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梦魇(1 / 2)

2000多年前,在那个教廷还没有建立,巨龙还在翱翔的日子里,梦魇大可汗率领龙骑士横推这片大地,初步确立的现在的人类世界的版图,并将所有非人的异族赶去了南方。

梦魇大可汗并非没有留下名字,他的名字也不是忌讳。恰恰相反,由于他过于耀眼的功绩,再加上这些功绩所演绎出来的无数传说,众所周知的大可汗真名就有二十余个,以至于后人根本无法分辨,只能用“梦魇大可汗”这个称号来指代他。

作为人类之王,为什么会被叫做“可汗”?这是一个历史问题。

梦魇大可汗一生毁誉参半,他所建立的帝国在他死后仅仅存在了3年,但他的各种功绩与罪行一直以各种传说和演义被世人所周知。圣城建立后,由于大可汗生前的暴政与屠戮,教廷将他列入“罪人”之一,称为“梦魇”。

从此以后一千年的时光里,梦魇成为了他的名字,他则成为了诸国统治者的反面教材,没有人再记得他的其他头衔。直到帝国建立后,作为第二个统一了人类世界的国家,帝国出于政治考虑,对这个首位统一人类世界的梦魇进行了深入的考据。

结果显而易见,他是暴君,也是雄主;是罪人,也是圣贤。虽然得以平反,但由于他的其他褒义称号早就消失再历史中了,人们不得不翻阅异族记载的历史,采用提兹卡人对其的称呼——大可汗——来重新称呼这位历史上的巨人。后来人们将两个称呼合二为一,称其为“梦魇大可汗”。

在这一系列事件中,帝国收获了两个回报。一是初代皇帝以大可汗的后人自居,借其传说再度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二是帝国明白了应该以什么方式对付提兹卡人——因为人们在翻阅提兹卡的历史时惊奇的发现,对于这位将它们驱逐到荒原的大可汗,提兹卡人居然保有十分的敬畏与尊重。

……

能容纳两支满编军团,拥有完备的围墙和壕沟,是这支2000人的队伍花费一个晚上时间修筑的大营,法术的力量使他们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修筑如此庞大的建筑。

这里的河道宽度不到两百米,水流平缓,正适合架浮桥。河畔大营修筑在此,一方面为了获取水源,另一方面也为了保障之后的浮桥、徒涉场的安全。

营墙由挖壕沟时掘出的土方垒成,比人略高。墙后有半米高的台阶,可以站人,而在干河床之上,有巴德带人连夜挖出上千陷马洞。。

陷马洞和田鼠洞差不多大,有马胫骨深。木桩砸进去、拔出来就造好一个。效果十分阴损,飞奔中的半马人一旦踏进去,轻则折蹄,重则断腿。

按照原计划,河畔大营修筑完毕后,诺亚与伊芙琳在依靠飞行能力趁着夜色越过乌拉诺河,支援对雷霆可汗的行动。

“之后没办法通信,你们速战速决。“梅伊丝叮嘱。

提兹卡人中并非没有施法者,这些人通常被称为“萨满”或“巫觐”。虽然在人类眼中,它们的法术是如此“不合理”,但干扰短途的法术通讯还是轻轻松松,至于信使苍鹭,提兹卡人的弓箭手是不会给机会的,还有泄露军机的风险。

诺亚把自己的位置临时托付给了丘奇尔,丘奇尔不得不感叹。

“你这个甩手掌柜当的可以。“

经管守军各司其职,严阵以待,但对手也并非有勇无谋的野蛮人。

军营北靠大河,考量地形的话,应当从东侧和西侧发动进攻。

河岸沿线地势起伏不平,防守方的视界被限制。而且裸露的河床就是一条天然道路,稍微涉水便可直达军营后方——整个大营唯一没有营墙的方向。

换位思考,如果由丘奇尔指挥,他会佯攻南墙,主攻东墙和西墙。但出乎意料,提兹卡人既不佯攻、也不分兵、更不从东西侧夹击,反盯住南墙猛打。甚至连试探性进攻也没有,只对准几个点拼命撕咬。

营地南面是绵延的下坡路,守军视野开阔,没有死角,是一座天然的靶场。敌人从此进攻,拥有施法能力和远程武器的帝国士兵们求之不得。可提兹卡人偏就从面杀过来。

钟声响起,这是约定的信号。负责防守南墙的巴德立刻察觉异样。

风!

风太大了!

整体而言,提兹卡荒原的春夏刮南风,风从海洋吹向内陆,带来降水和潮气。但现在这风也太大了,已经堪比夏季的台风了。

大头兵卡尔抓起一把火药,火球术可以溅射,是对群的最优解,火系法术对魔力的消耗极其恐怖,于是人们想出来利用火药代替魔力的法子。不仅可以降低了能耗,还减少了符文数量,毕竟以前需要元素符文转换魔力,现在火元素就在手边。

可释放后火焰却被南风倒卷,不仅飞不出多远,还差点将人烧伤。飞矢术好一些,但在风中细小的石子很不稳定,士兵射出后根本不知道打到了那里。唯有枪械还值得信赖,但硝烟被吹向人脸,呛得人喉咙肿痛、双目灼辣,并且严重阻碍了视野。

虽然有陷马洞和拒马的存在,半马人不敢过于靠近,就在距离营墙五十米的位置放箭。顺风放箭,箭头淬毒,又准又狠。

守军射手被硬弓重箭压制,而提兹卡人囊土而来,迅速将几处壕沟填平。越过壕沟的蜥蜴人往上爬,手持刃戟的士兵朝下捅,下面的敌人也用长矛还击。攻守双方第一次近距离搏杀,呐喊、嘶吼和惨叫不绝于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