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案首61(2 / 2)

……

那几名考生又和孔昭易聊了几句后便都告辞离去了。

“十一叔,你考得怎么样啊……”

见到外人都走了,孔宪垣终于打开话匣子,一旁的两位族人闻言也都看了过来。

孔昭易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尚可,正常发挥而已……”

“十一叔,你觉得你……”

孔宪垣有些不服气地继续追问道。

“咳咳咳……回家再说吧……”

没等孔宪垣说完,孔昭烨就从马车车厢中探出头来中止了这场谈话,接下来几人便陷入了沉默的瞌睡之中。

一刻钟后,在“放三牌”时,孔家的最后一名族人也出来了,孔昭烨的酒也醒了,他看着头顶炽热的太阳,便带着孔昭易几人回到了米铺后院中。而孔昭易几人回到米铺后也是继续苦读备考,准备两天后的第二场考试……

二月初九日,县试第一场的考试成绩出来了,上午巳时左右便会发圆案。

所以一大早,即便还未放榜,但是一千余名考生就已经早早地聚集在了青浦县试考棚外,一个个伸长脖子,神情迫切,静待命运的审判,因为第一场若是榜上无名,就意味被淘汰了,不能再参加接下来的考试,更别提考取秀才功名了。

孔昭易等人则是没有混在这拥挤的人群之中,而是躲在了酒楼之中喝茶,因为考生实在太多,人头涌涌,龙门前挤得人仰马翻,要是真挤进去,怕是要出人命。

“让道。让道!”

但见一群衙役从人群之中横穿而过,左右都是彪悍的衙役拿着水火棍开路,硬是在人群中挤出了一条道。

与此同时,鼓乐手和炮手也都已经出来了,正准备放炮仗发案。

“咚~咚~咚~~!!”

“嘀嘀~嘀嘀……”

“噼里啪啦……”

随着三声鼓点,吹手吹响了喇叭,炮仗冒起青烟炸得粉身碎骨,便见七名衙役拿起七张圆形大红纸张贴到了墙上。

那七名衙役显然也是经验极为丰富,一贴好榜便马上闪人,四周的考生呼啦地涌了上前,把榜单围得水泄不通。

县试发案的纸张是圆状的,取在县试五十名以内,这张纸称作团案。

团案(正案)里正中写了大大的‘中’字,这中字写的有技巧,一竖上长下短,取得是‘贵’字的字头。团案只有五十人,以考生的坐号用圆式进行书写,围着‘中’字分内外两圈,外圈是三十名,内圈为前二十名。位于圆案内圈前二十名必过县试,而位于外圈的三十名则不一定了。

没在团案内的,为出圈或叫出号,圈外再设副榜(副案)为候补,每张副榜上面同样有五十人,但不分内圈和外圈,统一以坐号围成大圆圈。

若入副榜可以参加下一次考试,若是团案上的考生第二场考得不好,副榜上就可以补入团案的圈内。最后一场犹在团案上的考生,就算通过县试,准许参加府试。

当然若是既不在副榜,也不在团案的,就说明被淘汰了,被称作出圈,出号,那么就只能明年再来。

此次发案,六张副榜加上团案外圈的三十人,一共是三百三十人有参加招覆和再覆的资格。

而衙役一闪人,众考生都挤到团案的榜文那去看,因为众所周知,第一场是正场,比重最大,一般第一场能在团案上的,也说明了他的实力,到了最后出圈的几率很小,如果能列在内圈前二十名的就更好了,那么只要不作死,基本保送进府试了。

“好,出圈了,我出圈了!”

“哈哈,我也是,同喜同喜!”

在团案上找到自己座号的考生欣喜若狂,而没找到的则神色凝重,连忙把目光转向旁边的副榜继续找。一千多名考生,把龙门外面围得是水泄不通。

大概过了有一刻钟,人群才渐渐散去了一些,不像之前摩肩接踵那般。

孔昭烨淡定地抿了一口茶,看了眼一旁激动难耐的孔宪垣四人,淡淡地问道:“是让王大成他们三兄弟帮你们去看,还是你们自己去啊?”

“爹!我们自己去!!”

孔宪垣站起身来激动地回答道。

孔昭烨瞥了眼一旁的孔昭易见他没反对,点头说道:“嗯!那就你们一起去吧,注意安全!”

孔宪垣闻言一喜,当即就带着其他三个族人冲了出去,孔昭易则是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看着面前的汹涌人潮和那角红色的榜单,孔昭易莫名地回想起了高考查成绩之时的兴奋与激动,想到这里,就算是已经知道了成绩的孔昭易也变得热血激情。

虽然孔宪垣是先带着人挤进了人群,但是由于孔宪垣个头小,在人群中挤来挤去,连方向都辨别不清,最后也只能在孔昭易和其他三个成年族人的护持下一个劲儿地往前蹭。

五人还没到正案近前,就听到有人哀嚎:“出圈了……”

也有人一边向人群外跑去,一边兴奋地大喊:“我过啦!”

