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余英奔赴天山 雪莲峰遇雪豹71(1 / 2)

回到中兴客栈,余英与矩子何碧都躺卧在床,伤势不轻。

忠秦笑道:“不妨事,我来给两位医治。”

说着忠秦就用腕表小神通给两人做了扫描,启动了基因修复程序。

不一会儿,两人就面色恢复了正常,恢复了之前的状态。而矩子何碧脸上红光也退去,不再象之前那样面色红艳。

余英从谢长风与袁非的口中得知忠秦持有矩子阳令,在上下打量过忠秦之后,十分的惊喜,喜的是矩子阳令又重现当世,而这持矩子阳令的年轻少年不但生的英俊潇洒,医术也是高深莫测,瞬间就医好了自己与弟子何碧的严重伤势。

余英向忠秦问起了这矩子阳令的来历,忠秦只好把与刘季一起到留城游东山,拜祭微子与目夷墓时的经历讲给了余英听。

余英众人听后连连称奇,这忠秦与墨家的缘份相当不浅,如果他不懂勾股定理,就打不开目夷墓,如果他不懂机关暗道之术,就不可能过那五行关,能得到这矩子阳令不得不说这是天意。天降矩子给墨家,为墨家的复兴看到了希望。

袁非跟余英讲述了她不在墨家的这些日子里发生的事情。如果不是忠秦矩子,何碧还不知道会被隐墨矩子带到哪里去。秦墨定然会群龙无首,最终被楚墨与齐墨联合起来的隐墨给吃掉。

余英听闻惊出一身冷汗。

这些日子,余英到天山去为矩子何碧寻找天山雪莲,何碧历经万年寒冰冻龄几千年,已经是极阴之体,如果想回到冰冻之前的状态还需要长期的调理,而这天山雪莲温肾助阳,袪风胜湿,通经活血有奇效,可以让矩子何碧重新找回少女的体温。所以余英为了弟子才不辞辛苦,历遍天山每个角落,去寻找天山雪莲。这一去,一个来回就消失了三个多月,还经历了好多的凶险,险些丢掉了性命。余英从袖袍中取出那朵天山雪莲,并且把它亲手交到了矩子何碧的手中,并且叮嘱何碧,这宝贝滋阴壮阳,驱寒除湿,要与乌鸡一起炖食。便立即让谢长风与中兴客栈栈长黄征一起,亲自下厨为何碧熬制乌鸡天山雪莲汤。因为何碧被封在万年寒冰之中多年,身上寒湿之气除之不尽,所以在余英访遍名医之后,都建议试试天山雪莲。抱着非常大的期望,余英就踏上了为徒弟到天山寻求天山雪莲之路。

余英跟众人讲述了那场可怕的经历。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天山呈东西走向,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全长2500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也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系,也是全球干旱地区最大的山系,巍峨的天山雄伟壮丽,终年白雪皑皑。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天山。自北往南分为北天山、中天山、南天山,天山山体由山地、山间盆地和山前平原组成。

近三个多月之前余英不远万里赶往天山雪莲峰,雪莲峰主要有三条山脊:西南山脊、东南山脊和北山脊。雪莲峰形如其名,从远处眺望,雪莲峰形如一朵怒放的雪莲花,终年积雪,白雪皑皑。虽然峡深谷陡,山体高大,但仍不失阿娜秀美之态。而且雪莲峰之上有众多的冰川,想要爬上雪莲峰还是会有很多的危险。

余英三月底四月初启程行了一个多月的路程,余英骑马经历了一路颠簸,绕过了这里众多的城郭诸国在快接近中午的时候终于来到了天山最西端的雪莲峰山脚下,当时正是五月初天气逐渐变的有些暖的时候。

仰望雪莲峰,无比的震撼。高高的雪莲峰,海拔6627米。一半以上都在雪线之上,阳光照射之下白雪冰川发出耀眼的反光。而这雪莲峰山前却已经是开满鲜花的草原,山脚下是茂盛而古老的原始森林。就在这草原与森林交汇之处,有几户人家,这里的人家都是以游牧打猎为生。住着小木屋。

这里的当地人倒也好客,一位中年女人将余英迎入了小木屋,这里民风彪悍,与匈奴人相似。这家人家中,也有好多来自秦国产的物品,比如觞碗陶壶,生活用具,一旁的房屋中竟然还有从秦国引进的织布机。

这家男主人名为狄昆,身体强壮,身背长弓,挎着箭篓。狄昆的儿子狄青有一把长矛,矛尖锋利,硬木杆坚硬如铁。狄青长的也是身高体壮,看上去英俊刚毅,十分的有战斗力。一家人靠打猎为生,中年女人在家缝缝补补,还会织麻布。夏日炎热就穿麻布,冬季寒冷,或者要去山上寻找雪莲时就会穿些兽皮大衣御寒。

这家人煮熟了肉给余英吃,看余英的这身衣着是秦国人的打扮,七十多岁的年纪,这身体却还十分的硬朗,手中拿着一把贵重的宝剑。

狄昆与狄青父子两人都懂秦国的语言,因为常年有秦国人到这里来寻找雪莲,这已经成为了他一家人重要的收入来源。遇到秦国人,狄青就与父亲狄昆一起给秦国人做向导与保镖,引领秦国人去寻找雪莲,而收取报酬。

