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定陶酒馆细品桂花酿 沼泽地设伏野水牛阵111(1 / 2)

丞相李斯、冯去疾、内史腾,御史大夫冯劫将咸阳众臣分组到东郡各县,经过两日对东郡的民生及施工项目的核查后,回到定陶城中休息一晚,第二日不到五更就带领着众臣到秦始皇这里参拜,把近两日来众位大臣到东郡各县的见闻与核查情况纷纷跟大王反馈。

经过对各县道路网络施工的实地核查与账目核对,东郡各县工程进展顺利,劳工薪酬发放及时,百姓对工程积极参与,民生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推动了秦半两铜币的流通,可以说这些基建工程是对秦国发展的有利促进。如果秦国各郡照此情况发展下去,不出几年,秦国将会更加的强大。这大秦统一天下才第三个年头,就展露出基建狂魔的强大实力,用现代的话来讲,这就是扩大了内部虚求拉动着经济高速的发展。

其中南阳郡隐山寨在百姓间传颂的事迹最为亮眼。这东郡的百姓也都得到了隐山寨赊销过来的农用器具,犁地的牛犁、拉货的马车、浇地的水车、织布的织机等等好多设计先进,省工出活的工具赊销到了百姓的手中,百姓就能种更多的田地,织更多的布匹,为秦国缴纳更多的税赋,大秦国路路畅通方便出行,使得运输也更加方便,各郡各县中更多的当地特产与货物就能四处去交易,互通有无。

秦始皇听了也是万分高兴,这忠秦创建的隐山寨功劳巨大,不断夸赞忠秦是大秦国不可多得的人才,是他的好干儿。还问忠秦想要得到什么封赏时,忠秦立刻跪地谢过了秦始皇的好意,说道:“如果父皇实在想要对干儿赏赐的话,不如就请干儿到城中酒馆之中痛饮一番就好。”

秦始皇摇了摇头说道:“这算什么封赏,不过也难得秦儿为国家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却毫不贪功,实在是难得,也好,朕就满足于你,李斯丞相,现在是什么时辰?“秦始皇问道。

“已近上午巳时,众位臣子向大王汇报了各县的民情,都是喜报,话也多,这不知不觉竟然到了上午进餐的时间,诸位早就饿的肚子叫了吧。“李斯笑道。

听了丞相的话,众位大臣也都跟着笑起来,的确大家都感觉到饿了,这古人上午与下午一日两餐,昨日工作量大,又都饿了整整一晚了,岂能肚子不饿的咕噜直叫。

这时县衙来人请众人到府中进餐。

“我点名几位留下,其它人就都去县府中进餐吧。”

秦始皇回头看了看李斯、冯去疾、冯劫、赵高等众人后说道:“李斯丞相、冯去疾丞相与御史大夫冯劫、中车府令赵高,蒙常山将军与忠秦一同前往。赵佗将军带一队精兵随行护卫。其它人等就驻留在县令府中吧。诸位餐后还要聚齐人马,今日上午过巳时进午时准时起程,离开定淘县,向巨野方向行进。”

秦始皇安排好一起去酒馆就餐的人选,就一起分乘两辆安车向着城中的酒楼行去。

这是定陶县最大的酒楼,酒楼东家看到豪华的官车到来,想必是有尊贵的客人上门,便带着小二赶忙上前迎接。

蒙常山特意上前交待,找了一间非常安静的单独房间,以便于君臣之间交谈。再将店中最拿得出手的好酒与饭菜拿出来招待贵宾。赵佗将军带领着一队精兵被安排在外面大厅中就餐。

很快,众人被安置好,房间宽敞,整洁干净,饭菜很上台面,关键是还有非常好吃的鼋汁狗肉,使忠秦不禁想起泗水亭的刘季来,好久不见也不知他最近可好,还好,如今离沛县泗水亭的距离越来越近,竟然还能吃到鼋汗狗肉了。

这时端入饭菜的小二说道:“诸位尊贵的客人,定陶县到沛县要两百多里开外,东家有亲戚从沛县来,特意为东家买了当地闻名的鼋汁狗肉来,巧得很,遇到诸位尊贵的客人,东家自己一家人没舍得吃,特意为客人奉上。”

秦始皇笑着点了点头,因为在忠秦公子大婚时的婚宴上曾经尝到过忠秦特意从沛县运去的鼋汁狗肉,当时就得到一众人的赞赏。如今有缘再次尝到,李斯、赵高、冯劫也都纷纷随着秦始皇动箸取一小块放入口中细细品尝,众人脸上的表情都十分的享受。忠秦示意蒙将军也尝一尝。蒙常山与忠秦也都各自尝了一块。还是那熟悉的味道,忠秦十分满意,蒙常山也连连点头。

李斯说道:“记得上次吃到这鼋汁狗肉还是在忠秦公子的婚宴之上,果然是人间美味啊。“

小二这时抱上来一坛酒,酒坛一开,香味扑鼻。

小二道:“诸位官爷,这就是当年陶朱公最喜爱喝的桂花酒,看配不配得这沛县的鼋汁狗肉。如果不满意当下小人就去调换。

秦始皇笑道:“就喝这桂花酿,东家有心了,小二向东家代为转达一下在坐各位的谢意。“

小二点头道:“大人客气,只要各位贵人满意,就是我们酒楼的福气。“

接着小二就为秦始皇与众位大人把酒盏斟满后退了下去。给人的感觉是这位小二很是精明,真会说话。

众臣子一起举盏向大王敬酒,秦始皇非常爽快,与众人一起一饮而尽。

秦始皇再次举盏道:“干儿忠秦,朕幸亏有你接连护驾,不然两次险些丧命,来,陪父皇共饮。“

“父皇不要总是记挂在心上,忠秦是大王的干儿,这点孝心不值一提。“

李斯、赵高、冯劫、蒙常山也都纷纷举盏赞颂忠秦。

桂花酒饮起,这话就多了起来。

秦始皇开口问道:“诸位可知在这定陶县人人皆知的陶朱公范蠡饮酒的嗜好?”

