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秦始皇开启首次东巡 三川郡酒楼中的调研105(1 / 2)

过完大年,时间来到了公元前219年农历一月,由于兰池宫长生殿中的长生药研发进展不是太大,秦始皇再次想起要派遣徐福与韩终到东海寻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去寻求长生不老仙药的事。

记得前年徐福从东海回来时说在海边遇到了大鲛鱼,还需要大王带领重弩手去射杀后才能出海。秦始皇便传旨通知徐福与韩终还带着卢生与侯生等一众方士术士一起前行,一边考察搜集民间的药方,一边考查出海的路线,清除出海的障碍,以便今后在合适的时机再次出海前去寻仙问药。

自从上次带兵西巡陇西威慑游牧民族之后,感到后方已经安稳下来,国泰民安,已无后顾之忧,这次不如趁着新年伊始,展开首次东巡,只是这次的阵仗更是庞大,伴其出行的依然是从16岁起就伴在嬴政身边的卫队长蒙常山。这位蒙常山年长嬴政十岁,身材魁梧,武力超强,早年在赵国之时就曾暗中陪伴在嬴政的身边,保护着幼年嬴政的安全。这位蒙常山是蒙恬和蒙毅的族人,是蒙氏家族培养出的顶级少年英雄,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吕不韦选中,放在嬴政身边护其安全,才使得嬴政身在赵国的那些年在被赵国的那些王公贵族家的公子欺辱时,在蒙常山的暗中保护下逃过了很多危难。

还有两员大将随行保卫,那便是最后攻灭齐国的两位将军,王翦之子王贲与大将李信。

所以,此次东巡队伍规模强大,前面依然是郎中令夏无且与王贲和李信三位分别驾三辆立车,带领其后多辆立车开道,中车府令赵高则驾安车为秦始皇御驾并做贴身侍卫,后面随行多辆副车,虽然相比之下都是皇帝坐驾的减配版,可单从外观来看却与秦始皇帝所乘坐的安车别无二致,里面乘坐的都是随行的一些重要的官员,其中就有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右丞相冯去疾与御史大夫冯劫,内史腾、还有一批以徐福和韩终,侯生卢生为首的方士术士。在这随行的一众人中,竟然还有记录官待招博士叔孙通。两旁各两列护卫军在蒙常山的带领下巡视周边。车队后紧随几万兵马,由年仅22岁的赵佗带领,这是一位嬴政身边最最信赖的一位年轻的将军,身材魁梧,英姿飒爽。队伍中间还押解着多辆大货车,上面装满了粮食与物资。

当然,这次秦始皇也亲点了义子忠秦一起随行,因为此行需要他帮自己去东海诛杀传说中的大鲛鱼。他感觉好象在自已身边也只有义子忠秦才是他能诛杀这个海中怪兽大鲛鱼的最大底气,如果连忠秦都不能帮自己除去这寻仙问药的绊脚石,那在这个世上还有谁能有如此大的本事呢?想当初忠秦大战咸阳城三千战甲之时,那种气魄是何等的令人震撼。这次忠秦随行,此事也定能完成。

寻仙问药虽然很重要,但还有三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第一件事情就是沿途视察所途经的秦国各郡县,加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统一度量衡制度、统一货币制度、车同辙、书同文、建立官道,统一律法等。

这第二件事就是督查各郡境内所涉及到的驰道与县道的大秦交通网络的建设施工进度情况,和劳工的薪金发放,后勤保障,有无贪腐情况。

第三件事,秦始皇帝要东巡六国故地,以示疆威,服海内,通俗点说就是要对东方六国旧地中的各种势力和人民示威,展示秦国的功德,宣德扬威,安定天下。这就需要学习前人夏商周时代的帝王,到大儒云集之地去封禅。有道是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统治者举办封禅大典的仪式极为重要,这意味着当朝天子,乃天选之子,实至名归,向百姓宣告天下至此大一统,大皇帝从此就正式代替天地行使职权。

在忠秦看来,其实所谓的“封禅”,实质就是为了巩固皇权,粉饰太平,让天下臣民看看,天子的君权是神授的、是“天”赋予的,所以要祭天、要搞封禅的仪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作秀。