这一家人果然没有猜错,这位秦国的老婆婆余英也是来这雪莲峰寻找雪莲的。余英了解了这家人热情款待自己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多赚得一些金钱,余英付了一镒金的定金,说好待寻找到天山雪莲之后,再另付五镒金做为酬劳。谈妥了价钱,讲好了条件,这对父子狄昆与狄青就立即整理好行囊,因为此去雪莲峰要穿过这片原始森林,到达雪莲峰半山腰的雪线位置,这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晚上还会驻扎在雪莲峰上雪线附近的山洞之中,因为天山的雪莲通常生长在高山冰川雪线之上,气候多变,冷热无常,雨雪交替的环境之中。这雪莲生长的环境极其恶劣,其生长的环境里一般的植物根本就无法存活,雪莲却能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和空气稀薄缺氧的环境中傲霜斗雪、顽强生长。这也正是雪莲在这种独有的生存习性和独特的生长环境中使其天然而稀有,并造就了它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药用价值。

雪莲花产量极低,雪莲从发芽到开花成熟往往需要历经五六年的时间,其种子在零摄氏度发芽,三至五摄氏度生长,幼苗能够抵御零下二十一摄氏度的低温,实际每年的生长期在无霜期,不足两个月。雪莲凭借着旺盛的生命力,在雪线之上的悬崖峭壁开花结果。

一般能找到雪莲花的生长环境在海拔2400米到海拔4000米之间。气候不但寒冷,位置甚至还十分的陡峭。寻得一朵天山雪莲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多时候上山来寻找的人都是空手而归,甚至搭上性命。父子两人总是事先与买家谈妥,只协助搜寻雪莲,而没有义务帮人去采摘。

三个人都各自带上一件貂皮大衣,那白白光洁的皮毛,看上去十分的保暖。狄青背着行囊,里面装着必备的用品。就这样,吃过午饭,三个人就一起上路了。径直走入那深深的原始森林。

雪岭云杉是天山林海中特有的一个树种。在巍巍天山深处,它苍劲挺拔、四季青翠、攀坡漫生、绵延不绝,犹如一道沿山而筑的绿色长城。风吹林海,松涛声声,绿波起伏,其势如潮。天山的雪岭云杉,据说是在4000多万年前,由青藏高原迁徙而来,演变成大西北独有;而又最为壮观的林木。云杉的根系极为发达,只需雨水,不择土壤,不管是岩石还是山脊,都是沿细小的缝隙挺进。天长日久,强壮的根系穿岩裂石,裸露的根系,有的形如狮子,有的状如墨鱼,还有的似条条巨蟒,根系非常的发达。

在海拔1400—2700米的南北坡,雪岭云杉和塔松连峰续岭,蜿蜒东西。在山脚下与高大的阔叶林混交,郁郁葱葱,五彩纷呈,形成绮丽的美景。

一路之上,全是这样的高大粗壮的云杉和塔松还有阔叶林木,在天黑之前,三个人必须穿过这些原始森林赶到半山腰的雪线范围。

一路走着,父子两人边走边对余英介绍天山的很多奇珍异禽,水獭原本是生活在水滨和水里的,而在这天山之上却生长着旱獭。除了旱獭还有盘羊、雪豹、猞猁、鹿、羚羊、黄羊、大头羊、狍子、茶腾大尾羊和雪线附近的雪鸡、天上的苍鹰。

而一路最需要防备的就是那雪豹,雪豹的巢穴设在岩洞中,一个巢穴往往一住就是好几年,喜夜行,雪豹多成对同居,在黄昏或黎明的时候最为活跃,上下山有一定路线,喜走山脊和溪谷。以伏击式捕食山羊、岩羊、斑羚等各种高山动物,十分的凶残。所以三人定要赶在黄昏之前登到半山腰上的雪线处点起篝火。这对三人的体力是一种极其严格的考验。

三人急行如风,随着海拔越来越高,温度越来越凉爽,还好一路平安无事,待三个人上到了半山腰的位置,这里是一片绿色原始森林与褐色山体加白色冰雪冰川的交融之处。此时的海拔高度已经超过了三千米,气温也降到了零摄氏度左右,三个人早已经穿上了貂皮大衣,将身体紧紧的裹住。

就在这时,冷风骤然吹起,天色瞬时阴暗,令三人措手不及,由于天气突变,面对突如其来的风暴,狄昆立即叫儿子与余英赶紧趴在地上。只见浓雾此时就如千军万马在山谷间涌动和翻滚,一场可怕的暴风雨即将来袭。一时之间电闪雷鸣,正当三人决定紧急应对之时,夕阳又透过浓云映射到山谷之中,不一会儿浓雾散去,天空又重新晴朗。

狄昆对余英解释道:“象这样的天气有时可能一日多次,在这雪莲峰上,风云突变那是家常便饭。有时来势凶凶,去得也快,叫人难以琢磨。”

