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吊桥激流(1 / 2)

宋军战俘部队集结完毕,开始渡河。第一个方阵先上船,後面四个方阵岿然不动。

萧参军、弩兵吴统制上了一艘大船,野利大帅和他的十余名名亲兵也上了那艘大船。骑兵石统制、李亲王和他的十余名亲兵留在渡口,目送着萧参军、弩兵吴统制和野利大帅。待到船只全部离岸,骑兵石统制巡视等候渡河的第二方阵,李亲王和他的十余名亲兵密切关注後面的三个方阵。

萧参军所乘的大船驶到了河中央,河水开始急了起来。萧参军和弩兵吴统制站在船右侧,望向远方。摇橹的是一个白发船夫,看起来像是汉人,他一直关注着萧参军和弩兵吴统制。萧参军发现白发船夫看着他,便转面对白发船夫微笑了一下,白发船夫回以微笑。弩兵吴统制因在萧参军左侧,没有注意到白发船夫。

数十艘木船载运第一方阵官兵到了河对岸,弩兵吴统制先下船,官兵们才开始下船,并按照弩兵吴统制的指挥整队。野利大帅和他的十余名名亲兵最後下船,留在对岸。参军没有下船,跟随空船返回。往返数次,直到五个方阵全部渡河完毕。

渡口处,最後一艘木船,骑兵石统制站在船尾,帮助最後的官兵上船。李亲王看到宋军战俘部队的最後一名士兵上了船,便对萧参军道:“萧参军请上船。”萧参军点了点头,上了船,李亲王和他的十余名亲兵也跟着上船。至此,全部木船开向河对岸,南岸已空无一人。

船到了北岸,骑兵石统制先下船,与弩兵吴统制、枪兵王副统制一起接应下船的官兵。萧参军待全体官兵都下了船,道:“亲王请下船。”李亲王点了点头,和他的十余名亲兵下了船,萧参军跟着下船。

上了岸,萧参军回过身,向黄河望去。数十艘木船缓缓的离开北岸,向南岸驶去。

宋军战俘部队已全部渡过黄河,稍稍休息便开始整队,然後继续向北行进。此时已是正午,太阳正在头顶上,官兵们却没有停歇,一边吃干粮一边走。到全体官兵都吃过干粮了,又是一条河流呈现在第一个方阵的官兵的眼前,第一个方阵的官兵缓缓的慢了下来。

萧参军快速驰到第一个方阵前方,再右手拉动缰绳,向右跑了十余步,然後左手拉动缰绳,向前驰去,到了河边,勒住马。与此同时,李亲王、野利大帅和二十余名亲兵也驰到河边,下马。

萧参军下马,向前走了几步,看了一眼面前的河流,和河面上方的长长的吊桥,然後回过头来,却见弩兵吴统制、骑兵石统制和枪兵王副统制都驰了过来,他们相继下马,走到了萧参军身边。

李亲王、野利大帅和二十余名亲兵走到了桥头,萧参军、弩兵吴统制、骑兵石统制和枪兵王副统制也走到了桥头。众人向前看,从桥面到水面大约有二丈多的落差;再俯瞰下去,只见河岸多有岩石,似悬崖般的走势;岩石色深,河水在岩石倒影的作用下,近于黑色。众人再向西转面,远观河的上游,水流异常湍急,接近河中央处,偶尔有深色的巨石露出水面。

李亲王和野利大帅在小声对话,偶尔转面看了萧参军一眼。

萧参军回头,向第一个方阵望去,虽在数十步外,但前排官兵们的表情看的清清楚楚,他们全部凝视着萧参军,等待过桥的命令。

萧参军转过头来,扫视了弩兵吴统制、骑兵石统制和枪兵王副统制一眼,下令道:“此桥年久失修,大队人马,恐有危险。先派小队精兵过桥,确信安全,全军再依次过桥。”

弩兵吴统制、骑兵石统制和枪兵王副统制齐声道了声“遵命”,枪兵王副统制转面看向身後,挥了挥手,立刻有一小队士兵小炮了过来。

很快,小队精兵已过桥,在对面桥头挥手。

萧参军下令道:“王副统制组织全军渡河,勿使混乱,王副统制本人最後渡河;石统制在渡口协调,勿使桥头拥挤,待王副统制渡河後再渡河;我先率亲兵渡河,在河对岸渡口接应;吴统制先率一营渡河,到了对岸,与我一同在对岸渡口协调。”

弩兵吴统制、骑兵石统制和枪兵王副统制齐声道:“遵命!”

萧参军转面看了李亲王和野利大帅一眼,然後拱手。李亲王向萧参军拱手,然後对野利大帅下令道:“本王先过桥,你待全军过桥後,再与王指挥、石统制一道过桥!”

野利大帅道:“遵命!”

萧参军转过身来,看着第一个方阵的前排官兵,向他们走了过去,十余步後停了下来。大声道:“全军将士听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