临行前,公子扶苏带领着众多的大臣和众位公子与公主,还有咸阳百姓,剩余几百位留守长生殿的众多方士术士,还有随行众臣子的家人,都前来送行。当然人群中最扎眼的还是那忠秦的家人,十位貌若天仙的夫人到齐,除了何碧与晓晓,其她八位夫人还都带着孩子,在巴怀清老夫人与乌氏倮老夫人的带领下,给忠秦来送行。

城中官员与百姓全部跪倒在地,为大王送行。

中车府令赵高当众诵读圣旨道:“圣旨下,秦国大皇帝东巡期间,蒙恬将军辅佐扶苏公子监国,由公子扶苏代为综理朝政,文武百官各司其职,勤政爱民,不得擅离职守。”

扶苏公子上前接过了赵高手中的圣旨。

临行前,众位随行人员的家人都上前告别,忠秦也被家人围在了一起,就连赢阳滋与赢阴曼两位公主也跑过来跟忠秦哥哥告别。两位公主都想跟随父王一起去东巡,一路有忠秦哥哥在,一定非常好玩儿也不会寂寞,但可惜没有被父王准许,两人一脸的失落。

告别了送行的人群,队伍开始向着东方进发。

一路之上,秦始皇派人召来忠秦到他的车中坐陪,这也是秦始皇难得一次与忠秦单独促膝长谈的机会。也更加展现了秦始皇对忠秦这位义子的重视。

忠秦上了秦始皇的安车,又名辒辌车,车内十分的宽敞,四周围着帐幔,一侧是床榻,可以卧息,另一侧有一小几,可两人对坐,正坐在几前等待忠秦的秦始皇笑迎忠秦上车,只见在他的背后还有几层书架,好多竹简都用帛袋包装好,成套的安放在上面。除了车两侧有窗之外,这辆安车竟然还设有天窗。里面车内的装潢也是富丽堂皇。相比之下,大臣们所乘坐的安车副车虽然说从外观上看与此车别无二致,可里面却是及其简单,两边分列两张小几,车内可乘坐四名官员。

忠秦在秦始皇对面双膝跪坐之后,在看过了这安车的配置时,也不得不从心里由衷的做出赞叹,看来这南阳郡的隐山寨在吕齮郡守两个儿子吕豪与吕迈的管理下,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那些老工匠们制作的这些车辆也是更加的豪华舒适。竟然还超前的配置了天窗,要知道这可是后世两千多年后汽车工业发展到一定地步时才有的产物。

秦始皇看着忠秦上了车来,正在惊奇的打量自己这安车时,笑道:“忠秦啊,今日朕乘坐的这辆安车还是你当初创建的隐山寨所造啊,父皇没有重用于你,真是委屈你了,你是我大秦顶尖的人才啊。”

“父皇过奖了,忠秦深感父皇恩德,自当报效大秦。”

“你我如今已是父子,说话不必客套,闲聊最好。”

这大皇帝找自己过来就是闲聊,忠秦也并不拘谨,看到几上有些瓜果,便顺手拿起来吃。

秦始皇看忠秦并不拘束,笑道:“秦儿,多吃些,多吃些。“

忠秦也笑了,从秦始皇简单的几句话里,他感受到了父爱。这位中国第一位大皇帝,从他的身上,自带了强大的气场,这是一位神一般的人物,却也有这柔情的一面。

“父皇不好好呆在咸阳城中享受生活,却选择东巡,还要承受这一路辛劳,有些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就是了,何必非要亲力亲为?“即是闲聊,忠秦随便找了个话题。

秦始皇听完一笑,说道:“秦儿可了解我先秦的发家史?可知道我大秦一路走来经历过多少艰辛?历经先秦多辈人的努力,才得以打下如今的江山。开疆扩土固然不易,可要想守住这片江山却又何易?“

“父皇言之有理,守江山比起开疆扩土更为不易。去年父皇西巡陇西,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许这正是父皇巡游的初衷吧?“

“哦?秦儿竟然知道朕去年西巡取得的成就?说来听听?”

