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粮与命77(1 / 2)

望着面前堆积成山的粮山,公孙敖的面色难掩激动,他赶忙用袖子擦了擦血剑,小心翼翼的插进了粮垛。

抽开剑,在上方粮食的挤压下,金黄的粟米顺着寸许缺口处如水流泄下,褐色的大地再一次接住了这泼天的富贵。

瞧着这一幕,周遭警戒的数个亲卫眼中亦露出了兴奋之色。

公孙敖跪了下来,他将手中的剑放到一旁,用双手捧起地上的粟粮,细瞧下带血的手掌都在微微颤抖。

他望向粮食的眼神如新婚夜看向李娇般温柔,为了它,整整数月谋划,脑子里不知道死了多少细胞,尔今终是不负。

紧随而来的亲卫们一进仓便跟着咽了咽口水,环顾一个个紧挨着的粮仓顶,那诱人的黄色尖尖怕是在容不下一粒,满仓!

而谁又能拒绝这满仓的粮食呢。

不待公孙敖享受这天大的喜悦,分头行动的卞援踏着匆匆快步走来,他顾不得擦拭脸上的血汗,一停住步便抱拳急道:“将军,卫营大部分留守兵卒皆被我等缴械看押。

末将已经按计划封锁了营地四周,不过还是有少量卫兵抓捕不及,让他们趁乱逃走了。”

公孙敖并不感到意外,就他这点人,能蛇吞象的击破卫营,已经是贪天之幸了,想要尽数截杀逃卒未免太理想了些。

既然有了破绽,那便要快起来,尽量节省出运粮的时间。

公孙敖起身将手里的粮食放入亲卫递过来的布袋中,他心里明白,这第一步成了,不代表事成。

他随即命令道:“即刻传信给卢县令,让他带领征发的徭役从速过河,动手运粮。

即刻起上至官员军校,下至百姓士卒皆不得闲置,全部动员起来,装粮西运。”

“诺。”

斟酌两息,又看了缴获的账目竹简,公孙敖用眼神勘测了一圈卫军粮仓,卫氏多年屯集下粮库内存粮超过百万担,而摆在眼前的运粮是个大麻烦。

虽然公孙敖提前准备了水运船只,但粮库到江边这段距离还是需要人背马驮。

一辆牛车也就能装十担粮,驴马至多一担,按卫军各处得知营变后回防的速度和距离来算,运粮队至多有半天的时间安全运粮。

超过半天必然随时伴随着运粮队被袭的风险,公孙敖素来料敌从宽,可仅仅半日,来回运粮又能运出去多少。

临近县里的百姓并没有家家豪富到豢养大牲畜,最终还是得靠人。

公孙敖深知不能差饿兵,随即道:“你传令下去,只要运完官家的粮,参与运粮的每人可分一斗粮。

若是卫兵未至,本将许他们劫掠剩余的粮库存粮,能拿多少,便归多少。”

卞援虽觉得不妥,但还是颔首附和。

为了多运些粮,公孙敖思虑后还是决定再次冒险,他继续吩咐道:“令公孙勇匀出两百匹战马充做驮马,尽快配合百姓运粮。”

卞援一怔,他是个聪明人,知道这批战马匀出来,汉军在整个浿水两岸的机动兵力便唯有公孙勇麾下的六百骑兵,以小备大的公孙敖这是准备孤注一掷了,随即应诺。

公孙敖最后沉声道:“让潜伏在西岸的水师也动起来,准备好接粮,小船装满即刻出航,留给咱们的时间可不多。”

“诺。”

眼见卞援转身传令,公孙敖环顾亲卫,催促道:“还愣着干啥,该挖挖!该搬搬!难道没挨过饿?”

“今个没着甲,俺能多搬三十斤。”

“俺也一样。”

“搬!”

“搬!”

随着公孙敖一声令下,西岸的百姓们牵牛拉车,背着竹篓,抱着木盆木桶,除了没心没肺的半大孩子,其余人满脸肃然,眼神里更是充满了对前路未知的恐惧。

不论事前想的再好,真正做起来便露了怯,而此时的各级官员们可没心思去挨个开解。

好在上面有公孙敖明言压着,他们却只敢出言驱策,绝不敢将手中的鞭子抽到人身上。

毕竟混府衙的都是人精,那个不清楚军法的厉害,卢县令按律还得走程序,漫长的诉讼时间内有的是办法跟他周旋,而公孙敖却能阵前一刀劈了他,死了也是白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