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窘境(1 / 2)

有的时候,墨淼搞不懂刘弈究竟在干什么。

其他人或许不知道,但墨淼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开学的那两个月,对方的学习态度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不管是什么时候,刘弈一直都在看书,完全像个机器人,似乎一点都不知道累。

可到了十一月,墨淼却突然发现,刘弈的抽屉里多了许多莫名其妙的东西。,

比如现在上英语课,对方居然拿出一叠报纸,而且全都是英语,上面最大的一行字,翻译过来似乎是《纽约时报》。虽然知道刘弈的英语很好,可墨淼完全没有想到,对方竟然能够读懂外国文刊,这种程度似乎只有老师才做得到吧?

除此之外,课桌下还有大量的财经周刊,诸如《证券》,《商界》和《企业家》等等,无论是几年前的,还是现在的,各种时事摘要应有尽有,而此时的刘弈就像是一颗海绵,不断接受来自这个时代的养分。

重生之后的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如果只是凭借自己的先知先觉,做个富家翁绰绰有余,可要改变这个世界,那就远远不够,他所欠缺的东西,也并非通过阅历就能弥补。

这也并不是说高中知识不重要,而是以刘弈现在的眼光与学习能力,高中的这些知识层面,显得局限和简单,所以他才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将高一的所有课程做了一次全面的预习与攻克。

而这仅仅只是起步,之后的时间,他拜托丁悦去省城收集到了大量的书籍报刊,涉及了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甚至还有各国国内目前最热门的领域知识,而这些都是目前国内不曾有的,但足以影响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然,一口气吃不成大胖子,刘弈只是每天有序消化这些内容,可即便如此,他的眼界和见识,在结合后世二十多年的所见所闻,已然达到了一个极高的高度。

一个逐渐清晰,且大胆的布局,正在他的脑海中慢慢形成,用不了多久,有些东西就可以真正付诸行动。

……

11月15日,临安县第一家龙虾养殖中心正式竣工。

“两个多月啊,终于算是完成了。”苏敏看着眼前四四方方的厂房,里面第一批虾苗已经落下,用不了多久,哪怕是隆冬,在临安县依旧可以吃到火辣朝天的十三香龙虾。

不过,看好这件事情的人并不多,毕竟龙虾这东西也才刚刚兴起,虽说盛夏吃龙虾的人确实不少,生意也可以用火爆来形容,但世事无常,说不定明年后年又会被什么东西所替代,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只有刘弈和刘爱国,对于龙虾产业的未来有信心,前者是因为重生的关系,自然知道距离小龙虾的盛世已然不远,而后者是基于市场分析,现场考验,自然非常清楚这两年在省城以及省外,每年消耗的小龙虾数量,究竟是以何种速度增加。

“爸,虾苗一般多少时间能上市?”

“50-70天,不过现在外部环境有些冷,估计这一批虾苗的成长期会久一点。”刘爱国说道,不过眼神倒是充满了斗志,这个年头,养小龙虾的人很少,更别说在冬天供货,他之前也有去禹城和盛海了解过,很多饭店在冬季都买不到小龙虾,但吃得人并不少。

刘弈摸了摸水温,发现温度比外界高,而且每个池子都有仪表盘,可以轻松检测水质,这一次刘父显然下了血本,放在这个年代,可谓相当的炸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