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五龙蟠体功(1 / 2)

“前世韩终师尊所传远古炼炁士法门,才是真正的无上大道,根本妙法。只可惜我转世后,元神有缺,记忆不全,连许多当年烂熟于心的秘法都忘记大半,功法支离破碎,一句之中往往只记得半句,无从下手修习。”

他这一世,三岁以前都在默默观察新世界,伪装成正常幼儿,不露半点特异之处。否则一旦显露特异,那就变得和传说中“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的黄帝一般了,势必引来许多世俗的麻烦,慧极而夭。

哪怕是等到三岁之后,也只显得比同龄孩童稍稍聪颖一些。

他唯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酷爱读书,尤其是对古代典籍充满极其浓厚的兴趣。

只要父母不在身边,一人独处时,他就到网上查阅资料。

遍阅两千年来,二十四史,古国之历史浮沉,时常泪流满面,徒生叹息。

诸子百家、经史子集,都被他博览一通。

而他费尽心思苦读的,则是《道藏》,煌煌六千万字之经典,囊括了历朝历代,各门各派几乎所有的修行体系。当中之秘法,成千上万,任意一法,在古代都称得上千金不换之神仙术。

可惜,这些“神仙术”“秘法”大多数都是封建迷信,固然在经文中都被吹嘘成“念诵万遍,长生不死”,“存神默想,冲举飞升”,可其实都并非什么真正上乘法门,本质上是自我催眠,只能骗骗文盲率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古人和无知妇孺。

依照那种“神仙术”修习,最后只会变得神神叨叨,精神不正常,也没有任何真实的、能影响物理世界的“神通”,更不能长生。终其一生,误入歧途。

甚至,江海天详细考察过许多经典的真实作者,某某“高道”,某某门派祖师,寿命都仅在五六十岁,和古代常人的平均寿命差不多,活到九十以上的都不多见,更别说突破百岁,成为“人瑞”了。

此类“高人”,自己都普普通通,因病去世,离长生二字遥隔万里,这些人所编纂的经典,岂能当真?无非是自欺欺人罢了。

他们倒也未必是故意欺骗旁人,因为他们自己对此是深信不疑的,并且坚定认为自己“真的练成了某某境界”,可惜事实证明,他们大多数连炼精化气都没有大成。

江海天亦曾被糟粕所误,虚耗数年光阴。自叹:

“遍阅群书又一年,修行还在入门前。”

虽是如此,但《道藏》是一个大杂烩,糟粕虽多,精华也的确有不少。

十几年来,江海天弯路走过不少,但最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那些罕见精华中,汲取智慧,纳入自身修行之中,来弥补记忆中残缺的修行正法。

“韩终师尊曾说,本脉源头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的广成子。自广成子之后,传黄帝,再传彭祖篯铿,代代相传,直至道祖老子。老子学究天人,智慧通达,突破人类之巅,集华夏道统于己身,超迈三皇五帝、往圣前贤,粉碎虚空,炼虚合道。本门所修,正是道祖嫡传的太上大道,至高无上!”

江海天沉浸于过去的记忆中,思绪万千,许久之后,才悠悠回到现世。

“该练‘睡功’了。”

下一刻,江海天闭目微笑,收摄心神,摒除杂念,接着舌抵上腭,身子一动,面朝右方,摆出侧卧姿态,而他的两腿微微弯曲,合拢在一起,左手则轻轻搭在左大腿的外侧,右手拇指贴合在耳垂后凹陷处,食指和中指按在太阳穴上,整个身子犹如一张弓,附枕而眠。

伴随着他深长的呼吸,胸腹之间,偶尔鼓动起伏,若有人从高处俯视,则会觉得江海天此时仿佛化作一张弓弦偶尔震颤的神弓,一张活生生的弓!

其卧如弓,若依梵智教派之言,称之为“吉祥卧”,有种种不可思议之奇效。

不过,江海天并未在这等状态下,观想阿弥陀罗又或者内心默念经文向梵智祈祷。显然,他所练之功法,并非梵智那一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