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风起云涌时(上)26(1 / 2)

“我不反对你以后结婚生子,阴阳人伦之道本是自然大道,与修行不矛盾。冷家的家世不错,冷至谦的名号,我以前也听说过,似乎一直都在捐资助学,办慈善基金,口碑不坏,略有几分功德善行,否则,我是瞧不上这种商贾之人的。与这样的人结亲,从世俗功利的角度来说,是大好事。换做你爹你妈,估计要喜上眉梢,放鞭炮了。”真阳先生笑道。

“叔父说笑了。”李如松倒有些不好意思,这些日子,他与冷寒霜,的确眉来眼去,似乎略有情意,两人都未点破这一点,仅停留在暧昧阶段,甚至在享受暧昧这种感觉,没有走出下一步。

“好吧,我现在答应你,可以出手一次,看看能不能替冷至谦治好肺癌。其实哪怕我出手,也没有多少把握。冷至谦本是富豪,能利用目前最顶级的现代医疗资源来医治疾病,不管西医中医,他之前肯定都试过。如今怕是实在没办法了,才想找我这样的人试一试。而论起医术,我其实并不比你爹更强,甚至他积累的实际治病经验比我更足。医道上,我唯一能胜过他的,也就是九转还魂针法了。他的修为浅薄,只知针法的姿势动作这种皮毛,而不能以真气运转,所以在此道上远逊于我。如果要出手治疗冷至谦,必须你爹和我联手,且在顶级的现代医疗机构中才行,你爹自己的那家私立中医院,硬件上是不达标的。”

李如松闻言,略作思索后才道:“看来是要集合中医、西医以及古代秘法,三管齐下,方可成功。”

“嗯,正是如此。”真阳先生点点头,然后忽然话锋一转,问道,“你似乎在丹道周天状态进步不小,最近是否有什么奇遇?”

李如松道:“奇遇倒是没有,不过遇上了一位‘奇人’道友。”

“奇人?”真阳先生眼中精芒一闪,露出几分兴趣。

于是李如松把他和江海天结识的经过,以及自己和对方一起办养生社团的事,一一向真阳先生禀报。

“此人修为或许稍逊于我,但他的见识谈吐,包罗万有,更远远在我之上。许多上古乃至远古时期的秘闻都信手拈来,尤其是是先秦以前的历史,他知之甚详,不知他从何处听闻,反正很多东西我自己事后查资料都根本查不出来,而以他的人品,并不会随口胡说。据他自己所说,他自幼就苦读道藏,花费十年时间,将道藏尽数阅览一遍。我与他交流后,有些曾经自己想不太透的问题,经他点拨,居然豁然明白,简直就像叔父你在我身边指点我一般。”李如松对江海天称许有加。

真阳先生点点头,露出一丝赞赏之色,道:“的确不凡。昔年,撄宁真人青年时,亦曾闭关三年博览道藏,在理论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也是花费了九年时间,在山间隐修,苦读道藏,领悟其中精华。你这个校友,倒是可以深交一番。所谓财侣法地,修行四宝。你不缺财也不缺法和地,唯独欠缺侣。我毕竟不能时刻在你身边,有修为相当的同道之人,与你互相交流,自然极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啊。”

路过一处刻有几个大字的石碑时,两人驻足停留。

“这是我们学校的校训——知山知水,树木树人。”李如松解释道。

“《论语》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贵校以此为校训,倒也符合你们山水大学的名号。我考考你记性,这句话后几句是什么?小时候我可是教过你的。”真阳先生说道。

李如松闭目一会,才回想起来,缓缓道:“若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校训与咱们的修行,似乎也隐隐相通。动静合一,既乐且寿,乃人仙之道。我们学校名曰山水大学,正是源出于此。”

“嗯,我这次来,正是为了贵校的那座‘山’。”真阳先生突然沉声道,终于说出了他此行的真正目的。

如真阳先生这般的闲云野鹤,隐逸高士,是不会为了见李如松一面专程来帝都一趟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