丞相李斯笑道:“这还是要御史大夫冯劫大人来回答更好,他监察百官,常在下面各郡之间走动,对于各地酒场之中的事情除了大王,也就只有他比我们在坐诸位了解的更多。”

冯劫道:“哪里哪里,李斯大人想必也是心中知晓答案,特意让给下官来解大王出的题目。即然李斯大人要在下谈谈自已的见闻,如若有错还请诸位多多担待。”边说边向众人拱手致意。

冯劫接着说道:“听闻陶朱公最怕喝越国“国酒”女儿红,只要一喝就醉。而他最喜欢喝的却是“桂花酿”。每当桂花开放的时节,陶朱公就会与夫人西施一起采摘桂花亲手酿造桂花酒。此酒香气袭人、回味绵长、柔中带刚、刚中见柔,关键是它从没有令陶朱公真正喝醉过。正是花酒不易醉,香气又宜人,所以陶朱公才喜爱上了与夫人西施一起酿造花酒,诸如“梅花酿”、“桃花酿”、“杏花酿”、“梨花酿”之类的各种花酒。不过说到最终陶朱公酿造的酒中销路最好的,还当属啤酒。他在郊野游玩时发现了一种绿色小花,以之酿酒,颜色金黄、晶莹剔透、沫白如雪、香气入脾。陶朱公就给这种新酿的酒取名“啤酒”,这才是他酿酒生涯中最得意之做。想必这些大家可能也都听闻过。“

秦始皇呵呵一笑道:“御史大夫冯劫大人讲得好。这酒还能做出如此多的花样,陶朱公真是博学多才、文武双全,令人敬仰。想我大秦人性豪迈,所以多喜烈酒,桂花酒虽香,可酒力还是弱了些。

酒乃强国之利器,我大秦统一天下却也离不开这美酒的功劳。酒可助兴、酒可壮胆、酒可劳师。

而在陶朱公这里,壶酒兴国,想当年吴越争霸大战中,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之后,励精图治,重用范蠡。范蠡把自己的这些酿酒技术带入了越国。还把酒作为生育子女的奖赏,生子者奖励两壶酒与犬一条;生女者,奖励两壶酒与猪一头,十年内便使越国人丁兴旺,粮库丰盈,兵精马壮,上下同心,才有后来的洗刷吴国前耻。“

秦始皇说的非常有道理,大家纷纷点头赞同。众人再次举盏畅饮。

忠秦伴随秦始皇来定陶县的路上就听秦始皇提起过陶朱公自称“鸱夷子皮“,此时想起当初的不解时,不由向诸位拱手道:”忠秦有一事向诸位请教,一路听闻大王提起过陶朱公来定陶县隐居时曾自称“鸱夷子皮”,不知陶朱公初到定陶为何会取这样一个名字?“

右丞相冯去疾听了呵呵一笑,在一旁沉默不语。赵高与冯劫相互看了一眼后,两人一起都把目光投向了李斯。

“忠秦公子这个问题还是请李斯丞相来解答吧,李斯丞相定然知道。“御史大夫冯劫提议道。

李斯听完笑道:“这个问题我也只能是猜测一下陶朱公当时的心里是怎么想了,诸位看我说的是也不是。陶朱公是位天下闻名的大商贾,他绝对不会随口为自己取名,称自己为“鸱夷子皮”这其中当然自有他的道理。

陶朱公兴越灭吴,完成使命后激流勇退,隐于定陶县此地,取了“鸱夷子皮”这样看似粗俗的名字来称呼自己,其实还是另有一番深意的。“

李斯很有见地,非常自信的接着说下去:“这鸱夷子皮原本是指牛皮做的酒器,即酒囊皮子,它伸缩自如,材料便宜,看似粗俗,实则蕴含能屈能伸,包罗万象、吞吐天地之意。这酒器自然能装天下各种酒,无论什么档次的酒都有人用它来装。而陶朱公范蠡做人胸襟开阔,能屈能伸,挥洒自如,自然容得下天下事,真是人如其名,这是原因之一。

其二:入乡随俗,便于融入商圈。陶朱公是外来人,初到定陶来时,主要做的是饲料、繁殖、牲畜养殖行业,雇用了大批劳动力,要和农夫、驭手、屠户、走卒、朝资夕卖的贩夫贩妇等乡下人打成一片,用“鸱夷子皮”来介绍自己,话一出口,就令人顿感亲近,一位“外来客”想在陶地置产经商,不放下架子入乡随俗,不和当地人融在一起,那会是寸步难行的。“

还有其三:“鸱夷子皮”形象生动,琅琅上口,易传易记,很容易在商圈内打响名号。综合上述三个观点,在下认为这正是大商贾头脑异于常人之处。

而如今在大王朝中就有两位可与陶朱公比肩的大商贾,还是两位妇女商贾,乌氏倮与巴怀情,在大王英明栽培之下为秦国做出的贡献绝不亚于陶朱公对越国之贡献。实乃秦国之幸,万民之幸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