山上的洞穴很多,需要找到一个安全的洞穴生起火堆。

三人赶快寻找起洞穴,一起向着一侧的方向走去,狄青手持长矛跑在前面。

狄昆准备好弓箭,时刻准备着射击。并且非常小心的叮嘱余英道:“这雪豹轻易不会伤人,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有人闯入了它们的领地。我们不敢确认山洞中是否住着雪豹,所以还是拿好手中的武器,一定要做好防备。”

余英点头表示知道了,余英拔出宝剑,非常警惕的留意着周围。

狄青发现了一个山洞,这个山洞正好在雪线的位置,海拔三千米左右的位置,洞很深,里面倒是很宽敞。由于洞中很黑,狄昆取了砍柴刀出去,不一会儿就砍了很多柴回来,在洞口用燧石点着麻丝后引燃。

火光照亮了洞内,洞内很安静,什么东西也没有。在这山洞中很避风,所以有貂皮大衣再加上这火堆,让人感觉温度很舒适。狄青从身上卸下行囊,行囊中有一大块兽皮垫,在洞中铺好。正好可以容下三个人坐卧在上面,余英是位老太婆,自然不能与两位男性坐在一起,狄昆明白,就从行囊中取出一小块兽皮递给了余英,余英在一旁铺好坐下。狄青又从行囊中取出些食物送给余英吃。爬了半天的雪莲峰,余英也感觉到腹中有些饥饿,便与父子二人一起吃了起来。

外边又响起了惊天的大雷,一时间电闪雷鸣,暴雨突至。冰冷的暴雨夹杂着密集的冰雹,好多冰雹都溅到了洞口中来,并滚落到火堆旁。

“这鬼天气,一会儿说变就变,还好,这雨没把我们打在路上。”狄昆说道。

“上一次上山我们都被淋混了,头也被这冰雹砸到,那位客人也被砸到,受了伤,在我家休养了几日,晚些时候才回到秦国去。还好,那次没有白来,在雪线周边的碎石岩缝中寻找到了一朵雪莲花。”狄青说道。

余英问道:“雪莲花很难找寻到么?”

狄昆说道:“也不是说太难寻到,而是好多时候这种雪莲花到是可以远远看到,却是无法摘取,因为它生在雪线周边,正是悬崖峭壁之处,有的地方看似能过去取,上边却是缓缓移动的冰川,如果有一点不合时宜的动景,就会引起冰川的雪崩。从那积压的一层层冰雪,就可以看出这冰川的年轮,甚至会有多年积累的老冰川,突然之间崩塌,雪莲不但没有采到,人也会被那冰川压在下面。”

听上去让人不寒而栗,的确十分的可怕,冰川雪崩时的场景,一定会是毁天灭地的巨大动景。

“所以说,我们还是要小心再加小心,看到雪莲花也不要过于兴奋而冒然前往,反而更需要平心静气,仔细观察周边的环境,以防出现不测。”狄昆经验非常老到,对余英叮嘱道。

外面的冰雹还在狂击着山体,幸亏提前打了些柴堆放在洞口旁,不然林木湿透,火也生不起来。父子二人起身观察这个山洞,这个山洞父子两人之前没有来到过,因为每个他们到过的山洞,都会在洞口边的石壁之上雕刻下独有的来过此地的痕迹。两人又在洞口雕刻下一个明显的记号,心想不知道在什么时间,就又会带着寻找雪莲的人到这个洞中来。看到洞口的记号标识就会知道曾经来到过这里。做完记号,父子两人开始向着洞内深处走去。

突然,父子两人发现洞内地面之上还有一个不大的地坑口,火堆发出的光照之下,才发现这个不大的黑黑的洞口,更象是一张黑色的大口,等待着擅入者一不小心掉落进去。

狄青跑到火堆旁,取了一根燃烧的木棍火把,照亮黑漆漆的洞口,向下观瞧,父子二人隐隐约约地能够看到坑底,坑底闪动着微弱的鬼火,不断跳跃的闪光有绿色,有蓝色,有红色。但不能确定那是些什么东西能发出这样微弱的光来。

狄青把火把交给了父亲,又回到火堆旁的行囊边,取过了一大团粗麻绳,这是为客人准备的,有时候看到悬崖峭壁上的雪莲时,需要从它的正上方系好绳子,把人吊到崖壁上去摘取。

狄青取过了长长的粗麻绳,余英也被吸引到了这个张着黑口的地坑旁。

父子两人十分的好奇,就想利用这根麻绳下到坑底去看一看,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东西。

狄青又取了一根长长的粗棍,将麻绳的一头系在了这根长棍之上,长棍正好可以别在坑洞口,这一团长长的粗麻绳就被抛入到了地坑之中。

狄昆说道:“还是我下去吧,你们两个呆在上面,如果我遇到凶险,紧急抖动绳子时,你们要切记立即将我往上拉起就好。”

身体强壮的狄昆顺着绳子向下溜去,动作却如猴子一般的熟练。洞有些深,当绳子快用尽时,终于来到了坑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