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表锅我出来喽28(1 / 2)

飞艇安全标准会议。

叶蒙和邵康坐在会议圆桌座位上,看着正陆续入座的各领域专家,邵康小声说道,

“看来你的话挺好使啊,之前会上说请各领域专家来共同商讨飞艇安全标准制定,结果zf就组织了这么个会议。等标准制定下来,那方案就差不多可以实施了吧。”

而叶蒙却懒洋洋说道,“这次会议其实就是走个流程,讨论不出多少实质性内容来。”

邵康吃了一惊,“为啥?”

叶蒙解释道,“交通工具的安全标准最核心的一个指标就是事故率,而飞艇这种载具,只要能真地做到无人操控、走只走航线专区,那事故率必然远低于所有交通工具,哪怕飞艇是氢气的。所以这里的关键不在于这个标准的确定,而在于无人操控和航线专区,尤其是后者的划分。”

“那为啥当初你要提议来这个会?”

“那不然呢?”叶蒙反问道,“难不成当时我直接说,你们都听好了,我宣布个数,这个数以后就是飞艇安全标准了?”

“呦呵,”邵康忍不住笑道,“你小子还会玩幽默。”

后来的会议也确实证明了叶蒙的观点,其余领域的专家对巨型飞艇这种东西很陌生,没法直接提出建议,所以只是说说自己所在领域的安全标准是怎么制定的,供飞艇领域参考。

叶蒙作为飞艇方案发起人,自然也要发言,他按照邵康教的对各领域专家提的宝贵建议表示感谢以及会认真参考分析,然后就将前面和邵康说的观点再表达一遍,也就是飞艇只要真的能做到无人操控和在航线专区内航行,那事故率就能远低于任何交通领域。

然后叶蒙就结束了发言。这次他学聪明了,不该多说的别说。

不过在别人眼里,他的意思也很清楚了,而飞艇方案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关键在于航线专区的划定,但这很有难度。

一时间会场就有点儿沉默,然后是主持会议的刘局长打破沉默,

“叶总监说的有道理,只要能真正做到无人操控与在航线专区内航行,那事故率就会很低。关于无人操控这点,等以后体感仪和远程机器人成本降下来,要大规模配置给飞艇还是不难的。关键就在于这个航线专区的划定。”

他顿了顿,接着说,“目前看来,我们初期最可能的飞艇航线就是东部沿海航线——滇桂航线专区——缅国或老国及t国航线——更西部国际航线。现在的麻烦在于,从滇省出去这段航线专区的划定,这有两条路线选择,但各有各的难度,咱这里也不用忌讳什么,就事论事谈谈就行。”

老国和t国与我国关系不错,而飞艇航线对它们的发展也很有利,按理来说应该会很配合,但是这两国家人口密度都不算低,想要开辟出一条航线专区并不容易。

缅国的面积较大,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而且有很多原始森林,从技术角度来说,在其原始森林上方划出一条航线专区是比较容易的。但这个国家内部局势复杂,所以想要实现这点也很难。

“请问一下,如果飞艇在对方原始森林内部坠毁引起大火怎么办?”一位船舶领域专家问道。

这种问题自然得由叶蒙来解答。他说道,“常备一两艘灭火飞艇在上方续航就行。飞艇可以一次性装两万多吨水,这比全国所有消防队的消防车载水量还大,往火灾区域放一次水就灭了,不行就放两次。”

“哈哈哈。”众人被叶蒙的描述逗笑了。

刘局点点头,“看来灭火不是太大问题,那还有什么问题么?”

刚才提问的专家摇摇头。

“好,那我们继续。”刘局接着说道,“如果实在不行,那航线就得继续绕远,比如从琼州南下,在从t国克拉地峡传过去。”

克拉地峡是t国半岛上的最窄处,东临南海,西临印度洋,只有五十公里宽,飞艇从这穿过去是最简单的事。

“但这样在南北方向上一上一下又要多绕近多公里,不划算,而且发展巨型飞艇的首要目的是发展内地,走这条航线就又得绕回去。总之性价比不行。所以,虽然这是安全标准会议,但大家也可以出出主意。”

“为什么不从疆省直接往西出去呢?这航线不是更短么?”提问的是一位航空领域专家。

这显然是没做足功课,不过刘局还是耐心解释道,“因为巨型飞艇目前只能在沿海制造,但没有路线可以同往内地,所以这条航线暂时开辟不了。”

然后就没人发言了,会场再次沉默,过了一会儿刘局说道,“行吧,既然没有更好办法,那看来还是得从缅国/老国t国这条航线走,国家会出面与这几国商谈,但仅仅凭巨型飞艇这个概念还不够,得拿出实物这明才行。”

听到这,大家都将目光转向了叶蒙,他也不自觉坐直了身体。

刘局问道,“叶总监,请问千吨级飞艇准备得怎么样了?”

“两天后就能出厂了。”

其实,在安全会议之前的几天内,千吨级飞艇已经完成了第二阶段点火测试,并将底船合入艇身,然后装上舵面出厂过一次。这次出厂是为了测试了舵面伸展和救火装置,然后又返回厂内给弹出去的气囊舱位做重新安装,和最后的调试。

两天后,千吨级飞艇出厂仪式。

与所有以往的出场仪式不同,千吨级飞艇出厂仪式现场没有任何人,只有组装厂旁边的小仓库里有几个值守工人,其余人都在江海市体育馆内看出厂直播。

在场人数超过两千,来自社会各界。

“我说,这阵势是不是有点儿大过头了?”叶蒙对旁边的邵康嘀咕道。

邵康不屑道,“这有啥?这场直播是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越多越好。”

此时台上主持人声音响起,

“观众朋友们,现在您正在观看的是人类史上首艘载重超过千吨,也是史上最大的飞艇出厂仪式,由于它是由氢气囊构成的飞艇,所以是通过无人机和遥控摄像车来远程观看现场画面。”

组装厂大门前方,一百个远程机器人拍成一字队列,准备迎接千吨级飞艇出厂。组装厂总共有两百个机器人,这里占了一半,在远程机器人总产量都没多少的现在,这绝对是个又豪华又科幻的阵容。

原本邵康建议将两百个机器人都布置在这,但被叶蒙否决了。要是飞艇砸下来,那整之建设队伍就凉了。

飞艇还未出厂,直播间就已经为这队机器人沸腾了。

“哇!机器人大军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