经之路。日军联队长渡边次郎,将一千多日军藏在战壕里等待苏军进攻。

快速前进的苏军没发现这里隐藏着日军,步兵先头部队进入了日军的埋伏圈。日军开火,苏军扔下200多具尸体撤了回去。

吃了大亏的苏联军队开始组织反攻,近百辆坦克摆开一字型,向日军阵地驶来,每一辆坦克上都有一名机枪手,疾风暴雨式的猛烈炮击和机枪扫射持续了半个小时。当日军再次抬头时,看见的是像蝗虫一样扑来的苏军坦克。高音喇叭里放着国际歌,天空中飘动着红色的气球,苏蒙联军高喊着“乌拉”冲了上来。

坦克急速向前行驶,炮筒不断冒出火花,炮弹在日军阵地上爆炸;坦克上的机枪手,向日军猛烈扫射,战壕内的日军伤亡惨重。

渡边次郎是这次战斗的总指挥,他的部队没有反坦克武器,其主要任务是维护长春以北地区的安全,防止苏联红军南下。之前,因为苏联红军正在与德军打仗,对中蒙地区的威胁很小。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节节败退,渡边次郎所属部队的重武器以及部分兵力和所有飞机都被调到东南亚主战场,部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小钢炮。

飞机窝旁那块平地上,苏军的坦克不断逼近,开始碾压前沿阵地上的日军,指挥作战的日军联队长渡边次郎,只好组织部队组成爆破组,用手榴弹、爆破筒等武器炸苏军坦克。有些日军打死了苏军的机枪手,冲上苏军坦克向里扔手榴弹,苏军的二十几辆坦克被炸得动弹不得,战斗力开始减弱。

战斗惨烈之际,苏军阵地上又有几十辆坦克向前沿阵地开来,后面跟随着大量步兵,而且天空中还出现了三架苏军战机。步兵、坦克兵、空军,天上、地下一齐向日军阵地开火,打得日军焦头烂额。

渡边次郎见状,高喊着“进攻”,这其实是日本军队的作战特点,越是面临全线崩溃的危险,越是要反攻,因为他们不肯撤退,而又不善于防守,渡边次郎知道日本士兵剩下的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所谓的“玉碎”。激战中渡边次郎看到,两个日本兵跳出战壕,准备拼命,可是迎面而来的却是一条苏军坦克大炮里喷射出来的火龙,两个日本兵瞬间被炸成了碎片。

苏军的钢铁洪流让正在作战的日本兵彻底绝望,一些日本兵没等长官下令,便纷纷撤出战斗,向南逃跑。渡边次郎见状,掏出手枪,向溃退的日本兵开枪,很快,他的子弹打完了,举起战刀狠劈溃逃的士兵,高喊着:大日本皇军绝不能背对敌人。一颗炮弹的碎片砸在了渡边次郎的头部,他倒在了阵地上,几名日本兵连拖带拽将他拉下战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