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 风电机和蓄能池56(1 / 2)

叶蒙说得这段话在道理上没多大问题,但在场基本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专家,被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教训,不少人都是不服气的。

但叶蒙就做好准备,今天要是继续有人像刚才那样找茬,而行舟也招架不住的话,他也不会客气,反正他不用担心得罪哪个专家,而且他很确定,在会后将有很有很多专家主动来合作。

“行舟你继续。”

听到叶蒙的话后,裴行舟继续介绍,“现在基于上述能源架结构论证其防火性和结构稳定性。”

然后裴行舟将一堆公式和仿真结果展示出来,并予以说明。这方面是巨构公司的强项,所以哪怕这些专业内容其他领域的专家未必听得懂,他们也不太怀疑其合理性。

这两点证毕后,裴行舟开始介绍能源架所搭载的东西,

“挂载缆绳上挂载的风电机和蓄能站是高空能源装置的核心设备,这里先介绍风电机。”

裴行舟打开一页新ppt,然后其他专家就发出一阵惊奇。

ppt上显示的是两个挂在缆绳上的风电机,其外貌结构和普通风电机都没有多少区别,但两个风电机分别位于缆绳两侧,朝向相反。

“如图所示,缆绳上挂载的风电机都是成对出现,背靠背分布。这种对称分布置可以形成一个天平,防止缆绳向某一边弯曲。”

“那这样会不会太重呢?一根缆绳从上到下要挂载多少组风电机?”一个专家问道。

裴行舟解释道,

“重量都是按材料强度配置的,而初期的高空能源站是这样设计的:气囊架高一千米,缆绳也大概长一千米,从上到下配置五组风电机,每台风电机都是当前全球最大型号,叶片直径80米,旋转直径160米,相邻风电机间距200米。”

“由于材料都是抗拉不抗压的,而且我们的缆绳有十米直径,虽是空心的,但也有两米厚,单根缆绳从下到上挂载十个最大风电机也是完全足够的。”

裴行舟解释完后,马上就有人问道,“请问这样一个能源站占地面积多大,总共能布置多少风电机?”

“初期能源站占地一平方公里,相邻缆绳间距也是两百米,挂载风电机和蓄能站的缆绳数量比大概为1比1,这样缆绳上能挂载的风电机总数大概是90台,另外顶层气囊架的上层架子上还能挂载10台左右的风电机,所以总数是一百台左右。”裴行舟答道。

提问的专家吃了一惊,按一个风电机10MW的额定功率来算,这种能源站的装机容量就是1000MW,这已经是一个大型火电站的水平了!

并且有三峡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的二十分之一!

当然实际发电量肯定没这么大,但这只是初级能源站,到后期能升到几千米高空的能源站发电能力又会有多强?

只要占地面积再增大一些,发电能力达到三峡电站的水平也不是不可能。而且这种高空能源站可以到处建造,试想一下全国各地布满三峡电站是怎样的情景?

哪怕裴行舟还没开始介绍高空能源站发电功率,包括提问的专家在内的很多电力行业专家已经震惊无语了。

当然现在就震惊还有点儿早,至少要验证高空能源站的可行性再说,于是这个专家问道,

“你之前说缆绳在遇到大风时是可能倾斜的,那风电机也会跟着倾斜吗?”

风电机叶片一般是在垂直平面内转动,如果缆绳倾斜而叶片没跟着倾斜,那叶片就可能撞到缆绳。所以这个专家才会有此疑问。

“是的。”裴行舟点点头。

“那是怎样保证风电机也跟着倾斜的?不会是只依靠机舱倾斜来带动倾斜吧?”

机舱大致就是风电机除了叶片以外的部分,相对叶片而言,体积比较小,当缆绳倾斜时,仅凭机舱倾斜是不太可能带动所有叶片都倾斜过来的。

“请看图,”裴行舟打开一个风电机整体结构图,说道,“风电机机舱上下各自连接了一根长80米的硬质管,套在缆绳上,这个硬质管相对两个风电机叶片旋转面永远平行,所以叶片不会碰到缆绳的。”

专家又问道,“那还有另外一个问题,现在的风电机结构没有考虑到倾斜这种情况,没法直接用于高空发电的。”

裴行舟说道,“那我们再改进风电机就行,这里主要改进的地方是给风电机转轴两端加上轴承,这在技术上实现难度并不是很大。”

这个专家点点头,他本身就是风电领域的,对此并没有多少怀疑。

然后又有专家问道,“这个风电机顺着缆绳上下移动的动力装置需要有多大?一个风电机有好几百吨,带得动吗?”

裴行舟摇摇头,“不是这么算的。缆绳挂载的只有风电机叶片和机舱,不包含发电塔和基座,所以总重只有一百多吨。而且风电机移动动力不是由自己提供,而是缆绳上搭载的气囊提供,只要气囊够多,不管多重的风电机都能吊起来。”

哦,也对,提问的专家才想起来还有气囊啊!

这已经是第N个忘记气囊的专家了。

到这里风电机的主要内容已经介绍完毕,由于高空风电机采用的设备和地面风电机没太大区别,只有少数地方需要做修改,所以专家们就没再就此继续提问。

于是裴行舟开始介绍高空蓄能装置。他将单根缆绳上的高空蓄能装置效果图展示出来,一共两张图。

一张是在长达一千米的缆绳上,挂了是个柱体,每隔一百米一个,总体上有点儿类似糖葫芦串。另一张是只有顶部挂了两个柱体,柱体形态总体类似第一张图柱体,但体积更大一些,形状也有点儿区别。

“这两张图分别代表两种方案,第一种技术实现难度低一些,但储能总量也低,后一种难度高,储能总量也高。接下来就分别介绍下。”

“等一下,”此时又有专家问道,“这两种方案都是抽水蓄能吧?有考虑过重力蓄能吗?”

本来抽水蓄能也是利用水的重力势能蓄能,也属于重力蓄能,但在业内一般认为固体重力蓄能才叫重力蓄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