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琐事92(1 / 2)

历来几家欢喜几家愁,襄平太守府,汲黯早早便命门吏打扫门前,忙碌的人群清水撒地,准备倚仗,等待着公孙敖一行的归来。

瞧着汲黯身后那几个拿扫帚门吏,扫彗迎门四个大字印入公孙敖的脑海。

不敢再立马上的他赶忙跳下战马,疾步走跟前道:“汲公何故如此隆重?”

汲黯一板一眼的作揖而拜,道:“黯乃替辽东百姓迎将军归来,今冬能活之百姓,皆赖将军东行之功。”

公孙敖赶忙扶起汲黯,说道:“此乃敖分内之事,汲公切莫再折煞小子。”

汲黯笑道:“伯达倒是不居功,走吧,老夫略备薄宴,替你接风洗尘。”

两人转往内堂的功夫,汲黯替公孙敖恶补着最近的朝中时势,听的公孙敖尚未进堂,便已经大汗淋漓。

示意公孙敖入案,汲黯继续道:“也不都是坏消息,朝堂上倒是也有人说你的好话。”

“谁?”

汲黯沉声道:“御史大夫公孙弘。

他请命罢朔方、西南夷、苍海,以节省朝廷庞大的开支。

最后朝中定论,罢西南夷、苍海而专奉朔方。

你的向东取粮之策,虽有失道义之嫌,但却实实在在的为朝廷减少了靡费,朝堂上被公孙弘着重称赞。”

公孙敖尬笑,公孙弘这哪里是替他说好话,明明是自己无意间瞎出主意,被朝中大佬们引以为用了。

这搅和进去,必将在朝堂上得罪另一批人,为了几句称赞,这明显是划不来的买卖。

公孙敖连连摇头道:“汲公莫要笑话伯达,我这小门小户怎能在朝局中翻转,还请汲公替我周旋一二。”

汲黯并没有答话,反而是压着声音问道:“此次你动兵越境,简直是胆大包天,国丧期间,你这是要跟天下人为敌不成。”

一听此,公孙敖只能苦着脸,此事他哪能不知道厉害,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不冒这个险,以当时的情形,他是绝不敢驱民过江的,唉,或许一饮一啄皆有缘法吧。

知道错的公孙敖低头道:“此事的确是我欠考虑,待回去我便上书陛下请罪。”

见公孙敖知错,汲黯眼中带着三分恨铁不成钢的神色,继续说道:“你能知错说明还有救,此事亦疏不易堵,全赖陛下裁定。

你写好请罪策后拿来与老夫署名,此事乃你替我辽东破局之祸,老夫身为郡守,自当分担之。”

公孙敖急道:“汲公...”

汲黯摆手打断,道:“此事就这么定了,你莫再要纠结。

此事也看得出你太过急于求成,长安来信前,你歇息一段时间吧。”

公孙敖张张嘴还想辩驳两句,随后又耷拉下脑袋,应了诺。

有些颓颓然的公孙敖饮了一杯酒,顿了顿又开口问道:“汲公,朝中可还有事发生?

我写策时,当注意避之。”

汲黯给了公孙敖一个还算识相的眼神,沉声道:“前几日蓟城来信,李广在右北平擒住了左贤王於单,驱离了乌维。

匈奴王室内斗结果已显,今后跟朝廷打交道的,应该是当年的左谷蠡王伊稚斜一脉了。”

虽然早已知道结果,但此刻再看,公孙敖却知道刚刚经历过河朔大战的朝廷,在此事上的确难有作为。

首先是军臣病重,匈奴人封锁了消息,使得朝廷对此次动荡知道的太晚。

其次便是内战发生在漠北草原,待消息传到汉地,早已是物是人非。

再加上朝廷本就是大战初歇,又加上太后殡天,朝廷就算知道此事,也无力即刻长驱直入,跨过茫茫的中央戈壁,去影响到匈奴单于庭。

由此一看,能趁机加速修建朔方城,再从李广这得了於单,这对朝廷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汲黯继续道:“李广截获於单时,於单受伤严重,侥幸被李广的随身医官及时救治,回营后又添修养,现今已无大碍。

这会於单已经被送到了蓟城休养,朝廷现在估计在讨论如何处理此事。

倒是你的后父(老丈人)因功被封了成纪侯,他也算是了却一番心事,陇西侯后继有人。”

公孙敖眼露喜色,他没想到自己无心插柳之举,却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本来按着原本走向,於单在草原事败后,能在乌维手中活下来不假,甚至投汉后还能被封为涉安侯,但却很快因伤势复发而亡,这使得朝廷根本没机会用他炒一盘大菜,白白错失了分裂匈奴的大好时机。

而今於单活了下来,公孙敖坚信长安朝堂上必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撬动匈奴统一的好机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