忠秦心想,幸亏自己之前做好了功课,经过小神通查询过秦国的历史,这样与嬴政闲聊的时候才会有共同的话题。

“父皇去年西巡陇西,在儿臣看来有着四个重大的意义。”

“你还总结了四大意义?说来给朕听。”秦始皇笑嘻嘻的看着忠秦说道。

忠秦也不拘束,一边吃着水果一边说道:“第一,父皇西巡陇西,陇西曾经是统一六国之前秦国的大本营,这次重回故地,也是为了安抚秦国故地的百姓。而父皇通过一路对沿途的官员进行考察和调整,更是加强了对旧地的管控力度,进一步稳定秦国的政治局势。听说父皇在鸡头山祭祀黄帝,黄帝是我华夏子孙的始祖,也曾经攀登过鸡头山,并在那里祭祀过上帝天神。也就是说,父皇去往鸡头山祭祀上帝与黄帝,以祭祖的方式,登高一呼,向全天下表达了父皇是在继承先人的遗志,团结统一我华夏民族。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您是希望通过这次巡视考察,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直达郡县的制度,加强政令的执行力。而通过登上正在扩大修建的长城,视察边防,向北方以及西北方的强国、匈奴、月氏、乌孙等国示威,进一步稳固大秦国的西部北部边陲。”

秦始皇非常赞许的点了点头,微笑着示意忠秦接着说下去。

忠秦边吃水果,一边看似漫不经心的接着说下去:“第二点,说道这经济开发与通商贸易,这次巡视考察也是为了开拓新的商路和促进贸易的发展,进一步增强秦朝的经济实力。其中父皇还重用到一位商界的奇才、奇女子,乌氏倮,通过她打通了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与西域乃至西方国家互通有无。她的家族带领陇西百姓经营着强大的畜牧业使我大秦不愁战马与耕牛,肥羊遍地,国强民丰。”

秦始皇开始有些正视忠秦的意味了,看来这小子还挺了解自己。

忠秦接着说下去:“这第三点就是父皇对这文化的重视,正是这文化才是我大秦能做到一统天下的关键所在。在此之前,我大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统一度量衡制度、统一货币制度、车同辙、书同文、统一律法,这些制度直接关系到我大秦国百姓能做到统一思想与标准,使天下的黎民百姓相互认同,之间沟通便利,标准统一。“洋洋洒洒,忠秦信口拈来。

秦始皇一脸欣喜且又惊奇的说道:“秦儿怎会对朕的良苦用心如此了解,如你所言又是从何得知?“

“父皇乃千古一帝,功绩甚至强于三皇五帝,儿臣信口拈来,也只道出了父皇功绩的一角。“忠秦很懂得见好就收,歌功颂德千万不能表达成了揣摩圣意。

如此一来,秦始皇放下了戒心,被这非常有文化的马屁拍的心中好是一阵舒服。

从咸阳到潼关,车队要走四五日的车程,到了潼关,想要走出函门关,还要两日的车程,古时候车马慢,走走停停,行车不快。

车队来到了函谷关。谷顶两侧早就站满两队将士,事先这两队卫士就占领了涧谷两旁的制高点,护卫着车队的进入。

一路走来,夜晚扎营休息,白日赶路,忠秦又在嬴政的安车中坐陪,秦始皇撩起窗帘,引领忠秦向外面观看。接着说道:“这函谷关处于咸阳至洛阳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且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所以被称作函谷关。先祖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此关约有十几里之遥,谷道之内最狭窄处仅容一车通行,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忠秦透过窗口向外望去,正如秦始皇说的那样,两旁是高耸的山涧,车的两旁都容不下护卫随行。

忠秦听闻秦始皇一声叹息。

忠秦不解得问道:“父皇何以叹息?”

秦始皇言道:“去年陇西之行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没有完成,实为遗憾。”

“儿臣愿闻其详,不知能否帮得上忙?”

