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表演时刻75(1 / 2)

听着接头人的禀报,主座上公孙敖静坐聆听,指尖却不断地敲打着案几,显然他心里不如面上表现出来的波澜不惊。

倒是一旁坐着的卢县令最先忍不住,他站起身子怒骂道:“卫氏贼好胆!五千百姓,他是要将我这县里的户口搬去三成方才罢休,可恶!郡尉咱们下令吧,抢他娘的!”

要知道,卢县令本来就对抢粮策持反对意见,他怕因此激起汉军跟卫氏的大战,让县里没了安生,只不过是碍于太守令,才不得不低头配合,此时见卫硕要他的命,自然不会束手待毙。

知道两江之地的事还瞒着他,公孙敖也不好过分苛责,只好笑着劝道:“卢县当制怒,因怒而兴师,非善也。”

意识到失言的卢县令赶忙作揖道:“郡尉体谅,本县不懂兵事,孟浪狂言了,诸位同僚见谅。”

公孙敖摆摆手,说道:“此次运粮,卢县和各亭乡之长皆是肱骨,后续也需要你等发动地方三老积极配合方能成事,术业有专攻,卢县到时候可勿自谦呐。”

顺坡下驴的卢县令赶忙道:“都是为朝廷尽力,卢某自当全力以赴。

本县这就去检查各乡车马人员,绝不会拖累郡尉成事。”

言罢,卢县令抱拳辞行后转身出帐,匆匆消失在夜色中。

见卢县令前倨后恭,属实是事关己则急,公孙勇见不惯便笑着打趣道:“这卢县令刚来时还端着架子,未曾想砸到自己脚上了,好大个人物,被卫硕一个胃口就吓住了。”

卞援跟声道:“瞧他的样子,也是来这边陲小县一二年就往上走的,心思根本不在此处,只求安稳度日。”

公孙敖摇了摇头,卞援所说他也猜出了不少,若是日常逃民,算下来一年至多百十来人,遮掩极易。

此事就算放到郡内也不是什么大事,但若是县内一次性少了五千百姓,愣谁是主官,脑袋在汉律面前都保不住,更遑论往上走了。

公孙敖收回心思,跟眼前的事来比,卢县令的小九九根本不值一提,他扭头问道:“张蒲可有信来?”

“暂无。”

公孙敖心里的担子不减分毫,他抬眼北望,此次之所以选择卫氏的北山城开刀,就是算准了攻其必救,北山城是卫氏北运粮草的七寸之地,容不得半分差池。

有着出其不意的突袭优势在,虽说张蒲人少,但未知的恐惧才是公孙敖手里最锋利的剑,有心算无心,一旦乱起,对岸大营内的卫硕必然要以快速疏通北运粮道为先。

奈何消息在卫境内传递的并不顺畅,张蒲在北山城闹的动静大小,他现在不清楚,而此事又能调动对岸营内多少兵马,他亦难知,此时他多想来个电话啊。

正寻思着,公孙忠兴冲冲的走了进来,扬声道:“少主,好消息,监视对岸的捕鹰者侦查来报,半个时辰前卫军大营内冲出来千余骑兵,紧接片刻,估摸四五千步卒打着火把鱼贯而出,队伍形似火龙,皆是奔着北山城方向而去。”

“果真?”

“千真万确!”

“看来张蒲他们成了。”

诸人七嘴八舌,兴奋的公孙勇更是快语说道:“少主,据我等多日刺探,卫营内至多八千常备军,秋收收粮又散出去了大几百,这一调营内岂不是不足两千之数,天赐良机,动手吧!”

不过越是顺遂,平静下来的公孙敖就越不敢大意,混在流民中的自家部曲仅仅百余,若是一击不成,这千余卫军足矣守住营寨,就是耽搁半日,也足够让他满盘皆输。

此刻公孙敖犹疑了起来,卫兵出营向北不假,但张蒲等人尚无信来,这让他无法预测卫军北行会停留多长时间。

千余精骑若是奋力回转,一路淘汰下,百余骑回赶及时便足矣一波将自己的民夫运输队伍冲垮,毕竟你不能指望百姓能当兵使。

公孙敖踱步帐内,此刻要是张蒲来信就好了,哪怕是败了,也能让他提前做些布置。

众人见公孙敖犹疑,也都屏住了声。

踟蹰片刻,帐外的冷风吹来,公孙敖透过帐帘的缝隙望到天色,此时丑时刚过,接下来的寅时是最佳行动时间。

时不我待,只需半日,半日功夫便可事成,再说这世上哪有十成把握才动手的事。

想到此处,公孙敖知道不能再等张蒲的准信了,他下定了决心,沉吟道:“传令下去,各部准备,半个时辰后行动。”

公孙勇、卞援等人即刻领命出帐。

公孙敖出言留下了公孙忠,他要给此次行动再上一道保险。

公孙敖凝重的望向公孙忠,眼中的犹疑之色尽皆转为狠色,咬牙道:“我亲自带流民进攻卫营,而你不必同行。

你的任务是暗中调两百骑兵过河,记住不要骑马,多带弩箭,埋伏在卫氏大营以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