在拥挤的人群中,孔昭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拉着孔宪垣这个小土豆挤到了前排。

正案里外两圈人,上面的字不大,加上都是甲乙丙和壹贰叁这些字,没有考生的具体姓名,想从中寻出自己来还真有些困难。

孔昭易跟普通人一样,到了前排之后,目光首先看的是正案上内圈那二十个人的考棚和座位号。

只是,孔昭易抬眼一看,就在圆案的内圈处找到了自己的座号,“甲字玖号”的字样写在内圈的首位(提高一字写),意味着他首场的成绩位列第一。

孔昭易没有声张,而是马上去帮孔宪垣找。

找了小半晌,终于在副榜的第三张纸上,找到了孔宪垣的座位号。

孔宪垣看见自己的座位号却是愣在了榜单前,神情从兴奋变为了稍微有些失落,而后情绪再次发生了变化……虽然县试第一场他没有过,但至少有招覆和再覆的机会,并非失去了录取的可能。

此时,善解人意的孔昭易见状当即就用略带遗憾的口吻宽慰道:“贤侄不要失落,虽然这次遗憾没能进团案,但是也考进了副榜,非常好……而且你年岁还小,后面总有机会……”

顿时,孔宪垣刚刚展露出一丝笑意的小脸就僵住了,他很怀疑这话是安慰还是伤口撒盐,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抬头看向孔昭易故作关心地说道:“十一叔,找到伱的了没?我好像没在这上面看到你的……”

“不用了……”

孔昭易抬起头,微微一笑,正想要找个借口搪塞过去,毕竟他可不想打击孔宪垣稚嫩的心灵,这种少年人年纪小变数大,要是受了刺激,道心崩溃只是小事,孔昭易就怕他一下子想不开,那他孔昭易就罪过大了……

只是没等孔昭易说完,孔宪垣就满面笑容地说道:“十一叔……我来帮你找一下”

孔昭易来不及阻止,就看见孔宪垣趴到团案上认真找了起来,只是当他看到团案内圈那个熟悉的座位号时就呆住了,不喊也不闹,只是闷着气在那里不动,双眼失去了神采。

孔昭易没有说话,只是拉着孔宪垣继续榜其他三名族人寻找座位号,一番搜寻,结果不错,三人都进了副榜,得知五人皆名列榜单后孔昭烨就赶紧带着几人回到了米铺,因为明天将举行第二场招覆的考试,孔宪垣几个名列副榜的人显得有几分着急。

休息了一日,到了二月初十日开始县试第二场招覆,亦名初覆。

当初从各乡各村来赴青浦县县试的一千余考生,在昨日出案后已是散去了大半,各自踏上了归程。到了这一场时,赴考考生只剩下三百五十人,与第一场考棚前爆满的场面,不可同日而语。

一场淘汰近三分之二,真是可怕的淘汰率。而整场县试是一千取五十。进了考场位置也调整了,孔昭易等五十名团案的士子,被安排在公堂前考试,直接处于知县刘郇膏,县学教官的眼皮子底下。

不过,即便孔昭易是坐在第一排,他也仍旧继续四平八稳地答题,第一个交卷……

本次县试,主考官刘郇膏选择考五场,其中第二场考试内容为八股文,默写《圣谕广训》百字左右;第三场考试内容是八股文以及经文、一首五言六韵诗,律赋一篇,默写《圣谕广训》开头两句;第四场以及第五场一日连考,考试内容是诗歌、经文、时文。

待到考完第三场放榜之后,孔昭易的名次依旧在团案内圈首位,而二十名的名次也十分稳定,内圈诸人也是牢牢不动,外圈名次也只变动了三位,孔宪垣四人无一上榜。

待二月十四日考完最后一场,就不会再发案,主考官批阅完所有试卷,便开始拆弥封,给考生排名,而这个过程一般会花费三天时间。

一转眼便到了二月十七日,正是县试结果放榜的日子,这一大早,县衙门前的布告栏前便挤满了人,简直是万人空巷。

一众考生都在焦灼等待中煎熬着,这次参加青浦县县试的考生一千名,最终能过关的只有五十人,录取率只有不到5%,竞争异常残酷。

所以虽然在场的绝大多数考生都清楚自己就根本无缘榜单,但是仍旧留了下来,凑在县衙门口等待放榜,即便是之前那些出圈的考生,因为即便他们的名字不在榜单上,但是亲眼目睹了放榜盛况,这将不断激励他们在科举一路上继续努力。

上午巳时,照例是三声鼓点,在鼓乐手吹吹打打的喜庆乐声中,两名衙役抬着一张大红纸走了出来。

“全部退后三步,不得拥挤!”两名带刀的衙役把布告栏前清空出位置,而负责贴榜的另外两名衙役迅速地把榜单贴上墙,然后四人把守住两边,免得拥挤的人群把榜单给撕坏了。

县试的最终结果不再用团案,而是从右至左排列的方式,称为长案,一共录取五十人,这些人都获得参加四月份的府试的资格。

“案首是孔昭易!”

红榜一贴上墙,立即就有有眼尖的大叫起来。

“县试案首……孔昭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