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欢度中秋(2 / 2)

孔昭煊却在一旁嬉笑着回答道:“我知道!我知道!是朱家女……”

孟氏比较爽快,她瞪了一眼孔昭煊让他闭嘴,直接说道:

“是诸巷朱家的庶女,人姑娘和家人来店里买布,你六哥就看上人家了,念念不忘……前段时间我就是一直在忙这个,和朱家谈好了,下了聘书,明年端午后两人就成婚……”

孔昭易听完,笑着说道,“好好好……六哥得遇佳人,喜结良缘真令人高兴!!”

孟氏闻言,眼光一转看向了孔昭易,满是关怀地说道:“十一,你也老大不小了……要不……”

“不……不……不……不了,婶婶……我志在功名,当以读书为重……成婚,还是过些年再说吧……”

孔昭易闻言,吓得连连摇头,连忙向孟氏婉拒道。

孔广楷打了个圆场:“嗯……确实不急……如今小十一还小,还是要把心思放在读书上……至于婚事,还是等他取得功名后再谈为好……”

“唉……上进上进,一个个的都把心丢进钱眼、书堆里了……哪里还记得什么家……四处乱跑就算了,居然还想着去上海……”

孟氏闻言,刮了孔广楷一眼,有些幽怨地说道。

孔广楷瞪了一眼妻子,当面说什么上进,这不是指桑骂槐吗?他想说些什么却被妻子一个瞪眼噎回了嗓子眼

“婶婶言之有理,上海绝不是什么好去处!朝廷大军和长毛逆匪一直在上海激战,一旁还有居心裹测的洋鬼子,若是一个不小心……”

一旁的孔昭易秉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笑着点点头说道。

孟氏点点头,满是怨气地地说道:“何止上海县,太仓州不也一样,我平日里就不爱让你七伯过江,就怕他出事!”

孔广楷终于憋不住了,他轻拍了一下桌面说道:“我是行商之人,不出门怎么行?我早就说过,长毛贼都被朝廷大军堵在了北边,除了上海县县城外,松江府和太仓州还是非常安宁的,让你不要担心,你就是不听!”

“七伯……婶婶担心是有原因的,虽然长毛被围困在北边和上海县城里,但是难保路上还有流匪,随便遇到一伙人搞不好就会吃亏,小心点没错!”

眼看两人就要吵起来,孔昭易连忙站起身来打了个圆场。

接着,孔昭易又对孟氏说道,“婶婶,兄长主持家业很不容易,肯定有一些必要的交际走动,你担心是对的,但现在松江府和太仓州还是是太平地,商队人多势众,有好手护持着,您不必太过忧心!”

孔昭易这么一劝,孔广楷和孟氏都点头称是,紧接着又对比了一下自家儿子和懂事的孔昭易,找了个由头将孔昭辉和孔昭煊两兄弟训斥了一番。

交流了一番后,孔广楷作为东道主安排了一桌菜招待孔广楷。等到下午,孔昭易一边和孔昭辉、孔昭煊聊天,一边在他们的带领下斗蟋蟀,玩闹了一个下午。

等到华灯初上,一行人便结伴向着西府后的园子而去。

孔宅很大,前府住人,后园祭祀,但是由于其家庙一体的特殊结构,导致即便是前府中可居住的地方也并不多。

而中秋大宴这一汇集了整个家族成员的盛大庆典自然动静不小,因此便将活动地点放在了孔宅广阔的园庭之中。

只是由于东府和西府后方的建筑过于肃穆,是孔庙的重要组成,因此,宴席便安排在了西府后的园子中,这里也成了孔宅巨大宴会的固定举办地。

等孔昭易一行人到了园子,便发现四处树上与长杆上都树立着彩灯,彩光照耀下,整个园子亮如白昼。

小孩子们在挑着用竹纸扎成的兔子灯、桃灯或正方形的灯,在彩灯下跑来跑去,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按着管家的引路,孔昭易等人分别以次入座。辈分越高,坐得越近前台,主支分明,男女有别。孔昭易作为“昭”字辈旁支和孔昭辉、孔昭煊坐在了一桌。

吵吵闹闹了快半个时辰左右,月上枝头之时,所有人都入座了,桌上玩闹的蟋蟀盒也收了起来,一样样菜端上了桌。

高台上摆放着三张供桌,供桌上摆着香炉,供奉月饼、各式水果。随着高台上的执事、赞礼就位,整个园子便瞬间安静了下来。

斋月宫开始了。

由大房主母担任主祭,她从席位上离开,来到奠席前,跪于席上,祭月,上香、祭酒、读祝、焚祝文及月光纸,最后拜月。参祭者按照长幼之序依次到奠席前跪下、上香、祈愿、拜月,妇女先拜,儿童再拜。

拜月结束后,祭月供桌被迅速撤下,换上了另外三张供桌,其上摆着三牢、芋艿、毛豆与其他供品。大房家主与青浦孔氏族长孔昭烨走上台,带领着孔氏众人祭祖……

孔昭易困饿交加坐在席位上,看着前台,等待着开席的信号,一桌的青年也都精神萎靡地坐着,眼巴巴地盯着前方。

随着讯息的传来,所有人顿时满血复活,干饭,宴席又恢复了活力。

吃饱喝足后,人又充满了活力,开始坐在原处一边赏月一边聊天。

充满活力的青年不像他们的父辈坐得住,宴席一结束就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来,跑到空地放天灯。

天灯,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

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趁着主人家赏月的功夫,满桌的狼藉也由仆人迅速收拾好了,端上了瓜果茶水,还有分好的月饼,还有毛豆、芋艿。

其中,除了月饼,毛豆荚和芋艿是最受众人欢迎的点心。不论是自愿与否,每个孩子都长辈慈眉善目的神情下开心的吃了起来。

“毛豆酥,芋艿糯,真好吃!”

孔昭易一边剥着毛豆,一边着赏月,好不惬意。

孔昭易看着嬉戏打闹的孩童,看着宴饮欢畅的长辈,看着漫步闲谈的妇人,看着天空之中的那轮明月,他仿佛看见了曾经的自己,一滴泪水从眼角滴落……

开始的中秋是躺在庭院之中,吃着月饼与蜜柚,看着玉盘圆月,听着那古老的神话。

而后的中秋是坐在电视机前,吃着月饼与零食,闲聊着,听歌赏舞。

后来的中秋是坐在狭小的窗前,吃着月饼,抬首不见天……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