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宗师今何在(1 / 2)

张、杨两位老先生,对视一眼后,目光中露出骇然之意,心头则几乎同时浮现出一个人的名号来。

“莫非是那位自称‘天下内家分十斗,古之三丰占八斗,我占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的‘宗师’牛国保?近年来,他在海外开宗立派,有古代宗师之遗风,世人都传得神乎其神,却也没人真正领教过他的高招,不知是真是假。”张老先生沉吟道。

在他心中,能教出江海天这样弟子的高人,当今之武术界中,怕是寥寥无几。

“据说,他年逾六旬,绝学‘霹雳五连鞭’,十步以内,纵横无敌。我猜即使说法有所夸大,多半是有几分真功夫的。可我也听人议论,他时常感慨‘年老不以筋骨为能,拳怕少壮,术高莫用’等语,故而依我推测,他气血已衰,不太可能力压所有年轻一代的青壮高手。纵是如此,只需他能与青壮中的顶尖高手过上五十回合,倒也不负‘宗师’名号。”杨老先生感叹道。

张、杨两位谈到那位“宗师牛国保”,语气中隐隐有憧憬向往之意,他们固然都没有与这位“宗师”见上一面,试试对方的功力,心底里却都涌起对这位能在海外都开宗立派的高人的几分遐想。

此人在海外自称是“来自华夏古国的神秘武学大师”,从不轻易与人动手,在国内则又以“武馆已开到海外,折服众蛮夷,扬我国威”的华夏武道的传承者与发扬者自居,德高望重,没有人敢与他真正切磋一二。

最多就是彼此间,互相摆个架势,搭搭手罢了。

古国中人,最为尊老爱幼,对于有功绩、有德行的老前辈,总是十分之崇敬。

到目前为止,的确没有后生晚辈,不知天高地厚去挑战一下这位“宗师”强者。

一来是没有这个资格。武林圈中最讲究师门派系,论资排辈,弟子无论如何都要尊重老前辈;

二来对方毕竟年纪略大。年轻人便是打赢了对方,那也是“拳怕少壮”“宗师一时大意,被人不讲武德偷袭,以致失手落败”。

后生晚辈纵然胜过“宗师”,非但不会扬名立万,反而会被人批评说他“举止无礼,冒犯前辈大家”,得不偿失。

“前辈高人好心指点你武学精奥,教你各门派的上乘拆招破招之法,故而未出全力,你不感激倒也罢了,居然全力出手相搏,落了前辈的面子。当真是不识抬举,缺乏武德教育!”许多人恐怕会如此指责那人。

华夏自古以来都崇尚德才兼备,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无德之人,自然名声一落千丈,不管你成就多么高,实力多么强,都会遭到众人唾弃辱骂。

当今之世,许多自古流传的导引术,类似五禽戏、八段锦、十六段锦等,都融入成常人习练的广播体操之中。

不管是大学生、中学生,还是小学生,每日都要做操,而广播体操中的很多动作,看似简单,实则是古代五禽戏等导引术中的动作,蕴含深意。

只可惜,常人都只从肌肉、关节运动等方面来解析动作,失去了内在的精奥法门,难免画虎不成反类犬,徒具其形。

此等体操,虽然可以活动气血,但并不能真正强化人体本源,增长修为,延年益寿。

单纯的广播体操,练得再好,都不能让人长命百岁,只能说练总比不练强,聊胜于无罢了。

具体某一套功法,必须专门研习,得到真正高人传授,才能深明其中奥秘。

江海天练了半小时导引术后,便离开操场,去食堂吃早饭,丝毫不知道自己方才所练之功已经引起了旁人的注意。

他的早餐很简单,两个菜包子,一杯豆浆。

吃完之后,还有意按压胸腹间几处穴位,似乎在促进肠胃蠕动,帮助食物消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