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 高达?!93(1 / 2)

机甲的最大优势就是复杂重载作业效率高,而且基本上越大效率越高,因此很自然地体感时代公司就想要将机甲变大。

“现在我们已经在研制几种体型的机甲,大概可以分为10米、20米、30米、50米和100米,而超过50米的机甲就有做不出来的可能。”

“是结构强度难以满足要求么?”邵康对太明珠问道。

“可以啊,邵老板还知道这个了?”太明珠调侃道。

“我一直在学习好不好?而且结构强度你们不是在天天说着么?”邵康忿忿道。

“结构强度的确是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虽然有不少材料可以横跨几百米,但那样形变已经很明显了,然后再考虑到机甲需要进行重载作业,而巨型机甲作业载荷更是夸张,所以当尺寸超过50米后,就有很大风险让机甲肢体,尤其手臂结构被破坏。”

“那其他限制因素呢?”

“机甲自重。重量随体型尺寸三次方增长,但脚掌面积只是二次增长,为了防止脚掌压强过大压坏地面,脚掌面积也得三次增加,这样会把机甲双腿撑开,姿势很难看,而且当撑到一定程度后机甲就没法移动了,所以估计机甲做个几十米就到极限了。”

“那就以50米机甲为例,它的载荷能达到多少呢?”邵康问道。

“一两千吨吧,机甲增大后所受限制会越来多,所以载荷不能完全实现三次方增长。”

“才一两千多吨啊,这连目前最大的吊车都不去呢。”邵康吐槽道。

“这两者不是同一概念的,机甲可以拿着一两千吨的东西做复杂作业,但吊车只能简单起吊。”

“好吧。”

而太明珠又补充道,“不过我们倒是在考虑换种思路做巨型机甲,那就是像巨构公司那些大型机械一样,考虑用气囊来为机甲提供动力和支撑力。”

“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啊,气囊理论上拥有无限载重,这样是不是可以将机甲无限增大了?”邵康问道。

但叶蒙却摇摇头,“这种方案其实收益不大的。”

“为啥啊?”

“因为材料强度限制,没法在机甲手臂上设置滑轮和缆绳,然后由气囊拉着手臂运动。”

“那直接将气囊设置在手臂四周上方,比较均匀地拉着机甲手臂运动可以么?”太明珠问道。

“理论上可以,但收益不大。这样机甲手臂就不能伸到货物下方太多,不然缆绳就进不去了,而用轮滑牵引的话,机甲手臂本身强度又不够。所以我建议这种方案就没必要试了,以后进行载荷达到几千吨几万吨的作业,直接由气囊起重机按照传统方式来完成就行了。”

“好吧,那可惜了。”太明珠叹道,“不过少了个研发任务我们也轻松些,毕竟刚才还加了个飞行机甲研发任务。”

“哈哈,我们的超人明珠总监也会感觉力不从心了是吧?”邵康笑道。

太明珠摆摆手说,“我才不是什么超人,反正事情太多了就让别人完成,现在咱们员工数也不少了,还都是从各处挖来的精英。”

叶蒙笑了笑,“这样也好,不过接下来要说的事最好由你亲自把关。”

“啥?还有新任务?”太明珠惊讶道。

“这不很正常吗?每介绍完一个话题,就得说说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哎!好吧,叶大才子你又有啥新点子?”太明珠无语了。

“接下来需要研究仿人结构的机甲。”

仿人结构?

现在机甲不就是仿人结构么?

大家很疑惑。只听叶蒙接着说,

“大家可能觉得机甲已经是仿人结构了,但其实还不够仿人,因为机甲的躯干是没法弯曲的,大家驾驶过机甲的话应该会感觉到执行俯身动作其实不太方便,腰不能弯下去,只能靠髋关节转动下俯身体,不是很方便。”

太明珠说道,

“你说的这个其实我们在研制远程机器人时就有关注过,如果将机器人做成能弯腰的结构,虽然对操作者执行动作方便了些,但躯干内部各种组件都需要跟随躯干转动,这样设计难度增大了不少,而操作者只要过一段时间其实就能习惯不弯腰下俯了,并且通过体感仪操纵机器人也不累,所以我们就暂时没有考虑这方面的改进。”

“那现在其实可以考虑一下了,包括机器人在内。如果机器人能弯腰,那就利用到腰部转动力量,可以增强不少机动性。并且最好让腰部不仅能俯仰,还能滚转或扭转,至于偏转,如果不好做可以暂时不做。”

“还要能滚转?”太明珠叹道,“这样难度会增大很多,但是增加的机动性却没这么多吧?”

“我不好准确评估,但应该能增加不少,你们可以先仿真一下。”

“好吧。那这种能转动的躯干你认为分为几个关节合适?这个有个大概估计么?”

“数量应该不少,大致像人类脊柱那样分为好多节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