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放粮(1 / 2)

或是瞧见了城头的汉军旗,几个乡间三老模样的老者互相搀扶着跪倒在城下,边哭边喊道:“求城上的将军网开一面,施舍些粮,救救大伙吧。”

“请将军开恩。”

有了带头的,一时间城下百姓纷纷跪地,妇孺老幼哭喊求饶,闻着无不令人动容。

有的边军士卒紧握着长枪,虽站的笔直如松,但却双眼通红,不争气的泪水顺颊而下,有几个年小心软的,甚至哭出了声。

他们身后的什长赶忙扭头望了眼不远处的李息等人,生怕上官怪罪,三两步窜上前去,抬腿就将哭的最欢的士卒踹倒在地,骂道:“哭什么哭!不准哭!”

因为什长明白,自己不罚,到时候将军怪罪下来,就不会是这简简单单的一脚了。

这一切李息身旁的孙都尉都看在眼里,理智在脑海中占了上风,他忍不住出声道:“将军,城下的老弱妇孺哭喊恸哭,其声已经动摇了军心,不如,不如射退吧。”

“射退?”

李息犹疑了。

孙都尉似乎是猜到了主帅的心思,以为李息只是不想担此骂名,心中使了狠力,越俎代庖的伸手主动一挥。

一部弓弩手快步窜上了城墙,士卒们压抑着心中的不忍,按命开弓上弩,若是仔细瞧,就会发现箭矢都在颤抖。

许是听见了弓弦声,城下有个断臂老者是边军出身,他满面惊恐的喊道:“快跑!是弓弩!”

城下的百姓们像惊弓之鸟般灰头土脸的爬了起来,这声音他们可太熟了,匈奴骑兵的弓弦声至今让他们夜不能寐。

此时他们绝望的看向墙顶,心中却是生出死意,乡中青壮守边备胡生死不知,家破奴狂,官驱兵悍,天下又有何处能容残躯?

意识到危险的老弱们安静了下来,大人们识趣的闭上了嘴,但孩童却是懵懂的,或是因为饥饿,又或是因为害怕,稚子的哭泣却像是讨罪的魔咒般,萦绕在众人耳畔。

公孙敖眼含热泪,他推开前人,指着城下,忍不住说道:“李将军,请恕敖孤陋寡闻,自古以来,敖从未听说过哪支部队出征时,就将箭头对准自家百姓,汉军不怜汉人,我等又为谁而战?

将军与我麾下士卒皆是百姓人家出身,此时舍百姓,未来是否就要舍战友,一切皆舍,今后谁又敢将后背托付给在场的诸位,敖想,敖是不敢的。

城下事已经扰乱了军心,全军将士都在眼睁睁看着,敖请将军谨慎处置。

末将以为此次随军士卒皆是青壮精锐,御胡之日尚久,我们不妨饿几顿,匀出来些粮秣,让城下的百姓果腹几日,逃亡晋阳,或许能有些许生机。”

李息面色凝重的环视诸将,问道:“本帅何尝不想救援百姓,奈何朝廷备胡令在前,军略难改,诸将以为如何?”

“我等皆以将军令马首是瞻,要我说,老子身体棒着呢,饿两顿没啥。”

“我也挨的住,咱们弓弩皆备,时值秋日,钻两遍林子也能补贴军用。”

“俺也一样。”

有着诸将开口表态,不知哪个士卒高喝道:“吾等愿从。”

“吾等也愿从。”

一时间全军鼓噪,见状李息点了点头,沉声道:“看来尔等皆有救人之心,既然城下都是我大汉子民,此次就依诸位。

孙都尉,留下警戒粮数,其余你带人匀出军粮,让城下的百姓半饱而食,转投南边,活命去吧。”

“诺。”

眼见孙都尉转身领命跑步而去,众人都笑了起来,毕竟谁都不是铁石心肠。

公孙敖见心意达到,他知道裹挟上官可不是什么好事,赶忙扶墙探着半截身子出去,高喝道:“李将军分粮救民,尔等还不快快谢恩。”

闻言,城下顿时引来阵阵欢呼,感谢之声响彻天地。

李息心中仅剩的一丝不快也随之烟消云散,他瞪了眼公孙敖,笑骂道:“你小子,这是要把老夫往死路上推啊,战事不顺,老夫必第一个拿你开刀。”

公孙敖自然知道这是李息的气话,嘿笑两声打了个哈哈就过去了。

但李息却不成,他探出身子,高喊道:“本将奉陛下命救援尔等,饱食后速速南去,晋阳太守会妥善安置尔等。”

顿时有了出路的城下百姓高呼万岁,感谢之人亦变成了皇帝。

李息收回身子,公孙敖赶忙笑着奉承道:“将军高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