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问题的根源76(1 / 2)

“哼!岂有此理,好你个朱桓,真是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地打着皇家的旗号欺压百姓,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啊!”

若非亲眼所见,朱元璋简直不敢相信,那个曾经跟自己出生入死的义兄之子,竟然会干出如此天怒人怨的荒唐事来。

狠狠地痛骂了那朱桓一顿之后,朱元璋的脸色这才稍微缓和了下来,“那个姓吴的呢?”

“皇爷爷放心,为了防止那朱县令杀人灭口,孙儿已经吩咐毛指挥使派人将其秘密押送京师了。不过孙儿越查越是好奇,这位朱县令到底有何倚仗,为何会如此目无法纪,无法无天啊?”

不想朱元璋听了却不由得叹了口气,“说起这个朱桓,就不得不提到那场平江之战了。”

说到这,朱元璋竟微微有些出神,似乎整个人又再一次回到了那场惊天动地,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上了。

“当时我们已经围攻了整整八个月,而那张士诚也在经历了两次突围失败,损兵折将之后陷入了彻底的疯狂,亲自率余兵残勇与我军展开了巷战,只不过当时的张士诚军早已是强弩之末,自然不是我军的对手,可就在胜利在望之际,敌阵之中却突然射出了两支冷箭,好在咱的亲卫队队长郭俊反应够快,舍命替咱当下了那两支致命的冷箭。战后为了表彰他的英勇,才将他的儿子认作了义侄,赐名朱桓。没想到,这才过了几年啊,此子竟然……唉!”

朱元璋说着说着,竟不免有些伤感起来,“雄英啊,自打皇爷爷坐上那把龙椅之后,本以为自己已然贵为天子,理当大权在握才是,可是咱却越来越发现,那些原本对咱言听计从的将领和官员竟然都跟咱明里暗里耍起了心机。你说皇爷爷这个皇帝,当得是不是很失败呀?”

然而朱雄英却并没有立刻开口,而是歪着头认真思索了好半晌,才开口说道:“皇爷爷,这件事在孙儿看来,倒也没那么复杂。”

“哦?是吗,说说看!”

“在大明建立之前,您和您手下的那些将领和官员所代表的都是百姓的意愿,而且还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所以您在作任何决定,亦或是指挥作战之时都能做到如臂使指,即便在个别意见和理念上存在分歧,也会因为共同的立场,目标和利益相互弥合、妥协甚至是退让。然而随着大明的建立,原本那些跟随您打天下的将领和官员就不可避免地完成了阶级的跨越,从平头百姓,转变成了地主,贵族,官僚这些天然的对立阶级去了。”

“阶级的跨越么?”朱元璋一脸凝重地捋着胡子,反复思考着朱雄英的话,似懂非懂沉吟起来。

“没错,正所谓阶级决定立场,也正因如此,那些已经从平头百姓转变成新地主,新贵族,以及新官僚的将领和官员们便很少会继续站在平头百姓的立场上考虑和解决问题了,取而代之的则是符合自身阶级的利益,而皇爷爷您所制定的政令和规定,却处处都在为百姓着想,这样一来就势必会触动,甚至于损害其他阶级的利益,必然会遭到既得利益者们的阻挠和掣肘。”

“也就是说,这一切的根源,全都是这个所谓的‘阶级’的存在,对吧?”朱元璋眯缝着眼睛问道。

“没错,当然这也只是孙儿个人的一点看法而已。”

“既如此,那只要将这所谓的‘阶级’彻底消除,那一切的矛盾岂不就全都迎刃而解了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