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道法讲究自然(1 / 2)

次日早晨,阳光明媚。

乔枫带着茫然的神情醒来,直到读完《每日导读》,坐在窗前酝酿片刻,他走出了厢房。

清虚竹依旧坐在院中石椅上发呆。

见乔枫出来,她道:“睡醒了?坐下吃饭吧。”

石桌上,摆好了清茶、白馍以及炒青菜,在微寒的清晨里,热气蒸腾。

乔枫微微瞪大眼睛。

他还没有做饭,难道失忆变严重了?

不对,他今天真的只是起床、读日记,别的什么都没做。

乔枫狐疑地看向清虚竹。

总不能是师父她老人家做的饭吧?

“我做的。”

还真是她做的......

清虚竹慵懒道:“吃完饭去前殿候客。你今天不用除虫了。”

“为什么?”

“上午会有香客来。”

以往,长生观的规矩是上午不接客。

中州、昌平郡、清风县的黄泥镇紧邻黄泥山,长生观就建在黄泥山上。

“师父您不去么?我留下除虫就可以。”

“不用了。”

“可是师父......”

乔枫还想争辩,清虚竹已经扭过头,结束话题。

......

到前殿的第一件事是向三清请安,简单打扫一遍,打开道观大门,然后坐在蒲团上等候香客。

这是乔枫第一次接待香客,多少有点紧张。

山下的村民他只远远见过。

如日记中所写,他记事起便一直呆在山上,从未下山;对于山外的世界也都是从师父口中听来的。

和自己不同,师父她老人家年轻时常游历名山大川,拜访诸侯圣皇,见识不可谓不广。

小时候清虚竹总会跟他讲一些江湖故事,如山中妖魔鬼怪吃人不吐骨头,江湖杀手杀人于无形,还有人间大能抬手掷山等等,令人心驰神往的场面数不胜数。

不过,按照清虚竹的理念,江湖水太深,乔枫把握不住,千万不要期望着下山,否则,连自己哪天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这句话自幼便扎根乔枫心灵。

“师父常说,道士的本职是降妖除魔。可那是像师父这样的道士,我不一样,每天除除害虫就很不错了,哪敢下山。”

“除非我有师父那样的实力!”

想到这里,乔枫的目光更坚定了几分,等待香客的空闲之余,盘膝打坐。

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可以下山降妖除魔!

日上三竿,长生观迎来了今天的第一位香客。

乔枫坐正身子,顺便低头看看自己今天穿的道袍是否得体。有点紧张。

来人是名普通老农,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痕迹,生活的沉重压弯了他的脊背。

师父提过,这类香客家里没多少钱,到道观上香多以粮食作为钱财,他们道士要善待这种百姓,尽量压低香烛价格。

有时候乔枫会好奇,家里不富裕还来道观花钱,图什么?

清虚竹给他的回答是——图个心安。

上香、祈福,是老百姓寄托于神佛,心灵的慰藉。

这种常被人们称作信仰,道观作为仙家在凡间的代表,在这里祈福,往往让人觉得比其他地方要灵验。

还有一种,是请道士下山捉鬼。这种就得花大价钱了,毕竟关乎性命。

“老先生,换几支香?”

“六支。”

上香也有讲究,三支多指庇佑一代人,六支是两代,九支则是三代。

乔枫为老先生递来六支香,借着香炉中残留卷香的星火点燃,虔诚祈福后,便插入香炉中。

虽然是第一次,紧张,但看着老农似乎写满故事的脸庞,乔枫出奇地平静与沉默,静静陪在他身旁,看他久久跪在地上喃喃出声,最后起身。

“小道士,我带了糙米,六支香值多少斤?”

“按三支香算就可,一斤。”

“可我要了六支香......”

“心诚则灵,老人家您的心愿会达成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