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陈情利害96(1 / 2)

让武官进内阁?

此言论一出,顿时就引起了一众文官的强烈不满。

只是碍于汤和信国公的超然地位及其在军中的威望,才隐忍不发,若是换做旁人,恐怕早就有人跳出来大骂有辱斯文,滑天下之大稽了。

这也难怪,毕竟在那些文官们看来,内阁于之前的中书省一样,是大明的最高行政机构,理当由具备深厚文化素养和卓越政治才能的文官来担任。

当然即便如此,在这样的场合之下,就算心里再怎么气愤不满,也是没资格发表意见的。

于是众人的目光便全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了曾经的文官之首,如今只是在东宫挂了个虚衔的李善长的身上。

而李善长自己也很清楚,这个时候,除了自己,恐怕也没人敢站出来了,于是便索性硬着头皮轻咳了一声,迈步出班道:“启奏上位,老臣以为信国公方才所言有所不妥,还望上位三思。”

“此话怎讲?”

面对朱元璋的追问,李善长只是略加思考便开口说道:“回上位,老臣愚见,尽管武官进入内阁的确可以发挥其在军事策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素养。甚至如果能够将武官的智慧和经验引入内阁,或许还能够为咱大明的治理带来新的活力和角度。但俗话说的好,凡事有利亦有弊。在这件事上也是一样,而且是弊大于利,故而老臣才斗胆恳请上位三思。”

“哦?那你倒是给咱仔细说说,这武官入阁到底有何弊端?”

“禀上位,老臣以为武官入阁大弊有五:其一,影响、破坏文官体系:一旦准许武官进入内阁,文官体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便会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甚至于彻底被破坏。内阁作为中央官僚机构,其成员理应由更熟悉政务、礼制的翰林官员担任,而这些能力恰恰是武官们通常缺最缺乏的。其二,加剧党争:一旦准许武官进入内阁,可能会加剧党争和派系斗争。按照太子殿下的构想,内阁成员理当由上位亲自选拔,他们的任命往往与上位的信任和政治需要密切相关。而武官的加入则很有可能会打破这种平衡,导致内阁成员之间的争斗和冲突,进而影响到朝堂政治稳定,乃至整个大明的治理。其三,损害军队形象:古往今来,军队都是守卫边疆开疆扩土的重要力量,军人亦通常被视为忠诚、勇敢和专业的象征。而一旦准许武官加入内阁,可能会被世人视作军队干预政治,破坏军队的形象和声誉,进而影响到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其四,降低行政效率:内阁作为中央官僚机构,其成员需要具备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地处理政务和制定政策。尽管武官的加入可能会增加内阁成员的多样性,但同时也会增加内阁成员的复杂性,进而导致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效率降低。其五,可能引发外戚干政:武官进入内阁可能会引发外戚干政的问题。自东汉以来,外戚干政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外戚通过控制内阁来影响皇帝的决策和政策。而一旦准许武官的加入内阁,便很有可能会为外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渠道来干预政治,进而影响到我大明的稳定和发展。”

此话一出,众大臣纷纷附议,就连同为淮西勋贵的张龙和李文忠也都毫不避讳地出班表示赞同。

而朱元璋却依旧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再次转头看向了太朱标,“标儿,你怎么看?”

“回父皇,儿臣也赞同李相国所言,武官入内阁的确是弊大于利,还望父皇三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