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一秘书和第二秘书74(1 / 2)

崇祯十七年,九月癸巳,晴,宜祭祀、出行。

停泊在梅山港的巨舰终于扬帆起航。

巡检员重复三次的检查工作完成,确认无误后向船长室汇报。

随后鼓声响起,五十多人共同推动绞盘,将两个重达两吨的船锚收起。

风帆控制室的铜制传声筒中传来升帆的命令,随后又有哨声信号确认,两名风帆手转动标记有名称和刻度的绞盘,将横帆依次调整到要求的角度,听到传声筒中的确认信号后将绞盘锁死,然后再依次转动绞盘展开风帆。

【钓鱼佬的狂喜】制作的强力帆索,让这项工作轻松不少。

明朝官船上的岗位职责分工已经非常细致,郑和的宝船上就有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算手、医士、铁锚、木艌、搭材等匠、水手、民稍人等职位分工。

但朱绍华还是更习惯后世常用的名称,因此也就对各个岗位名称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目前各个岗位上都是老新搭配,双倍人员编制,因为对所有人来说,【镇南号】都是全新的、未接触过的船型,所有人都处在学习阶段。

【镇南号】缓缓驶离梅山港,向着桃花岛方向驶去。

霩衢所在梅山港隘口处的烽堠,得了消息赶来的郭百户远远眺望,却见甲板上不见帆索,看着更像是一杆大旗的风帆自己转动起来,然后缓缓张开,忍不住叹道:“风帆竟能自动,还真是神仙手段啊!”

历史上西方的风帆战舰,为了尽可能多的装载火炮,悬挂更可能多的风帆,几乎压榨干净了船上的每一处空间,大多数船员甚至连一张床铺都没有,晚上只能在炮位上或者过道中睡吊床,普通船员的生活条件是极为恶劣的。

而【镇南号】看起来更像是游轮,没有密集的火炮,没有错综复杂的风帆,人员数量只有同级别战舰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少,计划装载的货物也只是朱绍华培育出来的一些高价值“特产”,所以船上的空间极为宽敞。

朱绍华带三叔人在船上巡视,随着船速逐渐提升起来,船身的平稳性仍然保持的很好,行走间竟然没什么摇晃的感觉。

今日东南风大约四到五级,所有横帆左旋四十五度之后,【镇南号】向正东方向行去,即便因为谨慎而没有满帆,但航速依然到了9节。

如今明朝以“更”定船速,测定船速使用的是“抛木测速”的办法,比较玄学。所以朱绍华还是用了自己比较熟悉的方法来测定船速,即距离除以时间,得出速度,他觉得自己预估的10-12节的航速还是没问题的。

返回