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太上秘笈(下)33(1 / 2)

“未真正踏入修真界,许多秘辛的确不为人所知。哪怕是我,也是这两日聆听叔父教诲,才明白世上的绝顶高人有哪些。”

“你叔父?”江海天听到李如松谈起“叔父”,不由得记起下午遇到的那个中年人也是姓李,并且境界高深,很显然,那位李姓男子大概率就是李如松的叔父。

“我叔父名叫李真阳,在修真界,人称‘真阳先生’,略有薄名。”李如松提起叔父,口中虽然谦虚,神情上则骄傲无比,对叔父极为崇敬。

真阳先生,是李如松自幼崇拜的偶像,在他心中近乎于神。

他这位叔父,五岁习武,十岁学医,十六岁修道,二十岁已成就阴丹境界,二十五岁时缔结半步金丹,天资之高,世所罕见。

如今虽然四十有五,卡在半步金丹已有二十年,然而李如松坚信叔父迈入金丹之境,仅仅是时间问题。

李家先祖,一代国医大师,乃是在六六三十六岁后,得证半步金丹,八八六十四岁那年,方臻至真正金丹之境。

需知,绝大多数修道人,在练到意念周天状态和经络周天后,就执幻为真,结成意生丹、幻丹,自以为金丹,诚为可笑。

实际上,只有万分之一的修道人,才能迈入阴丹境界,绝大多数修士,终其一生,也就是在经络周天打转转罢了。

江海天和李如松在二十左右的年纪,练到丹道状态状态,堪堪迈入先天境界,的确是年轻一代中的超卓人物。

江海天点头道:“我下午所遇之人,可能正是令叔父,修为深不可测,远超你我。我在他面前,战战兢兢,有如履薄冰之感。那便是传说中‘半步金丹’的境界吗?”

李如松道:“正是半步金丹。而你三年前所遇之人,境界尤在我叔父之上,如此人杰,恐怕是天下间数一数二的金丹高人。要么是‘狂生叶孤舟’,要么是‘北辰道人’,日后有缘相见,便知道真正是谁了。”

江海天闻言,瞳孔微缩,这还是他第一次听到当世绝顶高人的名号,立刻牢牢记在心中,不敢遗忘。

这时,李如松叹息一声,道:“江道友对我如此诚实,竟直接将心中大秘密告知于我,我却对你藏着掖着,实在不是君子之道。实不相瞒,我此次现身来找你,便是想与你携手,共探秘笈。你之前所知的信息其实还有不少欠缺,叔父另外对我讲过此事之详情,现在便说与你听吧。”

江海天露出聆听的神色,不肯漏过其中半个字。

李如松讲的故事,与赖紫薇讲的有六七分相似,不过是把紫薇天书换作了“太上秘笈”,又多出了一些对山脉的描述。

“咱们学校的这无名山脉,在撄宁真人口中则是被誉为‘混沌山’,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内部大有文章,蕴含天地造化在其中。太上老君的化身把秘笈藏在此山之中,其实是借助天地所形成的自然阵法来进行守护,以免此物落入邪魔外道之手。”

“据说,《太上秘笈》与咱们在道藏中所学的诸多门派的法门并不一样。与其说它是秘笈,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修行笔记,一种实证心得,是那位太上老君化身的神仙自身实际修行感悟,极其详尽。笔记中包罗万有,都是真知灼见,没有半点封建迷信的色彩。更不是许多门派那种玄虚术语,有意无意的自欺欺人。叔父推测,哪怕只有中人之资,悟通此书后,最低也可成就阳神之境,天赋上佳者,以此粉碎虚空,炼虚合道,不在话下。实乃古今第一修行圣典,无上秘要。”

李如松娓娓道来的一席话,听得江海天心潮澎湃。

江海天纵然两世为人,心性修养远超同龄人,此刻也被勾起了心中贪念,想要一睹此书奥秘。

修道人只是没有世俗的执念、执着,并不是真的毫无欲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