“三百年前,周朝中出了位奇人,姓李名耳,字聃(dan),一字伯阳。学识渊博者被人尊称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皆称老聃为“老子”。这位老子入周朝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在研学了三年之后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子身在其中,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就连孔圣人都曾入周去向他问礼。就在周朝动荡,天下大乱之时,老子却突然弃官归隐,遂驾青牛车西行而去,他最终所到的地方,就正是我秦国的故地,陇西郡。

尹喜,字文公,老子赐其号文始先生,周代楚康王之大夫,他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在周昭王二十三年,眼见天下将乱之即,他便辞去大夫之职,请任函谷关令,以藏身下僚,寄迹微职,静心修道。

有一日,时任函谷关关令的尹喜突然看到东方有紫气西迈,知有圣人将至。不久便遇老子驾青牛薄板车西行路过函谷关,尹喜赶忙将老子迎入官舍,拜为老师,好好款待。老子居此百日之后,深受老子影响的尹喜便告病辞官,复迎老子西行至老家楼观本宅住处,在那里尹喜结草为楼,与老子一起斋戒问道,其间尹喜请求老子著书,以惠后世。老子当场允诺,最终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道经》与《德经》上、下两篇,共五千言。

《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尹喜得之,如获至宝,终日默诵,如饥似渴。待老子告别后西去不知所终,尹喜按老子所授经法深研其理,精修至道,三年后,悉臻其妙。乃著《关尹子》九篇,广为传扬道德两经。“

说着,嬴政从背后的书架上就取出几卷帛袋包着的竹简来拿给忠秦看,忠秦打开来看,果然是道德经两篇与关尹子九篇,看来这嬴政还是非常重视这些德教育人的文章的。

嬴政接着说下去:“后来听闻那老子从那楼观本宅告别了尹喜后,继续西去到达了陇西郡,在陇西的狄道城西十里洮河东岸的东山之上,在那里潜心修行,寿数超百岁。当时对面的洮河西岸也有一座山,老子修行之时,发现西山上日出之时东面光明西面阴暗,而到了傍晚之时又是西边明亮而东边昏暗,老子百岁之后已经得道成仙,只见他提笔朝西山点画,山上的光线顿时东西交换了方位,神奇地变成了一日内任何时候都能看到的太极神图,老子将笔插于院中,飞升而去。而这西山从此便被人尊为太极山。

忠秦听到这里,终于明白,这秦始皇第一次巡视天下选择了陇西,也许这才是最大的原因。得道成仙,这是多少帝王梦寐以求的事情啊。

“父皇可是去了狄道洮河处的东山?”忠秦问道。

秦始皇帝点了点头,继续言道:“这也是朕此去陇西的一个原因啊。”

“父皇可有所获?”

“老子在狄道扎根修行至百岁后成仙,朕本想在那里能寻到老子的后人,如果老子的后人之中有圣贤出,对我大秦国岂不是锦上添花。只可惜老子的家人不知归隐去了哪里,由于陇西之行国事太多,而求贤之事便未能如愿。”

忠秦闻言自然明白,求贤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要寻找老子升仙的线索。

“父皇不必惋惜,只要老子前辈的后人在我大秦国境内,就不愁找寻不到他们。“

嬴政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此去陇西线索倒是寻到一些,听闻狄道东山当地百姓祖辈传言,在老子升仙之前就曾经有所交待,叮嘱儿子李宗,说是在他飞升之后,一定要带领全家人回归故国祭祖,将他升仙之事,告知祖先。之后李宗也正如老子所愿,带着一家人回东方去了。”

“如此说来,这老子的后人莫不是回楚国苦县去了?现如今那楚国苦县不就在陈郡嘛,此去东海正好可绕道那里顺便寻找便是,或是先派人过去打听过也好。“忠秦说道。

听闻忠秦所言,嬴政眼睛一亮,忠秦言之有理啊,他不由点了点头。

眼看这支队伍出了函谷关,接着过了护城河,一马平川通洛阳,这里离三川郡已经不算太远,再过颍川郡就能到达陈郡,说远也不是太远,只是车队一日行军不到百十余里,沿途还要巡视各地的官员与道路网络的施工情况,还要查看社会治安与民生。如果不出意外半个多月之内也必能到达陈郡附近。

一路之上遇到多批修路施工的百姓,看上去百姓们修路的积极性非常高,好多修好的路段道路面宽阔,平坦坚实,路旁新栽的树木间距整齐。忠秦笑道:“看来百姓还是非常愿意在农闲时节做劳工挣些钱补贴家用的,同时这还是非常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因为方便了全国百姓的出行而得到了百姓的积极参与。”

听了忠秦一席话,秦始皇不断微笑点头表示认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